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 腾讯儒学

那是寻常的一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清晨早早起床,他背着手,拖着手杖来到门边。这本是一个简单而又自然的动作,却被后人无限解读。门外的风景依旧,天还是那个天,鲁国也还是那个鲁国,而他已不再是从前那个充满理想与激情的少年。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

已是垂暮之年、妻亡子故,最喜爱的几个弟子也是英年早逝。如果不是有着“朝闻道,夕死可矣”的信念,谁会想要这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长寿呢?生有何欢,死有何惧?

老人抓紧最后的一切时间删《诗》、序《书》、著《春秋》、定《礼》《乐》、传《易》。经他整理编订的文化典籍后世奉为“经”。后来他的追随者孟子将这项伟大的举动与大禹治水、周公驱除夷狄并称华夏历史上的三大伟业。

此时,他立于门边向外张望,在等着他那个名叫“子贡”的弟子,见到姗姗来迟的子贡,老人就像见到久违的亲人似的嗔怪:“赐啊,这么久你都去哪里了?为什么来得这么晚啊?”接二连三的独子孔鲤卒、颜回卒、子路卒,子贡大概是老人最后可以说说心里话的弟子了,老人柱杖依门,大唱悲歌:“泰山崩塌了,我们何以仰高?梁木折断,哲人凋零,我们又将追随于谁?”子贡心底的痛滚滚如潮水。

老人又感叹“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一段时间以来,关于命终的联想频频闪现在脑海中,他隐隐地嗅到了死神的味道,“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他像是在询问,也或许是喃喃自语:“我已经衰老得这么厉害了吗,很久都不再梦到周公了。”周公是他最尊崇的古圣人。那以后他便做好了告别的心理准备,只是比预料的来得更快。那首《曳杖歌》成了老人用尽平生最后力气为自己唱的挽歌。

公元前479年,仲月时节,这位老人病重而卒,终年七十三岁,葬于鲁城北泗水岸边。他一生所收弟子多达三千人,贤人七十二。他的一生执着于理想,彼时他只不过是个夫子,是学生们春风化雨的精神领袖。他后来被世人尊为“至圣先师”,享受供奉祭祀,他便是“孔子”。

回望他的一生,既波澜壮阔又悲凉孤独,他并非天生就是圣人,回到彼时生活他不过是个执着的理想主义者。他是宋国没落的贵族后裔,他的祖上可追溯至殷商王室。

西周初,三监之乱后,为了安抚商朝的贵族后裔,周公旦封商纣王的哥哥微子启于商丘建立宋国。某年,宋国宫廷内乱,大司马孔父嘉被杀,其子木金父逃亡到鲁国的平乡邹邑,也就是现在的山东曲阜,从此孔氏在曲阜定居,变成了鲁国人。

到后世子孙叔梁纥,任鲁国武将,一心求子,但正妻连生九女,只有一妾生子叫孟皮,却是个跛子。年近七十的叔梁纥大概也很绝望了,但他还是不甘心家族就此寥落下去。于是,向颜氏求婚,十八岁少女颜征在“从父命”嫁给了古稀之年的叔梁纥。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颜征在生下了一个头顶有点凹陷的健康男婴,或许因为这个缘故,也或是因为叔梁纥为求子,曾在尼丘山求拜,故得了这男婴,于是取名丘,字仲尼,按古代“伯仲叔季”的排行顺序,仲是排行第二的意思。

于是,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写道:孔子生而首上圩顶,长成后身长九尺六寸,被称为“长人”。由此可见,孔子很是高大威武。

只过了三年,叔梁纥病逝,颜征在失去庇佑,被叔梁纥正妻施氏赶出家门,于是带着三岁的孔子与庶兄孟皮另谋住处,过着清贫的生活。

进入春秋时代后期,在各诸侯国内,乱象迭出,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民生之困苦可想而知。

在艰难困苦中,这个孔家最后的贵族后裔,立志于学,哀民生之多艰。他访遍名师、虚心求教。此时他二十多岁,但已经有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他要走仕途。

公元前532年,孔子做了个管理仓库的小官,算是走上仕途的第一步吧。英雄莫问出处,就如同老子曾在守藏室整理图书,庄子曾在漆园做过管理员一样。圣人之所以最后成为圣人,是因为能凭借智慧超越俗世的羁绊。

一百多年后,孟子说道:“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

 版权声明:本文为腾讯儒学独家原创稿件,

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及文章来源

更多转载需求请联系腾讯儒学官方QQ3210187736。

亲近儒家文化
成就君子人格
投稿或合作请联系:3210187736@qq.com
或致电010-62671188转31667
微信号:ruxue_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