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7年2月28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阎步克:唱赞歌·乌鸦嘴·党锢名士及其它

2016-09-26 阎步克 读书识小录



阎步克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本文署名苍茫首发于往复论坛,时间应该在2008年07月04日左右

我随口一句“有句话多少有点道理: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其本意是“一点一滴的进步依然值得称许”。这在羯胡那里被引申为“意思是对人祸的肇事者应该予以表扬”,在毛毛熊那里又变成了“跟曾经侮辱他们的‘他们’合作”。最初话题不过是针对SARS恐慌而言的,我想这SARS最终会被遏止,并可能成为政治更透明开放一些的契机。这会儿倒不是为自己申辩,但另外有些感想要跟大伙儿交流。 

首先我觉得,固然“批评个个不同”,但未必“赞歌家家相似”。比如张部长的下台,已得到境内外志在改革者的众多首肯,并由此呼吁进一步的政改,这跟“新闻联播”之类基于3GDB的标榜,大相径庭吧。眼下赞许温总理深入疫区,其实也是在期待着将来他还能到河南爱滋病高发区瞧上一瞧,那里的声音在媒体中那么微弱,74岁的高耀洁大夫形只影单。 

不过正像通常所见,“唱赞歌”或“乌鸦嘴”随即就成了两歧的选择,你该在二者中做非此即彼的取舍。也如近年的“新左派”和“自由主义”之争,两方其实不乏“公分母”,然而标签一贴就轻易简化了纷繁歧异,并酿成战火。李慎之先生曾呼吁不必过分凸显“新左”与“自由”的对立,似乎也是深有同感。 

那也像是“党锢名士”、东林清流的思路:邪正不共国,冰炭不同器。异曲同工的善恶二元论。不过“党锢名士”也毕竟要走出启蒙的童年。90年代至今的思考不断告诉我们更多的东西,并意识到以往对民主、自由、权利、法治等等的理解很多是雾里看花。比如说“法国式革命与英国式革命”的论题进入了思考者的视野,人们忽然发现顾准居然曾有先知般的提示: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从激进主义到保守主义。人们发现民主的精义居然不是“革命”,反倒是一种达成妥协的理性程序。人们也看到“自由主义的历史观是试错演进理论,与各种形式的历史决定论相对立,它的变革观是渐进主义的扩展演化,与激进主义的人为建构相对而立……”甚至有人意识到王朔的吃喝玩乐“消解崇高”,其实是化解了“宏大叙事”,是一种“以投降致胜利”的市民社会之路。 

当然不必在此罗列,总之纷繁歧异的说法各有各的道理,即使并不接受却也让我们知道,从不同角度竟可以看到很多过去陌生的东西。至少我自己接受了这样一点:自由主义不可化约的底线就是人的价值,就是人的平等性和多样性。这包括承认自己不是全知全能的上帝,社会运动是众多分力的合力,个人的信念只是其中的万分之一;也包括应把我们所反对的人视为“人”,把我们所反对的制度视为一种“选择”,而不必视为犬彘或罪恶。 

不久前网上有形同水火的“拥战”“反战”之争。客观看来也许两方都有道理:开战可以结束又一个独裁政权,反战则多少制约了老美一意孤行的霸权。一直敬佩老冷的一个说法:未来也许不是我们所期待的样子,但如果没有我们的努力,未来就会是另一个样子,我们更加难以接受的样子。这既表明了一种不懈的信念,同时也表明一种难能可贵的谦卑。进而,在历史不断“试错”的众多分力中既需要“乌鸦嘴”,也不必排斥对一点一滴的社会进步给予称许。中国的老话“棍棒之下出孝子”是一种分力,现代教育理念“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也未必一点道理都没有。

      “知识分子的社会义务就是批判”,这在80年代曾是最经典、最时尚的理念。我依然认为应该保持这种勇气并接受道义担当,而且选择做“乌鸦嘴”显然更为艰难。不过如今我们也意识到“社会义务就是批判”这个说法有其限度,比如不要由此而陷入精英主义的“自恋”,不要陷入“宏大叙事”的独断,尤其不要陷入善恶二元论的“革命思维”。由于几十年、甚至两千年的惯性,那种二元思维往往身在其中而不知。 

在那场关于周一良先生的激烈论辩之中,我试图申说多元化的宽容,呼吁不要以“革命思维”和“文革心态”看待“文革”,从而跳出多少年六道轮回般的斥责和清算,认罪和忏悔。我觉得这是真正终结“文革”的另一可取途径。当然思维方式的不同造成的各说各的话,永远是论辩的结局。这个理念未能在师友中得到回应。而且在很多对手看来,不论你说了什么,总之只要你稍微变换了说法那就是在为“失节”辩护,并由此质疑良知和人格。这倒也在预期之中,传统政治中的君子小人之辨,我们一点儿都不陌生。 

不过我得承认论辩的目的不是战胜对手,而只是申说己见。至于一己的信念,依然未改:比如说,等待着能有那么一天,十四年前的惨烈会重新被提到桌面;不过那不该是那种咬牙切齿的恨恨等待:“到了能踹他一脚的时候,千万记得要痛打落水狗!”我所期待的,是化解冰霜的“民族和解”──那是个中国人还很陌生的名词──而不是清算,除恶务尽,末日大审判,或“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 

最后,就是“他们攫取、他们合作以弥补青春”──我由衷感谢这样的警示。圣人有言:“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当然看得到这样的例子:昔日的热血,由于别墅汽车、闪光头衔的拥有而退潮。若是为此而“被超越”,连我也认为是自作自受。不过我依然希望免于沉舟病树,在住进了并非豪华的三居室之后,照样儿能跟晚辈并肩前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