查看原文
其他

下班路上,同事被跟踪了。请注意你的身后

波叔 bookface 2018-09-02

今天刚到公司,就听到一女同事在讲昨晚的可怕经历——

这位女同事回家的路上,有一段花坛小路,周边绿化树种得还挺高、挺密的,因为离马路有点距离,安静,人少,所以她每天下班都愿意走这条小路,唯一不好的是没灯。

昨晚,她走着走着,总感觉后面好像有人骑自行车要过去,她就往边上挪,想给后面的人让路,可等了半天也没见有人过去。以为自己听错了,就没在意继续走,可还是觉得背后有人,回头看过一次,没有;然后加快脚步,感觉后面的人也变快了;再回头看,还是没有;结果刚转过头,发现在另外一边,有个猥琐的男人踩着车,冲她笑。

吓得这位女同事拔腿就跑,那个人就在后面骑着车慢慢追,直到她跑出这条花坛小路,来到主马路上,那个猥琐男没事一样嗖~得一下超过她,走了……

女同事说那张猥琐的笑脸,黑暗里露出的一排白牙,估计这辈子都忘不掉,她颤悠悠地打电话给男朋友,人都是懵懵的。

够惊险。

小菠菜们有被人尾随过的经历吗?

尾随一次,或许是偶然。但如果有人长期这样做呢?

在波叔家的树洞邮箱(boshu@xieba.me),有位小菠菜就有过被跟踪的遭遇。

波叔,前段时间我刚拒绝了一个男孩子,结果他每天晚上都悄悄跟着我。我警告过他别再跟着了,现在倒是再没见过他,但我总感觉有人跟在后面。怎么办啊?都有心理障碍了。

很多小菠菜以为自己被跟踪的可能性很小,事实未必如此。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2014年曾发表过一项数据——

在美国一年有750万人被跟踪;

大约有15%的女性和6%的男性一生中至少一次成为被跟踪的受害者;

而61%的女性受害者和44%的男性受害者遭到现任或前任亲密伴侣的跟踪。

被跟踪这事,可大可小。它和尾随大不相同。

跟踪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长期、重复的骚扰行为。它可以是任何人,对你念念不忘的前任、心怀怨恨的前同事、不知道啥时候得罪过的小人……

澳大利亚著名精神病医师保罗·马伦(Paul Mullen)分析了145名跟踪狂的行为,根据他们行为的动机,将跟踪狂分为以下五个类型:

  1. 被拒型跟踪者(the rejected stalking type)

  2. 亲密关系追求者(intimacy seeker)

  3. 怨恨型跟踪者(the resentful stalking type)

  4. 无能型跟踪者(the incompetent stalking type)

  5. 捕食者型跟踪者(the predatory stalking type)

前三种,根据字面意思,小菠菜都懂。

啥是无能型跟踪者?就是那种很害羞、社交方面有欠缺,但又很想要和他人发生亲密关系的人。比较典型的便是疯狂追星粉。

而捕食者型跟踪者,就很恐怖了。他们不想与受害者建立关系,跟踪是为了后面的性侵犯做准备,而受害者往往对自己被跟踪毫不知情。

在90年代以前,社会普遍对跟踪这一行为,没有足够的重视。最直接原因在于,很多跟踪,最后并没有产生恶性后果,即使被跟踪者感觉到了不适,选择报警,警方也会因证据不足而不屑立案,最后不了了之。

这里,波叔又要提供一个日本案例了——桶川跟踪狂杀人事件

21岁日本女大学生猪野诗织,交了一个男朋友小松和人,男票经营着几家违法风俗店(咳咳,就是那种提供特殊服务的店)。

刚开始两人交往还算顺利,小松和人总喜欢送奢侈品给女票。但后来两人实在不合拍,猪野诗织就提了分手。

要分手?那我把之前买东西花的100万日元还我,还不了就来我店里卖身抵债。

这之后,小松和人每隔30分钟就给她打一个电话,要求报告现在正在做什么。如果诗织敢不接电话,他就会把电话打给对方的朋友或诗织自家的座机。

实在受不了了,诗织最后还是要分手。

疯狂的报复行动开始了。

小松和人将印有诗织照片和真实姓名的传单贴满了诗织家、诗织就读的大学及邻近车站一带,上面写满了各种诽谤中伤的话语。

诗织父亲公司也接到了800余封写满了诽谤话语的信件。

太过分了,赶紧报警啊。

报了,从打骚扰电话开始,诗织一家就拿着电话录音去警局报案,没下文;

拿着传单和诽谤信再去报案,警察说没空理…….

1999年10月26日,猪野诗织在桶川站附近,被人用刀袭击致死,凶手便是前男友小松和人雇来的。

更令人愤怒的是,凶案发生后,警方为了隐瞒自身的不作为行为,不仅制作了全是谎言的调查报告,还对外说谎,将诗织塑造成轻浮的拜金女形象,说她完全是自作自受,当时媒体和吃瓜群众对诗织那是好一顿冷嘲热讽。

直到后来《周刊Focus》记者清水洁的深度调查,最终向大家揭露了事实的真相。

第二年,日本出台了专门限制跟踪骚扰行为的相关法律——《反骚扰法》。

如今,不仅仅是线下跟踪,线上跟踪、网络骚扰更加猖狂。

比如,TA会观察你在发送内容时附带的地点,“不经意”地制造点“偶遇”;

会通过各种方式,收集到很多你的私人信息和生活动向;尝试和你做各种形式的交流互动……

很多小菠菜以为,反正是线上交流,TA又不会真找到我。呵呵,天真。

如此频繁的互动,一旦哪天你不回应,会把这群跟踪狂逼疯,线上转向线下那是分分钟的事情。

该如何防范呢?

  1. 尽量不要在社交圈发具体的地理位置信息。

  2. 设置你的朋友圈可见人群。陌生人就不要给他看太多内容。

  3. 对于曾经有过亲密接触的人,分手后一旦发现对方有这种苗头,立马切断联系,若有共同好友的话,第一时间告诉亲友。

  4. 收集证据,报警。哪怕警察觉得你可能有点神经质,尽量记住居住小区的分管警察的联系方式,以备不时之需。

  5. 在怀疑被跟踪时,不要单独一人行动。同时,避免让对方了解自己的生活规律。

总而言之一句话,提高警惕,安全第一。

今日心情 心惊

漫漫人生路,安全第一步。


<更多故事>👇




文章已于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