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古琴,应该从“热度”走向“深度”

2017-09-21 南都 古琴札记

来源:南都


南都:你怎么看古琴传承的变与不变,现在似乎也有不少人认为古曲应该遵循传统,不应做出过多改变?


龚一:这种说法非常幼稚。事实上,他们所说的古曲究竟是什么?早在唐朝,就有人批评当时的名士不懂古曲内涵,不懂音韵;即便懂得内涵和音韵,手上功夫又不牢靠。对于时下音乐家的批评,各个时代都有。离我们最近的清朝,就有人批评说,古代所有琴曲流传到当时多经删汰,他们也认为当时弹的《流水》并不准确。那究竟什么是古曲传统的样子呢?在我看来,根本不值得去讨论这个问题。《流水》的谱子创作于千年前,但现在我们弹的版本也就100年前的。所以不要以讹传讹,要以历史事实说话。比如伏羲制琴,就是个传说,怎么能当回事呢?


我们应该继承什么样的传统呢?明代有人提出“(琴乐)疏缓、浩荡、壮烈、悲酸、奇绝,不可以‘淡和’一律求之。”这是古人对琴声的概括,但怎么到今天,我们一弹起琴就是“轻微淡远”了?我们弹古曲,你看蔡文姬不就是写母子骨肉分离吗?那是多么悲痛的时刻,但你怎么还可以把骨肉分离弹得轻微淡远呢?《史记》里的《刺客列传》,你能弹得清微淡远吗?所以说,给自己标所谓的“传统”,其实都是些“伪传统”。


这些观点我和公亮兄都是一致的,因为我们想追求真正的传统。我也没听过100年前的录音,但人情之常是有规律的,王维送元二《阳关三叠》,那是友人之间的送行———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是一千多年来传统的东西,你把这些深厚的感情都说得清微淡远,还能说是尊重传统吗?


公亮兄也特别厌恶这种“伪传统”,他有讲座机会(的话)都会批评这种现象。他曾跟我说,我们必须要还传统本来面貌,这才能可进可退。



南都:当下对于古琴的理论层出不穷,派别也很多,这会不会加大古琴对传承难度。在您看来,当下古琴传承的难度究竟有哪些?


龚一:这个问题有两个方面。首先,高端艺术必须有社会基础,金字塔塔基不大,高度就没有了。早先古琴仅仅在小书斋里,三五知己,这其实对古琴音乐大范围弘扬并不利。现在情况要好一些,有越来越多古琴爱好者,广州、上海、北京都有琴馆在传播古琴。这其实也是历史再现。在明朝,当时像“贩夫、走卒、白丁、娼夷、恶俗”都在弹琴,已经到了“贵物贱用”的程度。


但我们也要看到,当下所谓的“古琴热”,其实也有赶风潮、附庸风雅的人在里边,而且不在少数。有朋友说,这种附庸风雅的喜欢,不也正是在帮我们宣传吗?但在我看来,这种浮在表面,不能真正深入的学习是非常遗憾的,甚至很多方法都是错的。这对一门精良艺术的传播并没有多少好处。任何艺术必须要高端才能真正传播,如果全是粗制滥造,长远下来,并不是一件好事。所以我现在提出一个口号———“古琴应该从‘热度’走向‘深度’”,还有一个说法是“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这些话其实也都是古人说的。


来源:南都


古琴谱



青花瓷、小幸运、画心、牧羊曲、菊花台、大鱼、卧龙吟、剑魄琴心、凤鸣榣山、兰亭序、女儿情、枉凝眉、葬花吟、寒山僧踪、雨碎江南、红颜劫、菩萨蛮、风居住的街道、禅茶一味、钗头凤、但愿人长久、沧海一声笑、卷珠帘、琵琶语、倾尽天下、红颜旧、大悲咒、天空之城、越人歌、琴师、贝加尔湖畔、倩女幽魂、春江花月夜、烟花易冷、山水情、痴情冢、礼仪之邦、鸿雁、穿越时空的思念、可念不可说、送别、虫儿飞、长亭怨慢、虞美人、清心普善咒、君生吾未生、重回汉唐、星月神话、风雪筑路、芈月传、心经、凉凉、女人花、世上只有妈妈好、彩云追月、小城故事……


500余首古琴谱,在后台输入想要查询的琴谱,即可获取。


琴社查询



「古琴札记」目前已经为您甄选了近300家优质琴社,遍布全国200多个城市。在后台回复城市名(地级市),即可获取。

琴谱查询丨琴馆推荐丨琴圈新闻丨琴学资料

交流、投稿、合作请联系

微信:guqin5566(注明:琴友)

▲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 ▼ ▼ 点“阅读原文”,进入商城(每天上架新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