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7年2月28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兔子 初一:且谈对于汉服运动的一点感想

2016-10-10 兔子 初一 读书识小录


汉服运动是如今颇为引人注意的一个文化现象,把起始时间定在2003年,到今天也算走过了13个年头,尽管关于它仍然有不少的争议,但其规模和参与人数在不断的扩大,到目前为止也没有消退的迹象,也渐渐引起了学界的注意,在知网已能搜到不少有关于汉服的文献,因而,作为最长运动的参与者我和初一也想谈谈我们的亲身经历以及对此的看法。

首先,何为汉服?由于对于汉服的定义不统一,我只能在此讲述一下最我觉得最确切的定义,如今的汉服,指的是满清剃发易服之前历代汉民族服饰的总称,当然,满清并没有完全消灭汉服,在剃发令后,道士,和尚等少部分人等仍然保留了原来的服饰发型,并且在丧葬,唱戏等活动中,前代的服饰也作为一种历史记忆时有出现,这些当然也应该包含在汉服这个体系里,而那些受满清影响极大的服饰如马褂旗袍,尽管汉族人也穿了几百年,但仍然不能算是汉服,或许有人会觉得,汉服是最近十几年被现代人造出来的服饰,在历史上并不存在,对此,我个人理解是,在历史上确实没有汉服这个说法,即使有汉服这个词,与今天的定义也绝不相同,但不代表我们所定义的汉服在历史上并不存在。就好比恐龙,人类发现恐龙并且对其进行描述的历史也就几百年,那我能不能说,在人类发现恐龙并且对其进行描述乃至赋予其名称之前,地球上根本就不存在恐龙!另外,在北京人,山顶洞人,元谋人的时代似乎根本不存在中国这个概念,而我们今天却将他们称为中国人的祖先,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我觉得像这样玩文字游戏毫无意义。

汉服运动为何会产生于当代,这是颇为有趣的一个问题,其实在中国近代史上也并不是没有先例,在清末民初曾经出现过一次小规模的少数人身穿汉族传统服饰的潮流,比如辛亥革命后不久钱玄同身穿深衣前往政府报道,袁世凯带领文武百官身穿仿古的祭祀服在天坛祭天,对于这场“前汉服运动”(姑且这么称呼吧),我只是断断续续的通过各种渠道接触了一些碎片,谈不上有什么了解,也找不到相关的研究资料,只能猜测这波潮流大概与民国初年的汉民族主义有关,当时适逢鼎革之际,很多汉族知识精英出于对满清政府的失望,努力建构汉民族认同,如黄帝崇拜的塑造(参考石川祯浩《20世纪初年中国留日学生“黄帝”之再造——排满、肖像、西方起源论》等),以及对于扬州十日等历史记忆的宣扬,如此看来,当时的这波潮流,大概也是建构汉民族主义,凝聚人心的一种手段吧,并且很快就随着西学的又一波东渐以及时运推移而偃旗息鼓,至于其与今天的汉服运动之关联,恐怕是风牛马不相及罢。再说回今日的汉服运动,其多少夹杂着汉民族主义,比如据我的观察,汉服运动的参与者们常常提起民族加分,并认为当今政府实行对汉族打压并且试图弱化汉民族认同感的民族政策,这显然有点阴谋论的味道,因为就我个人的看法,如今的民族识别政策,不但没有弱化,反而在某种意义上是人为强化了各民族的民族意识(我以前曾看过国内学者以此理由诟病当今的民族识别政策,也可能是我记错了),如今的汉服运动,或许多多少少有这方面的原因。另外,笔者曾有一个疑问,我们的邻国韩国日本,其民族服饰和服或韩服,都是其步入现代社会之前最后留存的服饰,那么以此类推,当今根本不需要有什么汉服运动,我们只需要把旗袍马褂作为理所当然的民族服饰即可,然而事实偏偏不是如此,这不能完全用汉民族主义来解释,依笔者愚见,或许是因为在大多数人眼中,宽袍大袖的汉服(事实上这是一种错觉,其实汉服也有箭袖)比起旗袍马褂更具古典感,而后者在经过近代的改良后与现代生活的违和感远远小于前者,也正是这份违和感使得汉服比起旗袍马褂更像一件古董,而当一个事物沦为古董时,其未必会被淘汰,反而会成为典雅古旧的象征换一种方式被保存下去,比如马被淘汰后,马术反而成为了一种贵族运动,尤其是近些年日韩文化在中国大行其道时,不少中国人对作为文化符号的和服韩服之典雅高贵艳羡不已,在反求诸己的过程中,恰巧发现这两者源头皆在古代中国,于是汉服,就从历史的废墟中被名正言顺的打捞上来。

另外对汉服运动中一些乱象的感受,这一部分网上很多人吐槽过,因此只写一点亲身经历。

汉服同袍,作为一个消费团体,也是相当不成熟的。他们大多过分年轻,即使是年龄较大的那一部分也不过也就二十多岁,个人积蓄,审美水平和鉴赏能力都相对较低。

而另一面,现今的汉服商家也是刚刚兴起的行业,然而发展速度却不可小觑。汉服商家的出现不过短短十几年。按笔者的亲身体会,在三四年前,汉服商家有名的寥寥,制作工艺大多也是用市场上流行的印花布料进行裁剪,在设计上因为形制和工艺的限制,也没有太大创意。像时装一样分码批量制作销售,在那时也是可望不可及的目标。然而,在今日,汉服商家已经有了几百家,也开始由线上销售发展到实体店。绣花制作更是广泛发展,已经将曾经盛行的暗纹印花挤到了边缘。

这样的市场环境,也可谓是不算稳定了。在这样的两极下,这个新生的市场开始出现了乱象。首先,让人质疑的是汉服制作的质量问题。这一问题在很早就已经开始引人注意。汉服商家“如梦霓裳”家的著名作品“一剪梅”之前就出现过很严重的掉色问题,以至于被人讽刺为“多穿几次会变成白衣服”。然而,在五六年之后,这家商家出的新品曲裾依旧在出现着一模一样的错误,淘宝评论里充斥着对这一点的指责。而和其他商家相比,这家似乎并不差。笔者买过的汉服中,最好的布料也仅仅是棉麻,提花棉之类,一些汉服使用的布料,穿在身上摩擦甚至会有痛感。一些更是被同袍嘲笑当抹布都不好。

而且,脱离布料,在汉服复兴者引以为豪的文化内涵上,汉服商家也并不没有达到人们的希冀。虽然绣花多了,但是大多数的设计都是在堆砌素材。“只要有着大片大片的绣花,再加上一些软妹风,就能销量大涨。”这种现象在走高端风的清辉阁,菩提雪等店家内尤其显眼。汉服的花纹配色设计也十分单一。绝大多数的绣花素材都是吸引年轻人喜欢的梨花,杏花之类,动物更是局限在仙鹤,猫咪之上。配色上的问题更加严重,传统的撞色没什么设计市场,商家的货架上却是挤满了淡色的小清新配色。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潜在的问题,就是汉服商家使用的宣传图。众所周知,汉服运动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让汉服脱离古代,融入现代生活中来。把汉服称作古装,往往会引起汉服复兴者的抗议。然而,汉服商家的宣传图,大多数都使用的是古代背景,甚至为了衣服的朝代背景让模特手持相应的东西,摆出不同的造型。这样的宣传图片,有些跟影楼装商家的宣传虽然还有距离,但是已经异曲同工了。而且,时装的宣传照推崇写实,很多仅仅是模特着装的照片,背景简单,甚至会是全白。但是汉服商家为了照片的美观,特意将照片修得雾气缭绕,仙气飘飘,甚至会被人质疑为艺术照或者影视剧剧照。个别商家的图片甚至会导致衣物偏色严重,。

汉服商家出现了这样的畸形现象,事实上,还是和消费团体有着莫大的关系。消费决定生产,汉服同袍的喜好,都时时刻刻牵引着商家手里的笔。事实上,汉服同袍,作为一个消费团体,也是相当不成熟的。他们大多过分年轻,即使是年龄较大的那一部分也不过也就二十多岁,个人积蓄,审美水平和鉴赏能力都相对较低。更容易被华丽的宣传图片所吸引。换而言之,当他们预览商家图片时,对自己适不适合这些服饰的设想要少,关注这些图片中的衣物够不够好看要多。

而且,汉服同袍中也出现着道德绑架和过分包容商家的双重现象。首先,汉服坑内的道德约束很严,购买山寨汉服,打包或者高价出售绝版汉服都是被禁止的。部分激进同袍甚至会对这些人咒骂,把他们称为阴沟里的老鼠,蛆虫。而这样的极端言论反而得到了赞扬。一些有过劣迹的商家来到汉服商家吧进行宣传抢楼活动时,参与的妹子们往往也会被嘲讽。但是,对商家的包容性却相当强。笔者曾经在一家汉服来料店定制过汉服,寄来的成品完全没有熨烫好,而且制作相当粗糙,虽然在联系卖家后得到了退款,但是这次经历也是相当不愉快。但是,这样的商家,并没有明显的坏口碑出现,很多妹子在收到衣服后都选择了忍气吞声。

甚至一些设计比较萌的商家还会拥有自己的脑残粉。比如清辉阁,这家商家曾经出现过为了调查黄牛而人肉无辜顾客地址的丑闻,但是,依然会有买家为客服的不当行为辩护。很多买家会为了自己喜欢的萌物而对商家双标。事实上,如果哪家出了受欢迎的新品,只要不作上天,那些以往会被抵制的缺陷都是可以被原谅的。前文提到的清辉阁,这家也出现过抄袭日本和服花纹,自创汉服形制的丑闻。但是这些统统没人计较。而另一家名为西施阁的新商家因为复制了部分清辉阁用过的纹路,而被喷的体无完肤,生意惨淡。

    兔子按:这篇文章,我本来想写的不止这些,也想谈点自己的亲身经历,但是想来,比起初一一直参与其中,我更像一个持有支持意向的旁观者,所知道的都是一点道听途说,说不准的,因此也就只能就这一问题,胡乱发点所思所想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