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刘金文|刘备入川路线考

2017-03-14 刘金文 读书识小录

刘备入川路线考




摘要: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当刘备征得江南四郡后,跨有荆州和益州的既定方针就不得不提上日程,刘备西取巴蜀用时三年,入主巴蜀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局势,为北伐中原、争夺天下打下坚实基础。本文根据正史与传记等中有关刘备入川的资料,逐一考证刘备从荆州→涪城(四川绵阳)→葭萌关(今四川昭化西北)→白水关(当时的广汉郡白水县,今昭化西北)→涪城(今四川绵阳)→绵竹关(今四川旄阳)→雒城(今四川广汉)→成都(今四川成都)希望能将当时刘备入川的具体路径勾勒出来。

关键词:刘备;入川;路线;考证

一  刘备、孙权、曹操三方对益州意图



当时刘备,孙权和曹操都想西取巴蜀。就当时的驻军地理形势看,曹操取蜀必然走北路,这就要先灭马超韩遂和张鲁,取得汉中,掌握荆州北门锁钥,然后相机而进。孙权想和刘备一起西取巴蜀,派使者说“米贼张鲁居王巴,汉,为曹操耳目,规图益州。刘璋不武,不能自守。若操得蜀,则荆州危矣,今欲先取璋,进讨张鲁,首尾相连,一统吴楚,虽有十一操,无所忧也。”[]刘备当时算还是没有安身立命之地,荆州还是向孙权立了借据租的,刘备早就想自己入主巴蜀,诸葛亮的隆中对就给刘备说了“益州险塞沃野,天府之土,高祖因之已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国富民殷而不知恤,贤能之士,思得明君”[],刘备想当巴蜀的明君,根本就不想让孙权染指巴蜀,于是拒绝了孙权的请求。有人提出缓兵之计对付孙权,因为吴终不能越荆有蜀蜀地可据为己有。当时的荆州主簿殷观就和刘备分析了与孙权攻取巴蜀的危险性,殷观对刘备说:“若为吴先驱,进未能克蜀,退为吴所乘,即事去矣。”[],于是刘备派人又回复孙权:“益州民富强,土地险阻,刘璋虽弱,足以自守。张鲁虚伪,未必尽忠于操。今暴师于蜀汉,转运于千里,欲使战克攻取,举不失利,此吴起不能定其规,孙武不能善其事也,曹操虽有无君之心,而有奉主之名,议者见操失利于赤壁为其力屈,无复远志也。今操三分天下已有其二,将欲饮马于沧海,观兵于吴会,何肯守此坐须老乎?今同盟无故自相攻伐,借枢于操,使敌承其隙,非长计也。”[]可以看出,刘备回拒孙权的理由有三点:一是条件不具备,胜负难分,二是怕曹操偷袭,三是怕攻西蜀给敌人可趁之机。孙权不听,派遣孙瑜率领水军进驻夏口,刘备既然控制了江陵地区的水陆要冲,自然不让孙瑜通过,孙瑜因而通报孙权。刘备一是假意为刘璋求情说:“备与刘璋托为宗室,冀凭英灵以匡汉朝,今璋得罪左右,备独竦惧,非所敢闻,愿加宽贷。”,二是表明强硬态度,说:“若不获请,备当放发归山林。”。同时还对孙瑜说:“汝欲取蜀,吾当披发入山不失信于天下也。”[]孙权自然是明白刘备不同意攻取益州的真实意图。孙权撤军之后,刘备立即调兵遣将加紧了自取西蜀的准备。一方面并加强了阻抗孙权的布防,一方面积极考虑入蜀的计策,开始了前期工作。

二、刘璋邀刘备入川北伐张鲁



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想要攻打汉中,震惊四方诸侯,这客观上为刘备入川提供了条件。益州牧刘璋一听说曹操派遣钟繇进攻汉中讨伐张鲁就吓到了,心中惶恐。别驾从事蜀郡人张松劝刘璋说,曹操兵强马壮无敌于天下,如果打下张鲁,凭借汉中的军资,再来攻打益州,那时谁还能阻挡?并且乘机向刘璋建议:“刘豫州,使君之宗室而曹公之深仇也,善用兵,若使之讨鲁,鲁必破。鲁破,则益州强,曹公虽来,无能为止。”[]刘璋认为张松的话很有道理,问张松谁可为使,张松举荐了法正。派法正率四千人去迎接刘备,前后送给了刘备很多钱财。法正趁机向刘备陈述可以夺取益州的计策:“以明将军(指刘备)之英才,乘刘牧(指刘璋)之懦弱;张松,州之股肱,以响应于内;然后资益州之殷富冯天府之险阻,以此成业,由反掌也。”[],《三国志.先主传》注引韦曜《吴书》说:“备前见张松,后得法正,皆后以恩意接纳,尽其殷勤之欢。因问蜀中阔狭,兵器府库,人马众寡,及诸要害道里远近,松等俱言之,又画地图山川处所,由是尽知益州虚实也。”[]这样,外应有法正,内应有张松,刘备既把巴蜀情况摸清楚,又光明正大地入川,刘备留下诸葛亮,关羽等人留守荆州,自已率步兵数万人奔益州而去了。

三、刘备率军入川



(一)刘备从荆州入涪城,再从涪城到葭萌关(今四川广元市昭化镇)

建安十六年(211)夏天,刘备率领队伍溯长江而上,自夷陵经秭归,永安过三峡,很快到达巴郡的江州(今重庆市渝中区),又顺巴水(今涪江)溯流而上数百里到达涪城(今四川绵阳市)深入到入益州的腹地[],据《三国志》《蜀鉴》等有关资料记载,刘备入蜀的军队应该在三万人以上:建安十六年,昭烈自荆州将数万人入蜀至江州(今重庆江北),北由垫江(今重庆合川)水诣涪[]。刘璋“敕在所供奉先主,先主入境如归”[]刘备就像回家一样,一路没有遇到任何阻拦。刘备到了涪城后,刘璋亲自从成都亲自到涪城迎接刘备,诚心相待,相见甚欢。《三国志.刘璋传》记载:“璋率步骑三万余人,车乘帐幔,精光曜日,往就与会,先主所将将士,更相之适,欢饮百余日。”可见,他不仅宴请刘备,而且还同刘备的属下相见欢饮,另一方面“张松令法正白先主,及谋臣庞统进说,便可与会所袭璋”[]可见张松,法正和刘备的人私下想除掉刘璋,刘备回复“此大事也,不可仓猝”[],刘备是出于刚到益州,还没有以恩德信义取得人心,所以否决了这个建议。相会期间“璋推先主行大司马,领司隶校尉;先主亦推璋行镇西大将军领益州牧”[],而且,“璋增先主兵,使击张鲁,又令督白水关。先主并军三万余人,车甲器械资华甚盛。是岁,璋还成都。先主北到葭萌,未即讨鲁,厚树恩德。以收众心”[]。刘璋为了让刘备北上讨伐汉中张鲁,让屯守要冲白水关(又称关头,今四川广元境内)的驻军杨怀,高沛部听刘备号令。建安十六年(211),刘璋返回成都,而刘备北上到葭萌关就不走了,驻军葭萌,在葭萌关期间,刘备主要做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争取巴蜀人民的支持,二是谋划讨伐刘璋的策略。而刘璋此时丝毫不知刘备的野心。刘备的军师庞统向刘备献出了夺取成都的计划:“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白水关,今四川广元市北),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将军还荆州。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若沉吟不去,将致大困,不可久矣。”[]“刘备懂得得民心者得天下。天下才是他的大目标。屡经战乱的人民,最需要的是安居乐业。顺遂民心,是其稳定立足西蜀的根本。饥必反,富则安,这是治民的浅识”[]选中计不足为奇,庞统真实想法也是让刘备用中计。有了计策之后,刘备就开始制造假象,表示不愿在益州待下去,制造急还荆州之势。刘璋方面,刘备滞兵葭萌关,未即去讨伐张鲁,引起了他的疑心。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权征孙权,孙权向刘备求救。这恰好给刘备东行一个借口,于是先主遣使告璋曰:“曹公征吴,吴忧危急。孙氏与孤本为唇齿,又乐进在青泥与关羽相拒,今不往救羽.进必大克,转侵州界,其忧有甚于鲁。鲁自守之贼,不足虑也。乃从璋求万兵及资实,欲以东行。”[]这算是打消了刘璋的些许疑心,从“璋但许兵四千,其余皆给半”[]就可以看出。刘备东行之谋在成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不料岔子正出在成都,张松这时候着急了,写信给法正和刘备“今大事垂可立,如何释此去乎?”[]刘璋的哥哥,广汉太守张肃害怕祸及殃及,向刘璋揭发了刘备想要夺取益州的阴谋,刘璋大怒,把张松斩了,从此刘璋和刘备的隔阂就产生了。刘璋“敕关戍诸将文书勿复关通先主”[]。刘备求之不得,这样他就得到进攻成都的理由了,他借口刘璋不肯如数增兵资粮和不让通关的事情大作文章,并此激怒其众说:“吾为益州征强敌,师徒勤瘁,不遑宁居,今积帑藏之财而恡于赏功,望士大夫为出死力战,其可得乎!”[]又听说斬了张松,刘备更是怒不可解,不由叹息,指责刘璋“君娇杀吾内主乎!”[]刘备以此为由公开宣布发难,做出三大行动,一是“召璋白水军督杨怀,责以无礼,斩之”,二是“遣黄忠卓膺,魏延等勒兵前行”[],三是即令诸葛亮,张飞,赵云自荆州率众溯江西上,“分定郡县,与先主,与先主共围成都”[]

(二)刘备从葭萌关到白水关后再回到涪城

刘备把杨怀和高沛杀了之后“自葭萌南还袭刘璋,留郎中将霍峻守葭萌城”[]刘备从葭萌关径自进入白水关中,史载“先主径至关中,质诸将并士卒妻子”[],刘备拘禁诸将和士兵们的妻子儿女作为人质,收编了他们的军队,然后“引兵与忠,膺等进涪,据其城”[]就这样,刘备引兵南下,占领涪城,拉开了攻夺益州的序幕。《三国志庞统传》说,刘备“还向成都,所过辄克”说明进军很顺利,实际上也是受到了抵抗的,据载,在梓潼,梓潼令王连“固城坚守,刘主义之,不逼攻也”[]。刘备进驻涪城十分高兴,他“于涪大会,置酒作乐”庆祝攻打益州首战告捷。

(三)刘备从涪城到绵竹,再从绵竹到雒城(今四川广汉)

涪城大会,实际上也是也是一次刘备攻蜀的一次誓师大会,鼓舞士气,震撼益州,城内一片恐慌。刘璋方面,史载“刘璋暗懦,形同春秋时代的宋襄公,拘泥于义,不善战事。”[]。刘备方面,《三国志.法正传》记载,益州从事郑度向刘璋献上坚壁清野的策略,刘备非常害怕,就问法正怎么办,法正深知刘璋迂腐,暗懦,非常肯定地对刘备说“终不能用,无可忧也”[],实际上刘璋也是没有用此政策,而且对群下说:“吾闻拒敌以安民,未闻动民以避敌也。”[],所以史载“(刘璋)绌度不用。故刘主(刘备)所至有资,进攻绵阳”[]“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刘璋先后分遣三路兵马抵抗刘备:一是遣其将扶禁,向存抄刘备后路,“帅万余人由阆水(今嘉陵江)上,围攻(霍)峻”史载,相持一年而不能下,“峻城中兵才数百人,伺其怠隙,选精锐出击,大破之,即斬存首”[],二是“遣刘璝,冷苞,张任,邓贤,吴壹等据先主于涪,皆破败,退保绵竹(今四川德阳北)。”[][]刘璝等人战败,退守绵竹。三是“复遣护军南阳李严,江夏费观等督绵竹军”据刘备,结果“严,观率众降,同拜裨将军”[]。李严和费观的投诚让刘备实力大增,刘璝,张任和刘璋的儿子刘循只有又率领残兵败将退守雒城(今四川广汉),东汉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刘备包围雒城,遇到了顽强的抵抗,不能得手,刘备下令加紧攻城,庞统亲临指挥战斗,不幸被乱箭射中阵亡,年仅36岁,这个对刘备的打击很大,这时候他才意识到:“刘璋并不是一触即溃的枯木朽枝,益州也不是唾手可得的囊中之物”[]于是“分遣诸将平下属县。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将兵泝流定白帝,江州,江阳,惟关羽留镇荆州。”[]。刘备采取打持久战,饥饿战的战术,把雒城围困了整整一年。东汉献帝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夏天,雒城断水断粮,无力抵抗,刘备终于攻下雒城,至此,成都的门户洞势大开。

(四)刘备从雒城到入主成都

1.刘备攻克雒城之后,与,诸葛亮,赵云,张飞等合围成都

建安十九年五月,诸葛亮,赵云,张飞溯流而上,他们入川几乎是没有遇到严重抵抗的情况下,轻松攻克了巴东(巴东郡,辖今四川云阳,重庆奉节等地),入巴郡(今重庆市)。在这里,他们兵分三路,诸葛亮中路定德阳(今四川遂宁),“璋帐下司马蜀郡张裔据亮,败于伯下(当下为陌下,在今遂宁东南),裔退还”[]赵云西路定江阳(治今四川泸州),犍为(治今四川彭山)。张飞东路攻克巴西(治今四川阆中),“巴西功曹龚谌迎飞”[],三人引兵来会,这样北有黄忠,魏延各军,南有诸葛亮,赵云,东有张飞,对成都形成了合围之势。

2.对刘璋展开心理攻势

前面说到刘备围困雒城一年,在此期间,刘备让法正给刘璋写了一封长长的劝降信,法正首先是数落了自己一番,“然后直陈要害,指出刘璋左右不达英雄从事之道,进而为刘璋分析形势”[]法正的信,让刘璋很惶恐,也大大瓦解了刘璋的军心和民心。

当刘备等人完成对成都的包围时,“偏将军扶风马超率众自汉中请降,刘主遣建宁督(邮)李恢迎超,超径至”[][]史称马超兵至“城中震怖,璋即稽首”;又谓“超至未一旬而成都溃”[]连马超都来投诚了,刘璋更加害怕,他的蜀郡太守许靖逃出城投降刘备,刘璋事先知道了,他都不敢斩杀。可见马超请降对刘璋的震慑作用非常大。

3.刘璋出降,刘备入主巴蜀

刘备围城数十日之后,派从事中郎简雍入城劝降。这时候成都尚有精兵三万,军事物资还可以支撑一年左右。官吏百姓都愿意冒死抵抗,刘璋说“父子在州二十余年无恩德加以百姓,百姓攻战三年,饥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以安!”“遂开城出降”[]成都官民莫不痛苦流涕。史载“十九年(214年),夏四月,旱。五月,雨水。 刘备破刘璋,据益州”[]。刘璋投降,刘备如何面对刘璋,史籍记载并不明确,可能两人并没有见面,但是刘备做了如下安排:“先主迁璋于南郡公安,尽归其财物及故佩振威将军印绶”[]刘备再次兼任益州牧,以诸葛亮为辅佐,法正为謀士,关羽,张飞,马超为武将,许靖,简雍为幕僚,对黄权,李严等人予以重任。至此刘备算是入主巴蜀了。刘备得到益州是形成三国鼎立之势的关键一步,接下来刘备的工作就是如何巩固,治理益州这个大本营的问题。

四、总结



从刘璋邀请刘备入川后,刘备的具体行程就是自夷陵经秭归(中国湖北省宜昌市),永安过三峡,很快到达巴郡的江州沿涪江水道到达涪城,在涪城受到刘璋热烈欢迎,后驻防葭萌关。一年后,刘备在葭萌关站稳脚跟,开始了夺取西川的脚步。在涪城受阻,庞统战死。刘备不得不从荆州调集援兵,诸葛亮、张飞等沿着刘备入川路线进抵涪城,攻陷涪城后,又拿下绵竹、雒城,进逼成都,刘璋投降。具体路线就是:从荆州→涪城(绵阳)→葭萌关(广元)→白水关(广元)→涪城(绵阳)→绵竹关(旄阳区)→雒城(广汉)→成都。

(图片源自《刘备传》张作耀 人民出版社2004.5版 第123页)



[[1]]三国志: 蜀书先主传[M]. 中华书局, 1960.注引《献帝春秋》


[[2]]刘琳. 华阳国志校注[J]. 巴蜀书社年版, 1984:517


[[3]]张作耀. 刘备传[M]. 人民出版社, 2004:125


[[4]]陈寿撰. 裴松之注[J]. 三国志, 1959:497


[[5]]以上参阅《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并注和《吴书鲁肃传》。《华阳国志刘先主志》记刘备对孙权的话稍异:“益州(刘璋)不明,得罪左右,庶几将军高义,上匡汉朝,下辅宗室,若比寻干戈,备降放发于山林,未敢闻命。”


[[6]]陈寿撰. 裴松之注[J]. 三国志, 1959:497


[[7]]三国志.蜀书.法正传北京: 中华书局[J]. 1959 年点校本,1959.


[[8]]其实,据正史记载,张松其实没有见过刘备,《三国演义》所渲染的受到刘备和诸葛亮,庞统等人的隆重礼遇,以及当即献图,都是不存在的


[[9]]《华阳国志.刘二牧志》,《三国志。蜀书。刘二牧传》载“先主至江州(巴郡治江州,即今重庆市),北由垫水江(即今涪江)诣涪,去成都三百六十里”也可参看《华阳国志校注》卷五《公孙述刘二牧志志》494页“刘主由巴水达涪,璋往见之”
[[10]]郭允蹈, 李文子. 蜀鉴[M]. 巴蜀书社, 1984.


[[11]]三国志.蜀书。刘二牧传北京: 中华书局[J]. 1959 年点校本, 1959.


[[12]]陈寿撰. 裴松之注[J]. 三国志蜀书二,先主传第二, 1959:498


[[13]]同上


[[14]]同上


[[15]]《三国志.蜀书。先主传》742页


[[16]]《三国志.蜀书。庞统传》


[[17]]王拴弟, 张列芳. 刘备入川的政策与诸葛亮治蜀的几点启示[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1, 13(12): 156-157.


[[18]]《裴松之注三国志,蜀书二,先主传第二》下册498页


[[19]]同上


[[20]]同上


[[21]]同上


[[22]]《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注引《魏书》


[[23]]《华阳国志.刘二牧志》


[[24]]同上


[[25]]《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26]]《三国志蜀书.霍峻传》


[[27]]《裴松之注三国志,蜀书二,先主传第二》下册498页


[[28]]同上


[[29]]《华阳国志二牧志》。据《三国志王连传》说,刘备取得成都后,王连归降,备“以连为什邡令,转在广都(治今成都东南)所居有绩“,后来官至蜀郡太守


[[30]]《刘备传》张作耀 人民出版社,130页


[[31]]《华阳国志校注》卷五《公孙述刘二牧志》498页


[[32]]同上


[[33]]同上


[[34]]参看《三国志.蜀书.霍峻传》和张作耀. 刘备传[M]. 人民出版社, 2004,130页


[[35]]《裴松之注三国志,蜀书二,先主传第二》下册498页


[[36]]《益部耆旧杂记》曰:“刘璋遣张任,刘璝率精兵据捍先主于涪,为先主所破,退与璋子循守雒城。任勒兵出于雁桥(雒城南),战复败。擒任,先主闻任之忠勇,令军降之,任厉声曰:“老臣终不复事二主矣。”乃杀之。先主叹惜焉。此话亦可参看《裴松之注三国志,蜀书二,先主传第二》下册498页


[[37]]华阳国志校注》卷五《公孙述刘二牧志》498页


[[38]]方北辰. 刘备:" 常败" 的英雄[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157


[[39]]《裴松之注三国志,蜀书二,先主传第二》下册498页


[[40]] “《华阳国志刘二牧志》。《三国志蜀书张裔传》谓:“张飞自荆州由垫江入,璋授裔兵,据张飞于德阳陌下。军败。还成都”陌下在今遂宁东南,当以《华阳国志》为准,张裔拒诸葛亮。而不是张飞。”这段话,引自《刘备传》张作耀人民出版社2004年5月。第132页


[[41]]以上参看《华阳国志刘二牧志》,《三国志赵云传》《三国志.张飞传》


[[42]]法正给刘璋的劝降信可以参看《三国志文白对照庞统法正传》中册,卷三十七804页


[[43]]《华阳国志校注公孙述刘二牧志》第500页,注二:建安十九年,密书请降于刘备。《蜀书》有传


[[44]]同上,注四:《蜀志.马超传》注引《典略》;“备闻超至,喜曰:“我得益州矣”乃使人止超而,潜以兵资之。


[[45]]以上两处引号处参看《三国志.蜀书.刘二牧传》并注《法正传》《华阳国志刘二牧志》


[[46]]章惠康《三国志文白对照》中册,卷三十一,《刘二牧传第一》华夏出版社2011年11月733页


[[47]]南朝, 范晔. 后汉书。献帝纪[J]. 北京: 中华书局, 1965.


[[48]]同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