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侃为学生开列的国学书目
经学十五:
《十三经注疏》
《大戴礼记》
《国语》
史学有四:
《史记》
《汉书》
《资治通鉴》
《通典》
子部有二:
《庄子》
《荀子》
集部有二:
《文选》
《文心雕龙》
小学有二:
《说文解字》
《广韵》
本人整理:
蒙学->小学->大学
蒙学(启蒙之学):【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最精最要,此三者必学,剩余随意)
《小儿语》/《名贤集》、《神童诗》、《幼学琼林》/《千家诗》、《弟子规》,各种《杂字》(如《五言杂字》、《七言杂字》)等等。
小学(研究音韵、文字、训诂之学):六甲六书(六甲指儿童练字用的笔画较简单的六组以甲起头的干支。六书即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说文》、《字林》、《三苍》、《尔雅》、《广韵》、《平水韵》
大学:《十三经》及其他经史子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术)
黄侃先生简介:
(1886-1935),字季刚,湖北蕲春青石岭大樟树人。原名乔馨,字梅君,后改名侃,又字季子,号量守居士。1886年4月3日生于成都,1935年月10月8日殁于南京,年仅49岁。黄侃是著名的国学大师,与章太炎并称为“章黄学派”,具有极大的影响。黄侃治学勤奋,以愚自处,主张“为学务精”、“宏通严谨”。他重视师承,但不墨守师说,常以“刻苦为人,殷勤传学”以自警。虽是名声赫赫之学者,且身体虚弱,仍致力学术而不倦,“惟以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发愿50岁后才著书。所治文字、声韵、训诂之学,远绍汉唐,近承乾嘉,多有创见,自成一家。在音韵学方面对古音作出了切合当时言语实际的分类。晚年主要从事训诂学之研究。黄侃著作甚丰,其重要著述有《音略》、《说文略说》、《尔雅略说》、《集韵声类表》、《文心雕龙札记》、《日知录校记》、《黄侃论学杂著》等数十种。
一、应读之书
★《十三经注疏》、《大戴礼记》、《荀子》、《庄子》、《史记》、《汉书》、《资治通鉴》、《通典》(不读《通典》,不能治《仪礼》)、《文选》、《文心雕龙》、《说文》、《广韵》,以上诸书,须趁三十岁以前读毕,收获如盗寇之将至;然持之以恒,七八年间亦可卒业。
★读经次第:应先《诗》疏,次《礼记》疏。读《诗》疏,一可以得名物训诂,二可通文法。《礼》疏而后,泛览《左传》、《尚书》、《周礼》、《仪礼》诸疏,而《谷》、《公》二疏爲最要,《易》疏则高头讲章而已。陆德明《经典释文》宜时时翻阅,注疏之妙,在不放过经文一字。
二、读书之法
★语言文字之学,爲各种学问之预备,舍此则一无可通。
★由小学入经,出经入史,期以十年,必可成就。
★小学之事在乎通,经学之事在乎专,故小学训诂自本文求之,而经文自注疏求之。
★治经之法,先须专主一家之说,不宜旁取他家。
★治经须先明家法,明家法自读唐人义疏始。
★治史之要, 以人、地、官、年爲入门之基;四者亦即历史之小学也。
★读书贵专不贵博,未毕一书,不阅他书。二十岁以上,三十岁以下,须有相当成就;否则,性懦者流爲颓废,强梁者化爲妄诞。用功之法,每人至少应圈点书籍五部。
★初学之病四:一曰急于求解,一曰急于著书,一曰不能阙疑,一曰不能服善。读古书当择其可解者而解之,以阙疑爲贵,不以能疑爲贵也。
★凡阅近人书籍,须先调查其材料。
★清人治学之病,知古而不知今;明人治学之病,知今而不知古。
★治中国学问,当接收新材料,不接收新理论。佛经云,依法不依人,即此义。
★汉学之所以可畏者,在不放松一字。
★读天下书,至死不能遍,择其要而已矣。刘申叔年三十五而学成,即得择要之法。
★不有根底之学,而徒事翻书,此非治学之道。然真有根底之学,而不能翻书,亦不免有鄙陋之讥。翻书者因所知以及所未知,其用有二:一、己所不知,翻之而得;二、己所不记,翻之而记。凡临时检查而得之者,必其平时能翻之者也。
三、爲学之道
★读书人当以四海爲量,以千载爲心。
★学术二字应解爲“术由师授,学自己成”。戴东原先生学术提纲挈领之功爲多,未遑精密;其弟子段懋堂、孔广森、王念孙,靡不过之。
★治学第一当恪守师承,第二当博学多闻,第三当谨于言语。
★凡古今名人学术之成,皆由辛苦,鲜由天才;其成就早者,不走错路而已。
★天下人之所长,非己所能有;己之所长,爲天下人所不能有,如是始能有自立。
★学问最高者,语言最简。
★通一经一史,文成一体,亦可以爲成人矣。
整理者:李水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