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村|原汁原味的上甘棠
中国乡土间有太多绝美古村落,有的正经历着旅游开发冲击,或是在现代化浪潮中渐渐消失,不防跟着作者的脚步,走进乡间去体验古村的慢生活,寻找那淡淡的乡土情。
古村原来只能通过步瀛桥进入,现在的中瀛桥和下瀛桥的位置原来是放置吊桥的,社会安定后才废弃吊桥改建了石桥。
吸引我去上甘棠村的是千年古村和未被过度开发的环境,另外淡季的好处就是人少。
出入古村有南北两个槽门,南槽门面向步瀛桥和文昌阁,北槽门靠近昂山。站在步瀛桥上观看古村,正对的就是南槽门。
对比一张老的上甘棠图片,这应该是在文昌阁拍的,村庄风貌并无太大变化。
这座古桥有800年的历史,完全是没有用任何水泥粘着,可能连石隼结构也没用,只是按照合理的力学挤压垒建起来的,我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和建造工艺。
站在龟山上看古村,古村的是依山傍水而建,从风水学上很有讲究,但古村的朝向不是正南正北,应该说是坐东北朝西南,具体的风水构造参看网上。
据说龟山上曾有一古塔,在民国期间被官员拆了盖办公室去了,前几年政府出资在上面修了一座亭子,没想到不久就被风吹倒了,现在山上散落着亭子的残骸。从村子正面已经看不到村子的美了,因为古商业街到南漕门新修了一些房子,挡住了后面的景色。
村中的周氏子孙按照分支分为10只,现存1、4、5、9四个门楼,每个门楼代表一个分支,有些分支因为人丁不旺等原因已经搬出了上甘棠,比如2、3门楼的搬到了下甘棠,有的分支已经和现有门楼合并,总之门楼修的越上档次,证明这支中曾出现过大官,图为4单门楼。
另一个抱鼓石是云纹加喜鹊登枝,时候已经被摸的锃亮了,明代遗物。
虽说古村有上千年历史,但里面的建筑大多为明清建筑,房屋多为2层砖木结构,村里的小巷大多相通,因为村子不大,不存在网上说的迷路走不出来的状况。
村里就最多有3家可以住宿的地方,其中两家在古商业街和祠堂之间,我住在其中的周老师家,1月份的价格是包吃住一天80元。淡季的好处就是不用订房,而且好多时候都是一个人睡一个房间,别管里面有多少张床。
从周老师家3层的平台上眺望,可看到部分房屋建筑格局,因为原来的老房子没有平台晾晒功能,所以村民开始搭建平台或者在老屋的地址建造新宅,村中已经有少部分现代建筑,目前已经被政府叫停,所以村外有了新村。从将军山拍到的古村和昂山,昂山即为右白虎。
古村的壮观只能在村后看到了,整体外观保留还是相对于完整,图左上角为新村。
站在县衙的平台上观望夕阳,不过据说目前的县衙遗址应为古兵站,因为地方太小不能满足县衙的功能,文化局的人是不是再考证一下呢。
古商业街,房子结构没变,外观变新了,据说原来古村鼎盛时期,这条商业街很是繁华,周边的村都来此地赶集。
在村里唯一一个收费的地方(博物馆也收费,不过没开门),就是一个将军府原址,2元一位,还有人住。
村中保留的的明清建筑从外观上看,基本上都有改动,比如原来的房子的窗子是窄长条形状,现在的村民为了增加采光了通风,都开了大方窗子。
其实村中的很多居民都已经搬出去了,搬到新村自己盖的房子中,老的房屋因为年久失修,有的已经倒塌。如图,看门前的石墩,能想到,原来也是一小所豪宅;有点沦为仓库和牲口棚,还在居住的老屋,内部的主要支撑立柱上面已经有了虫嗑的痕迹,据说政府已经派人来做过测绘,整体修缮正在进行中,不过我担心修缮过得古村没有了老的味道。
一些老房子已经拆除了,房屋上的诸如雀替一类的雕刻部件被保留下来,透过精美的镂空雕花,你能否看到古村的辉煌。
周老师和正在逗他的二孙子,有太阳的冬天,晒晒太阳还是很舒服的,我一般中午我都会到三楼的平台,晒着太阳眯上一觉。
村里的孩子很是欢快,不像城市的孩子限制那么多,村里的土狗对孩子都很友好。
稍大的孩子们在村口的古树树洞中嬉戏,让我想起了我的童年,现在城市中的孩子限制真是越来越多了,真怀疑他们是否还有真正的童年。
古村中不能走汽车和拖拉机等机动车,但可以骑摩托车、自行车,还有这种电动的独轮车。
古村的生活节奏真的是很慢,但大多数游客都是匆匆而过,所以他们没能享受到这个还未被大规模开发古村的宁静和安逸。
休息的村民。
打牛草的村民,村中有黄牛和水牛,有的是用来吃肉的,有的是用来下崽的。
村里人自己做的腊肉、腊鱼、腊鸭子,一般都会把腊肉放在伙房,这样可以用烟来熏制腊肉。
**注:文字与图片均来自网络,经编者整理,欢迎转载,请注明创意乡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