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说刘备的“伪”——读《三国志》札记

2016-05-28 静嘉张 读书识小录



刘备是一个具有多方面性格的人,这里只谈谈关于他“伪”的一面。


《先主传》记载说,刘备是“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而《汉书·景十三王传》上说:“中山靖王胜为人乐酒好内,有子一百二十余人”,刘备或者蜀汉的史官故意将之列在这一支脉中,实在是别有用心。司马光有评:“昭烈之于汉,虽云中山靖王之后,而族属疏远,不能纪其世数名位”,跟宋高祖自称楚元王之后、南唐烈祖自称吴王恪之后,都是非难辨,没有光武和晋元帝那样落落大方。最主要的尴尬是,以之来“绍汉氏之遗统”,自己恐怕都不自信。




兴平元年,陶谦将曹豹与刘备屯郯,东要曹操,曹操击破之,陶谦死。麋竺以陶谦遗命敦请刘备当豫州刺史。在此之前,刘备已经追随过邹靖、毋丘毅、公孙瓒、田楷,数反复,能有块自己的根据地,多少人求之不得,“先主未敢当”。陈登劝他“立功立事,在于今日”,他假惺惺的说:“袁公路近在寿春,此人四世三公,海内所归,君可以州与之”,最后在陈登孔融的劝说下,“先主遂领徐州”。




建安十三年八月,刘表卒,诸葛亮因此建议刘备“攻琮,荆州可有”,刘备的回答是:“吾不忍也。”在另外的一个场合他说的更具体,“刘荆州临亡托我以孤遗,背信自济,吾所不为,死何面目以见刘荆州乎!”直到刘琦死,群下再次推举他,他才自任荆州牧,治公安。


建安十五年,孙权接受周瑜的建议,遣使告诉刘备“欲共取蜀”,而跨有荆蜀恰是刘备的根本政策,处心积虑,已非一日。刘备听从主薄刘观的建议,“赞其伐蜀,而自说新据诸郡,未可兴动。”他因此给孙权写信到:“刘璋虽弱,足以自守,今同盟自相攻伐,借枢于操。”孙权不听,遣孙瑜率水军进驻夏口,刘备不让军队经过管辖之地,并要挟说:“汝欲取蜀,吾当披发入山,不失信于天下也。”我和刘璋都是宗室,你要乱来,我救不了他,让我如何面对天下人。


建安十六年,刘璋遥闻曹操要讨张鲁,内怀恐惧,于是张松借机推荐了“使君之宗室”的刘备。后来刘备“北到葭萌,未即讨鲁,厚树恩德,以收众心”,最终取刘璋而代之。以至于孙权听闻这个消息后,大骂,“猾虏乃敢挟诈!”



从以上对刘备一生中十分关键的几件事中,可以看到他深谙老氏“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的道理。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刘备这种诈伪,也并非全是权谋之术,有他犹豫、不自信之处。他同诸葛亮隆中对话,开口就说:“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也是实情;曹操从容对他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刘备方食,失匕箸,这其中除了韬光养晦,故作惊讶之外,也确实有刘备的不自信在里面,过往的经历和当日所处的形势,让他没有曹操的那份从容。与同时代的枭雄们相比,袁绍“四世三公”,袁家更是“门生故吏遍天下”;曹操虽阉丑之后,祖父为中常侍,父亲更官至太尉;孙权据有江南,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而刘备本人却屡战屡败,四处羁旅,给人“反复难养”的印象。





刘备是一个有大志的人,少年时代与诸小儿树下游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桑树)盖车”;客居刘表时,当着刘表和陈登的面批评名士许汜,“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可谓豪情万丈,傲睨一世。但是他出身的背景,令他形惭,“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只能在姓“刘”这个金字招牌上大做文章。


陶谦死后让他做豫州刺史,他以前一直跟着别人干,打些小规模的游击战,没有独当一面过。何况当时的盟主是袁绍,没有请示,未敢唐突,也是实情,所以他一再推让。只到袁绍答复他:“刘玄德弘雅有信义,今徐州乐戴之,诚副所望也。”他才敢领徐州牧的职位。


刘表去世的时候,他已客居荆州八年,去厕所时,“见髀里肉生,慨然流涕。”刘表问他缘故,他回答说:“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可知建功立业的志向须臾不曾离心。此前他已经与诸葛亮达成跨有荆益的策略,以当日形势,曹操兵强马壮,军事甚盛;刘备以羁旅之众,乘隙以攻人之国,曹操一旦从宛采取攻势,荆州难守,所以孔明的计谋,他未敢采纳,也并非全是虚与委蛇。





但是,在攻取益州这件事情上,刘备却是主动的,他答复孙权的话完全是权宜之计。此时他已和孙权共同作战击败曹操,而且稳固的地盘,更重要的是手下将领谋士也众志成城,别无二志,即使孙权也要“稍畏之,进妹固好”。孙权欲伐蜀之时,刘备已经在“欲自图蜀”。张松、法正来拜见,他“皆厚以恩意接纳,尽其殷勤之欢。”入蜀后,更是要兵要粮,“资贷甚盛”,厚树恩德,以收众心。曹操征孙权,他正好找到借口,说要支援同盟,借机“求万兵及资宝”。刘璋只给他四千,备因激怒其众曰:“吾为益州征强敌,师徒勤瘁,而积财吝赏,何以使士大夫死战乎!”最终他夺取了益州。


所以说刘备的“机权干略”是因形因势不断发展的,并非全是作为权术的“诈伪”。






jinjiareading 静嘉张读书笔记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