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7年3月1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老刀读书志之八——我眼中的真正大师:读《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有感

2016-09-28 刀哥 读书识小录
我眼中的真正大师:读《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有感

胡颂平编著联经出版社


自从2015年4月2日开读的《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修订版),煌煌十大册,,历经一年零五个月,终于读完了。它不是小说,不是传奇,不是道听途说的街头小报,却让我读到荡气回肠,热血沸腾。好久没有这种读书的感觉了!

 

这套长编的编者胡颂平,是胡适在中国公学的学生,一九四六年胡适就任北大校长后,他受胡适之邀临时帮忙,直到1958年胡适任中央研究院院长后,正式聘任他为秘书,负责照顾他的生活和处理事务。胡适去世后,继任王世杰让他负责整理胡适的年谱。因此有这了这部《长编》。


这部《长编》对以后的年谱编写影响很大。首先,编者跟随胡适很久,接触到的相关材料大多数都是第一手的,而胡适本人也乐于配合,这与他自己提倡“传记文学”也有关。尽量为后人多保留史料。从这一点来说,胡适就不愧是一个有高度远见的史学家。其次,编写者按年按月纪事,把胡适的主要社会活动和学术活动穿插其中,尤其是书信和著作的大量引用,可以说,不仅是传主生平的编年,更是其学术活动的编年。拥有了这套长编,就等于把他的主要著作用最快的方式浏览了一遍。这样,年谱的用途显然扩展了。后来很多年谱长编都自觉不自觉地用了这种编法。

 

无论是谩骂嘲讽还是赞扬吹捧,都改变不了这样一个事实:胡适是中国现代史和中国学术史上绕不过去的巨人之一。也是争议最多的人物之一。他学成归来的时候,正是中国学术文化及其出版界凋零没落的时候,确实令他几乎“放声大哭”.但是,正如《胡适传论》的作者胡明所说,“恰恰也正在此时,文化新世纪的曙光已经透出,胡适已经登上中国思想学术坛坫的前沿。。。。。。胡适正以强烈的光与热燃烧起中国新文化运动的火炬,揭开中国现代文化史的序幕。”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比那位被封为“旗手”的“主将”更具备引领时代学术风尚的资格。


我个人对胡适的朦胧认识好像是通过阅读鲁迅的作品。其对胡适的讽刺处处都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对鲁迅的话是不容置疑的正确。直到我无意中读了他的《红楼梦考证》等一系列对中国章回小说的考证文字,方才觉得此公的文章一来生动有趣,二来他的“拿证据来”的论点深得我心,使我对他和他的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做为学者的学适,搞起文学革命来,比陈独秀一伙温柔多了。陈有点过分,居然想用罗马拼音直接取代汉字。胡适虽然同意,但觉得要一步一步来。 再者,陈的文章一副不许人质疑的口气。有读者说如村妪泼骂。胡适主张新青年也要登载反对的言论,有讨论才好。因为人类的见解有个先后迟早的区别。 由此看来,胡适作为中国新文学运动的旗手和奠基人,比其他人的见识高出许多。


当代人批评胡适“全盘西化”的利弊,其实都算是无的放矢。因为他自己解释过“全盘西化”这个词,他说这个词儿让人误会了。本来他的意思是指“走向全面现代化”。这两个词儿的意思差别大了。。。。虽然他解释的有点苍白无力。看来他自己也受不了对他“全盘西化”的批评了。我个人认为他对中国文化的研究理论虽然号称从杜威的实用主义而来,然而还是未脱中国传统学术的路子。比如对《红楼梦》的研究是胡适最大的贡献之一。他也并没有用西方的套路,从人物形象、艺术特点甚至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红楼,而依然是乾嘉考证的本事研究。从研究角度上讲,胡适的研究的确属于传统派。

 

  然而历史证明,胡适非常不适合搞政治(但他在驻美大使任上是个例外),做为蹩脚政治家的胡适在民族大义上暴露出书生气十足。在国家危亡的生死关头,他居然还是想和小鬼子讲和。这与老蒋的想法还真是不谋而合:能不打就不打,等国际社会制裁。 怪不得人家说,台湾的胡适等于大陆的郭沫若。虽然主和的未必是投降派,但是他们天真地以为小鬼子会通过没利益收获的谈判而退兵,简直是痴人说梦。连宣传抗战的议言论都说是“时髦的言论”,而讥讽不已。书生误国,清谈误国,自古至今都大有人在啊。。。他的温柔敦厚用的不是地方。对侵略者也讲道理就迂腐了。第一,后来的事实证明,国联对日本侵华的处置力微乎其微,他老人家居然对此抱有很大幻想。这一点就不如顾维钧先生和其他政治家们看的准。第二,国联拿日本没办法,出了一个让东三省自治的馊主意,老先生居然赞同。。。第三,更离谱的是,他老先生居然赞同解除东三省的武装,说是没有用。。。。他就没想到,有武装尚且挡不住鬼子的野心,没武装岂不更惨?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当然,他的立场后来随着对抗日的观感产生的看法有了改变,他看到了中国民众顽强抗敌的决心和力量,他被感动了,对待日本的态度有了明显的改变。最有眼光的是他在三十年代就预言了太平洋战争必然爆发。所以当国民政府任命他为驻美大使时,他觉得自己义不容辞,立刻走马上任,开始在外交舞台上亮相了。虽然在这个岗位上干的时间不长,但还是干出了些成绩的。而他在卸任时对使馆工作人员的工作生活都做了细致的安排.又显示出他做人厚道的一面。
  
       这套书里让我最感动的,莫过于胡适对平民、对学生和有困难人群的帮助和交流。有一次胡适自己因心脏病进了医院,半夜有因儿子摔断了腿,却没有病床的母亲来求他帮忙,他找值班医生帮忙,找了头等病房住了进来;亲笔给在自己家里喷杀蟑螂药的防疫人员写的感谢信;把远方朋友寄给自己贺寿的美元换成台币,捐给需要帮助的人;对雷震和自由中国杂志的声援;热情向政府高官推荐年轻学人出国深造,并为他们担保.


胡适的某位画家朋友办画展,请胡适写几句话,胡适委婉地拒绝了。他说自己不懂画,无法评判他的画的好坏。他自己从来不给自己不了解的领域里的著作写序,而转请了解的人来写。这份人品,就永远值得尊重。这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精神,时刻体现在他的人际交往中。对于关心他的读者,即使是中学生,他在病床上也告诉秘书替他回信谢谢。这种风度的学者时下已是稀世奇珍了。多的是眼高于顶而只会夸夸其谈的人。他们生生把“专家”这个词的褒义味道改成了讽刺。。。。


他无意中听广播,有位台湾六岁的小朋友在唱大人教的《妈妈要我嫁》这种肉麻的流行歌曲,感到儿童教育缺失和影视剧对儿童的不良影响。他没想到,这套玩意儿现在在大陆已经或以说深入人心了,拿孩子娱乐,是大人们最开心的事之一。这一点上,胡适真是先知啊。。。。


他揭穿了一位叫虚云的“大师”里的年谱有造假嫌疑。。。。说他爹在道光时任过漳州府知州什么的。胡适拿出很多相关地方志的资料,轻而易举地指出他犯了佛教“不说诳语”的戒律。我很好奇,有工夫找找这位大师的年谱看看。
  ………………
 
       做为学者的胡适,可能他的观点我不同意, 但他仍然不愧为那个年代的大师级人物。该骄傲的时候他不谦虚,有争议的时候他从真理。忠厚长者,对文坛对手的讽刺打击从不在意; 但开风气不为师,不遗余力奖掖后进。比起那些锋芒毕露的年轻人和靠谩骂讽刺为乐的老家伙们,风度上不是一个档次的。他那些留在大陆的教过的学生和曾经的朋友,忘恩负义居多,全为自保居多。都说后来居上,青出于蓝,即使你们在学问上超过胡先生,但你们仍然没资格当大师的。永远不能。只有学问好的,未必够格当大师。


 无论胡适在中国现代史上和中国学术史上的地位如何,无论他的思想倾向是反共还是亲蒋,无论当代学人对他的学问怎样的肆意揶揄,也无论现代人如何绞尽脑汁地考证他是真清高还是假清高,我都不管,他依然是我心目的第一位大师级的学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