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陈道明春节酒局飙脏话:一帮大男人,别为难一个小姑娘!

2018-02-21 绝密军事

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绝密军事”,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精彩好文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来源:视觉志;ID:iiidaly

中国的酒桌,是中年男人油腻的重灾区。往往喝了几杯上头后,便面子里子丢一边,拿出了一身油腻腔调。


就因为这样的男人油腻到习以为常,一身傲然的才显得格外不寻常。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v1334keuz2f&width=500&height=375&auto=0


某京圈文艺大佬们的聚会上,酒过三巡,陈道明自发地弹起钢琴,女歌唱家也兴致勃勃地唱起《绒花》。冯小刚酒酣,像是急于献宝的家长一样,向大家介绍《芳华》的女演员苗苗,可以跳一段舞。


旁边的人都在叫好,唯有陈道明说:第一,人家丫头,作为演员,不便跳这个舞。其次,人家穿着高跟鞋呢,不方便。



他知这事不妥当,但也知道朋友只是酒过三巡上头了,所以好言相劝,给大家一个台阶。既不为难女演员,也不落了朋友面子。


然而有人是拦不住的。


“比划比划就行。”


“你tm没看过跳舞啊”


这是气得陈道明直接飚了脏话。


世界上第一难做的事,就是“出淤泥而不染”,在一众嗨过头的油腻中年男人中做那个一身傲骨,敢说真话的人。


陈道明做到了。比起全场借酒撒泼的人,比起那些以指挥晚辈彰显自己地位的人,坐在钢琴前,为了尊重女性维护晚辈飚出一句脏话的陈道明,才是真正的大男人。




陈道明不只是不通人情世故的傲。他不是什么顺风顺水长大,一路逍遥不沾纤尘的世家子弟。


他也泥泞里滚过,卑躬屈膝的活过。


他出身书香世家,父亲是北京大学毕业,后来在大学教英语。原本陈道明的理想是外交官、医生,演员二字从未出现在他的人生规划里。但为了躲避上山下乡,他跟着朋友去考了天津人艺,成了演员。

很多孩子最反感的,就是父母的唠叨。教育孩子,“说”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还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起到反作用。与其多说,不如少说。少说多做,少说多听,少说多等。父母是孩子的榜样,是孩子小时候最重要的模仿对象。父母的习惯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未来。很多父母让孩子去卧室学习,自己却在客厅看电视,孩子不专心,还要责怪孩子,每次都唠叨一大通,但是全无用处。不能以身作则的教育,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成功的。曾国藩要求他的儿子曾纪泽看《汉书》“须以勤敏行之。每日至少亦须看二十页,不必惑于在精不在多之说。今日半页,明日数页,又明日耽阁间断,或数年而不能毕一部。如煮饭然,歇火则冷,小火则不熟,须用大柴大火乃易成也。”他是这么要求孩子的,也是这么要求自己的。曾国藩给自己规定,必须做到自订的十二条功课,即:敬、静坐、早起、读书不贰、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忘所能、作字、夜不出门。他把自己制定的一系列必须遵循的规矩严格施行,一坚持就是一辈子。他还经常把自己的日记寄回家中,让后辈传阅,以此来给他们树立榜样。而他的后辈也没有辜负他的一片苦心,无一不勤勉克己,努力向学。曾纪泽更是凭借惊人的毅力和恒心,自学外语。在没有教师的情况下,用三年时间,掌握了这门语言,在后来的外交事务中大放异彩,曾国藩的家教方式,功不可没。少说多听,尊重孩子的意见在家庭教育中,大部分家长往往扮演了权威的角色,掌控着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大部分时间都是家长说,孩子听。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没有主见,很难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有的时候,说多少不重要,多停下,听听孩子的意见,没准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曾国藩是一百多年前的封建家长,但是教育孩子却十分开明。曾纪泽曾经批评《尚书》的注疏浅白无味,在过去,一个孩子批评古人,这是不可想象的。但是曾国藩却不以为意,他觉得孩子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还有勇气指出古人的不足,这点实在难能可贵。于是曾国藩写信过去,对曾纪泽的质疑精神大加赞扬一番,对他的文字水平予以肯定。曾国藩早早就为孩子规划了未来,要孩子做一个像他一样的“治国理政”的人才。但是在“天津教案”爆发之后,曾纪泽深感中国外交人才的匮乏,写信给父亲,点明现状,立志要做大清的“外交人才”。在当时,凡是和洋人打交道的事情,都被别人瞧不起,甚至被人当成“汉奸”,外交官其实是个被人鄙夷的差事。但曾国藩深思熟虑之后,他觉得儿子有眼光,表示支持。后来,曾纪泽处理伊犁的外交事务中,大放异彩,洗刷了在“天津教案”中曾氏家族的耻辱,让人们刮目相看,也因此成为中国当时首屈一指的外交家。有时候,听比说重要,懂得听取尊重孩子意见的人,往往能让孩子获得更多的鼓励,他们的人生之路往往更加自信而坚定。少说多等,让孩子慢慢成长家长无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是有时候难免过于急躁,恨不得今天种树,明天成材,一旦孩子跟不上,就大加斥责。这样的心态,对孩子而言,百害无一利。曾国藩在孩子小时候,让他们熟读诗书,勤勤恳恳,打下牢固的基础。在曾纪泽16岁的时候,曾国藩开始让他接触外面的世界,咸丰四年,曾国藩出征太平军,他让曾纪泽和弟弟从老家来长沙城为自己送行,让他们见识真正的军旅,增长他们的见闻。而后,因为曾国藩的弟弟不争气,在掌管曾家大小事务中手脚不干净,他果断让年轻的曾纪泽掌管曾家的大权。掌管一个大家族并不容易,婚丧嫁娶,迎来送往,要让一个孩子做得妥帖周到,实在是强人所难,曾国藩不厌其烦,悉心指导,让曾纪泽慢慢懂得世故人情。而后,随着孩子的成长,曾国藩在行军打仗的过程中,也会带曾纪泽在身边,让他熟悉军营里的大小事务。在太平军平定之后,他把两个孩子带进总督府,和他的幕僚一起,做了自己的助手,让孩子熟悉政务。就这么打磨了十余年,曾纪泽开始展现出自己的政治天赋,在政务上给出的一些方案,曾国藩也自愧不如。曾纪泽是曾国藩手把手教出来的,曾国藩知道年轻人容易犯错,过早出仕不是好事,为了防止他的“仕途”过早夭折,曾国藩留他在身边慢慢打磨,给了曾纪泽足够的成长时间。等他真正拥有独当一面的能力之后,才让他进入政坛。这份耐心,确非寻常父母可比。而曾纪泽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一路稳扎稳打,成为中国当时最杰出的外交家,不仅为家族赢回声誉,也为国家赢得了荣誉。教育孩子:说不如做,给孩子树立起榜样;说不如听,尊重孩子的意愿;说不如等,让孩子慢慢成长。比起喋喋不休地说教,这才是更好的教育方式。


然而在那里他也过得并不如意。年少时,最是爱出风头想证明自己,偏偏那个年纪,陈道明只能跑龙套。


跑过去,然后被打死,这就是他的戏份。7,8年时间,他没有一句台词,不是演土匪甲,就是演小兵乙。他也有傲气,比如只露半边脸,就叫嚷着只画半边脸的妆。


但他还是会低头的,8年时间,他就这样忍了下来。大约是彼时,他实在没有什么说走就走的资本。



但“对生活的套路认栽”这件事,多一分就早早变成油腻中年,把懦弱美化为成熟,把市侩叫做经验,把圆滑世故叫做生活教会我的事……陈道明虽说为生活低着头,内心却清明一片。


宁可孤独,也不违心;宁可抱憾,也不将就。不入我心者,不屑以敷衍。”他就是这样。蛰伏的日子,陈道明一边演着龙套,一边与自己较劲。他弹钢琴,练书法,读书,弹弹手风琴、吹吹萨克斯。


他也曾经是没什么发言权的小角色,但现实并未磨损他,他没有在年岁渐长后成为年轻时最讨厌的那种人,他还是他,不曾改变。



后来他红了,不演配角了,却依旧“难搞”。


人家请他去拍电视剧,他说“你们这剧本不合逻辑”,导演劝他:大家都这么拍。陈道明听了气呼呼地走了,边走边琢磨:人家都不对,所以我们也要不对吗?


于是,他开始跟一切“不对的事情”较劲。年轻演员不好好演戏,随便敷衍,他气得直接骂。别人找他拍戏,他觉得剧本不合理,就找借口不演,说要休息。看不惯的事情,别人问他,他就评论两句。



就这样,在人人都是老好人的如今,他成了那个“不够正确”的异类。


半生都未学会讨好,就算了吧。他索性把更多时间花在了家庭上。


他自己说过,很少参加饭局,参加了也是闹着要尽早回家的。回家做什么?给妻子缝制皮包。



大男人为妻子做手艺活,不够man?恰恰相反。真正的爷们不需要通过贬低爱人来抬高自己,也不需要以戒除爱情的表达来体现自己的刚毅。


陈道明和杜宪相识于微时。那时陈道明还是跑龙套的,杜宪还是一名大学生。后来杜宪毕业,成了新闻主播,一时间家喻户晓。陈道明却还是名不见经不转。


他们也为此争吵过,分过手,还好爱是吵不散的。两人携手走过了最艰难的时间,结婚后的35年,从未红过脸。



结婚3年,他们的女儿出生。陈道明的事业也开始走上坡路,分身乏术。杜宪一边承担更多照顾孩子的事情,一边还要工作,几乎被压垮。陈道明自觉自己付出太少,就主动减少了工作,回归到父亲的角色,让杜宪能有更多时间打拼自己的事业。


春节,他陪着女儿逛庙会,发现女儿喜欢糖人。他就买了回来研究,慢慢学着做。后来他又给女儿做面人。半个月时间,他哪儿也不去,就自己对着书,拿着面一遍遍练习,直到捏出女儿喜欢的人物。



自己回归家庭后,他更明白妻子的不易。


于是,陈道明的朋友们都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情:平时看起来严肃锋利,嘴上不饶人的陈道明,一谈起妻子就满嘴溢美之词,像是个急于炫耀的大小孩。



他说妻子有大格局:


第一,她不以学识看人;第二,她不以金钱看人;第三,她不以地位看人;第四,她不以外表看人。


别人都说杜宪幸运,他却一再重申,是自己三生有幸娶到杜宪。


我什么都不是的时候,杜宪看上我,说明我太太一点都不功利。只能说是她的伟大,不是我的光荣。



如今男人的面子,大多建立在聚会时炫耀自己如何有家庭地位,但陈道明却完全不管那一套,他乐得做别人口中的“妻管严”。因为爱她,所以能看得到她的优秀,也感恩着她的每一次付出。


这就是陈道明。他懂得尊重女性,是从懂得尊重自己妻子开始的。



都说酒后见人品,让我们从头看起,一群好友,酒喝了不少,便有人上头起哄让人做些为难的事,当下,有几个人能做陈道明——那个坚持不同流合污的人?


寥寥无几。我们大多时候,都是那个被生活拎到人前要求跳舞的姑娘,尴尬又无奈。最糟糕的是,我们渐渐变得习以为常。


我们都没有自信成为他,那个经历生活打磨,岁月洗礼,依旧内心清明的人。所以我们愈发钦佩他。


就像那句老话说的:“山上的人,不要瞧不起山下的人,终有一天,他们会上山取代你;


正在上山的人,也不要瞧不起下山的人,因为他们风光时,你还在山下。”



他和大多数人一样,有过蛰伏的时光,有过低头的岁月,但这并没有让他变成自己讨厌的样子。别人去酒桌上周旋要角色,去饭局上建人脉,以趋炎附势博得好感,以同流合污结为死党……


但陈道明不一样:酒桌文化,他不喜欢,于是就避开;欺负弱小,他看不惯,于是就仗义执言。时间教会他懂得拒绝,也让他更有能力拒绝生活强塞的糟粕之事。



惟愿我们,在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旧不忘初心,永远不要成为自己曾经最厌恶的。知世故而不世故,处江湖而远江湖,才是一个男人,真正的成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