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金文:九月中旬以来读书小结

2016-10-09 刘金文 读书识小录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推荐书目






大四了,作为一名历史学的师范生,也准备找工作了,即将站上讲台,但是想想自己这大学三年期间,都没有认真读过几本书,十分惭愧,真的怕误人子弟,上讲台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忘自己的初心吧,从进入大四开始,就恶补一下知识,好好下一番功夫。培根有句名言,读史使人明智。书是“愚蠢”的人类进步的阶梯,九月中旬以来我涉猎的主要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学术著作。


1杨宽先生的《先秦史十讲》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


杨宽先生的书我主要关注西周的中央机构,西周初期的分封制、宗法制、由分封制到郡县制的演变这几个方面的内容。

分封制。中学时代,老师可能会告诉我们,周王分封给诸侯什么东西,老师会说土地与人民;西周为什么会实行分封,老师会说,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以藩屏周,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的作用是什么,老师会说,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了破坏,为什么,老师会说,根本原因是封建经济的发展,等等问题把。但是,是不是这样呢?可能是这样的吧,但是又比较大而空。看了书之后,我想大家会有非常不一样的感受吧。杨宽先生在书中详细、精彩地介绍了西周初期的两次分封,第一次是周文王、武王的分封,后来平定三监叛乱后,周公吸取教训又实行一次大的分封,杨先生在书中论述了分封殷民六族、七族,怀姓九宗,以及姬姓诸侯异姓诸侯国布局的目的和作用等问题。

宗法制。我以前认为宗法制就只有嫡长子制度,看了书之后我… …,宗法制其实包括了很多方面,宗庙制度、族墓制度、姓氏名字制度、嫡长子继承制度、族长主管制度等。

最后,以前套用马克思关于五种社会形态说,讲三代春秋战国是奴隶社会,但史学界已有共识三代以降没有奴隶社会,这是我们应该转变过来的观念的吧,但好像现在大部分中学老师依然按老一套去讲,很多知识急需更新啊。



2张光直先生的《中国青铜时代》 联经出版 1983年


看了张光直先生这本书我对以下两个问题有了初步的认识吧。

第一是从三代考古学看三代文明,并不是孤岛式的,即夏商周三代前仆后继形成一长条的文明史,而是平行并进式的。

第二,按照中国的自身特点,如何判断中国已经处于早期国家阶段,是如何形成的。(酋邦,国家,文明等概念,书中都有论述)


3西嵨定生 《中国古代统一国家的特质---皇帝统治的出现》收录于杜正胜主编《中国上古史论文选集下册》华世出版社 中华民国68年


秦汉帝国在中国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性质,这种统一国家的特征。第一是出现皇帝统治,第二是封建制转移与郡县制,第三,完成官僚制中央集权机构,第四,采用个别人身统治的理念。其实第一项特征已经包涵所有特征,这篇文章主要的叙述的中心课题是皇帝统治出现的历史意义。我想大家都会有一个疑问,中国古代怎么出现一个皇帝呢,而且这么多人服他,受他统治,还能持续两千多年,他的统治基础是什么?这篇文章可能会有启示吧。


4

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这本书集中反映了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教研室的学术水平,阎步克、邓小南、张帆、何朝晖、刘后滨撰写的各篇章,条理清楚,细腻入微。

自战国变法以降到秦汉王朝,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皇帝制度,中央集权,官僚政治呱呱坠地,确立了两千年各王朝基本政治架构。田余庆先生在他的代表作《东晋门阀政治》里采用了皇权政治的“变态”与“回归”的词语,顺理成章地也就引出了“常态”的问题,从秦汉开始,中华帝国就初步奠定了皇帝专制,中央集权、官僚政治、儒家正统和士大夫政治的常态,我觉得这本书对了解这个常态还是蛮有帮助的。

此外类似与这本书的,余英时先生的《朱熹的历史世界: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研究》和阎步克先生的《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也蛮好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