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些民国大师,高考数学0分。破格录取?不存在的

波叔 bookface 2018-09-01

高考第一天,也不知道小菠菜们考得如何。

喂!那些明天还要考试的,不要看文啦!

说起高考,上午语文,下午数学,不免让波叔想到一些有趣的故事。

比如,很多民国大师们的数学都不好

钱锺书钱老师,1929年参加清华大学招生考试,英文满分,数学15分。

钱锺书

杨绛在回忆钱锺书的文章中曾写到:

锺书考大学,数学只考得十五分。

求学时期的钱锺书,“能把各件兵器的斤两记得烂熟,却连阿拉伯数字1、2、3都不认识”,经常被父亲打得身上青一块,紫一块。

季羡林季老师,当年高考数学4分。

季羡林

钱文忠教授在撰写《我的老师季羡林之学生时代》时,知道季老小时候学习严重偏科。他就问季老当年高考时数学到底考了多少,季老只说“很低的”。

这很低到底是多低?

钱文忠自己去查了清华大学的档案,发现只有4分,而且他的第一志愿竟然还是数学系。

1934年,素有民国最后一个才女之称的张充和参加北京大学招生考试,数学0分……

张充和

除了这三人,坊间还有一些捕风捉影的各种谣传,像是清华大学校长罗家伦当年数学也是零分,吴晗也是零分等等。

最后呢,竟然都被破格录取了!

一时成为“高考佳话”,很多人开始拿着这些案例,来抨击现代考试制度的僵化和弊端。

屁咧!

什么破格录取,天底下哪有那么多伯乐。

他们之所以能够录取,不是什么伯乐惜才,而是当时的大学录取制度来决定的。

比如,当年清华大学根本就没有“某科目不及格则不得入学”的规定。

根据曾经清华1929年级校友周培智的回忆,民国时期的清华录取标准,“凡是国、英、算三门主科中有一科目考分在85分以上,一定录取……各科平均分数及格,合乎入大学标准,也能录取。

钱锺书那年,在录取的174名新生名单里排第57名,平均分肯定不低。再加之,虽然数学只有15分,但中文和英文成绩都是特优,也满足了有一科考分在85分以上的要求。

所以他被录取,是在情理之中。即使这样,对于严重偏科的同学,校长还是会特别“关照教育一下”,也就有了后来的故事——“当时校长罗家伦还特地召我至校长室谈话,蒙他特准而入学。我并向罗家伦弯腰鞠躬申谢”。

罗家伦

而在北大,确实有“数学为零分者一律不准录取”的规定。

当时胡适是北大文学院院长兼中国文学系主任,他所规定的文科新生入学考试的科目是:

英文成绩占40%,国文30%,史地20%,数学10%。 其中如有一门得了零分,其他各门无论考得多好,也不予录取。 

张充和那年国文满分,英文和史地分数也及格,但数学得了零分。

胡适很欣赏其才华,但自己立下的规矩坚决不能改。就找了一个变通的方法,先录取为试读生,读完一年后,各科成绩都较好的话再转为正式生。

最终,张充和因为生病也没能读完北大,后来又开始打仗……

其他民国大家,像是臧克家说是当年国文成绩,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闻一多给了98分,数学0分,最后破格录取;也是扯,青岛大学的录取标准和清华大学差不多,同样没有规定不及格科目不予录取。

臧克家

所谓“破格录取”的毒鸡汤,真是误人子弟,总是让一根筋的孩子上当。

所以小菠菜们要记住,文理偏科不是什么好事,天底下没有那么多伯乐,关键是你也未必是千里马呀。

而且,那时候学不好数学,真不能怪这些大师们不用功,而是数学真的很难。

话说当年张充和进了北大,旁听了几堂数学课,如闻天书。

考试前,家人给她准备了圆规、三角尺等工具,她说“没用”,是真没用,因为自己连题目都看不懂。

别笑。波叔先给你们看一道1933年南开大学的高考数学题目。

搞错了吧?这是英语题。

不!

是数学题。

小菠菜可能不知道,民国当时很多数学教材是外文的。

根据民国学者的调查,1920年前全国270所中学、140所师范学校、30所实业学校、40所女子中学之中,采用中文教科书的比例为74%,采用外文教科书的比例为26%。

而大部分教数学的都是用外文教材。为啥?

一方面当时人们还是有“崇拜西文”的心理,觉得用原版英文教学显得更高深一点。另一方面,是中文出版的书质量实在太差。

著名历史学家何兆武是1930年代上的中学,他在《上学记》中回忆道:

我们的教科书几乎都是美国课本,中学也是,虽然有的是有翻译的,但实际上那些术语,像什么速度、加速度,数学里的无限大、无限小之类,都用英文。因为经常用,翻来覆去就那几个词,倒也不费劲。……比如数学,初中学几何的时候,课本是由三个作者合作的,因为他们名字的第一个字母都是S,所以叫“三S几何”。高二的时候学大代数,用的是Fine的本子,叫“范氏大代数”,那也是美国的教科书,写得非常深,尤其是后面的部分,几乎是高等数学,而且编排得不好,系统性很差,忽然讲这个,忽然讲那个,不是很连贯。

所以,很多数学试卷用英语出题也就不出奇了。

而且没有选择题、填空题,都是解答题。没法蒙,懂就是懂,不懂就真的一个字都解不出来。

想想那些民国大师们考个位数,也就很好理解了吧。

一场考试不是衡量一个学生的唯一尺度,更不是决定人生成败的绝对标准,一点没错!

但是!

也别天真地幻想着“天生我材必有用”,“不拘一格降人才”,踏踏实实地学点东西,尊重知识,百利而无一害。

这个世界渴望天才的诞生,或许会为他改变规则,但99%不是你。

因为99%的人是平庸的人,而那1%的天才比你还要努力。

少年,醒醒吧。

真回到民国,你也未必能考上大学。

看一下当年中山大学的高考题目,自己能得几分。

国立北京大学 1936年国文卷

把下面的几条,各删改成最经济而无文法错误的文字。

季孙行父秃,晋却克眇,卫孙良夫跛,曹公子手偻。同时而聘于齐。齐使秃者御秃者,使眇者御眇者,使跛者御跛者,使偻者御偻者。(《谷梁传·成公元年》)

国立复旦大学 1946年数学卷

A、B 、C为共线之三定点,动点P 至A、B与B、C所张之角恒相等,试求P点之轨迹。

国立清华大学 1947年史地卷

一、下列诸人所代表的国际政策是什么?

  1. 威尔逊

  2. 罗斯福

  3. 杜鲁门

  4. 斯大林

  5. 丘吉尔

  6. 华莱士

二、战国时主兼爱非攻者为( ),明王道辨义利者为( )。

三、两税制始于( ),一条鞭始于( ),保甲始于( )。

四、最先征服高卢者为罗马右将( )。

五、世界小麦输出最多之国家为( )、( )、( )。


最后,波叔家的高考题,请翻译下列句子:

交了卷的就出去。

今日心情 忐忑

忆往昔,青葱岁月,心比天高。


<更多故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