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滴滴上市,T3着急了

唐伯虎 伯虎财经 2021-10-24


伯虎点睛:晚入场的T3,想要虎口夺食有个“好爸爸”还不行。 | 唐伯虎

在网约车领域,有这么一家公司,它可能是国内网约车市场上背景最为“强悍”的出行平台,含着“金汤匙”出生。

 

这家车企背靠一汽、东风、长安三大车企厂商以及腾讯、阿里巴巴、苏宁这些大企,一出生启动资金就接近100亿元。

 

它就是,T3出行。

 

为什么伯虎财经今天要讲这家公司?在滴滴、嘀嗒筹备上市之际,很多人可能遗忘了这些处于第二梯队的车企。

 

众所周知网约车行业滴滴是老大,而很多人不知道老二就是T3出行。滴滴用了9年时间,而它花了2年就跻身网约车行业第二、B2C出行领域第一。

 

伯虎财经不禁好奇,背靠“硬关系”的T3出行有什么过人之处?传统车企势力和以滴滴为首的互联网巨头,谁将胜出?面对如今白热化的竞争,后来者还有多少机会?

 

接下来,和大家一一探讨。

 


主打“安全”的T3出行,

两年时间做到行业第二

 

在网约车这条赛道上,入局者无数,但大浪淘沙后所剩玩家寥寥无几。

 

2010年,以易到专车为首的创业公司崛起,掀起第一轮网约车浪潮。2015年,以吉利为首的传统车企也纷纷入局网约车,第二次网约车大战一触即发。

 

而2019年诞生的T3出行,显然是入场晚了。

 

可就是这样一家车企,两年时间就做到行业第二,其背后离不开股东们的助力。

 

光看股东名单,就为之震惊:代表三大汽车央企的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和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代表互联网巨头的腾讯、阿里巴巴和苏宁等。

 

整个T3出行公司的总出资额高达97.6亿元。如此雄厚的股东名单,这在国内互联网领域都是少见的。

 

2019年7月,T3出行在南京上线。


(来源:网络)


区别于滴滴、曹操等平台,T3出行一开始就给自己设定清晰的定位:主打安全。

 

T3出行将安全功能从App转移到车上,使得车更“重”,移动端更“轻”。

 

比如,将接单的行为固定在车上,司机只能在车载系统上接单,通过人脸识别才能启动车辆,每60秒识别人脸一次,确保不会换人、换车;车内的物理按键报警,提供紧急情况下更低学习门槛的报警交互;人、车、路的数据也在此收集、交互。

 

通过高清视频采集与分析,平台可监测司机是否存在疲劳驾驶、接打电话等不良驾驶状态,以及频繁变道、超速、跟车过近等危险驾驶行为。在安全事件发生时,平台甚至能进一步干预车辆,进行闪灯、鸣笛或限制再次启动。

 

由于拥有资源优势,T3出行采用的是B2C模式。

 

即平台的车辆属于自营自有,司机也都是统一进行管理。相对于其他的网约车来说更为严格,风险性也更小一点。

 

就这样,从制造、到开发、到中间的运营、到线下的运营、到维保、到后期的充电等等,T3出行打通了整个产业链。

 

一边打造“安全”壁垒,一边T3出行在营销上大量砸钱扩大声量,甚至还邀请了周冬雨担任品牌代言人,打出“出行,本该安全”的口号,进行线上线下的联动。

 

靠着自身的资源及大量的营销推广,今年1月份,T3出行登陆了南京、重庆、武汉、成都、杭州、苏州、上海等21座城市,累计注册用户数1500万,日订单规模突破100万

 

短短两年,T3出行通过大量的砸钱,跑出了市场规模,月订单量仅次于滴滴。

 


屡次出事,司机矛盾激化

 

凭借着巨头加持及差异化的打法,T3出行收获了大量用户,可随之而来的,由于自营车的定价过高以及运力不足,平台与司机间的矛盾也在日渐激化。

 

第一个,运力不足导致司机奖励减少。

 

“一月份,我们群里有200多人都退车退群了。”一位T3出行的司机说道。根据媒体报道,从2019年来,已有南京、武汉、重庆、郑州等地出现了司机退车的情况。

 

一位司机抱怨道:“以前每周补贴有300多,现在只有100多。”

 

在头条的评论区,根据多名用户的说法,在南京多个地点用T3出行应用打车,几分钟内均无司机接单,因此被迫只能改用其他平台。

 

对此,崔大勇也表示:“下线第一天我们投放了1000辆,希望能平均每天增投200辆。”可即使能在近期保持这样的车辆投放增长,对服务整个城市来说仍然不够。

 

如果想解决运力问题,高额司机补贴和建立一套完善的司机培训机制是当下的唯一正解,然而关于司机补贴方面却屡遭司机吐槽。

 

T3出行曾因司机收入问题爆发过“退车事件”,退车原因则是招募司机时的宣传收入与实际收入相去甚远,此前重庆、成都等地的司机相继退车。

 

在天眼查上,还有司机反映由于疫情影响,网约车订单大幅下降。而T3出行却倒行逆施推出硬性规定,“每人每天必须完成最低280元的流水”,这已超出了司机八小时内的工作极限。

 

第二个,司机无证也能接单。

 

一位T3租赁司机说道,去年12月推出了招募司机奖励政策,只要缴钱入职,就奖励介绍人至少两千元,于是收了非常多的司机。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新司机都没有网约车资格证,招募人表示可以先入平台接单,后面再考试。

 

司机表示,“杭州以前是两千多个自营司机,两百多个租赁司机,12月一下新招了两千多个租赁司机,而单量没有涨那么多,司机的收入自然就得不到保障。”

 

实际上,平台一方面把车租出去收取租金,一方面赚取司机日常的运营费,无奈的网约车司机们也只能找公司理论。


(来源:网络)

 

第三个,违规收集个人信息。

 

去年10月份开始,T3出行因“违规收集个人信息,APP强制、频繁、过度索取个人权限”,曾被工信部多次要求整改,一个月后T3出行App仍未完成整改,最终被工信部下架处理。

 

去年年底,T3出行在成都又遭遇“跨年执法”。用户个人隐私问题,成了一个隐患。

 

第四个,低价倾销恶意竞争。

 

据了解,去年12月31日至2021年1月1日凌晨,成都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总队联合成都市公安轨交分局、武侯区建交局共同组成的执法队伍进驻T3出行成都办公室调查。

 

调查的原因则是T3出行在成都投诉过多、违规行为较高,且平台存在向不合规人员派单、低价促销营销等涉嫌违规的经营行为。

 

无独有偶,短短三天之后,因涉嫌恶意竞争、低价倾销等行为,重庆市交通局联合公安等部门发出通知,要求对T3出行进驻调查。

 

这四宗罪,让T3出行深陷负面舆论中。



股东云集,内部争端不断

 

一方面是平台与司机用户的矛盾,一方面是内部股东间的微妙关系。

 

众所周知,T3出行背靠“国家队”,入股公司居多。

 

而对于这样的股权结构,T3出行CEO崔大勇就给出了官方说法:

 

“所有股东管理T3出行的方法是必须通过董事会,通过董事会决议的方式来管理,任何一个股东都无权干预T3出行公司自己的运营和管理。T3出行跟任何一个股东之间的交易全是市场化行为,没有任何私下的管理。”

 

然而仔细审视这家合资企业,可以看到各家股东的地位和话语权有所差异。股权结构显示,苏宁持有T3出行的17.42%股份,是该公司的最大股东。苏宁的持股比例也可以解释,为什么T3出行将其总部放在了苏宁大本营南京。

 

一汽、东风和长安各自持有16.39%的股份,而腾讯、阿里巴巴和其他附属实体则持有其余股份。

 

苏宁近几年尝试在汽车市场发力。

 

2017年,苏宁开设了新业态苏宁易购汽车超市,随后还进一步成立了苏宁易购汽车公司,以公司化形式独立运作汽车业务。在投资方面,除T3出行之外,苏宁还是新能源汽车厂商拜腾的投资方。

 

早在2017年拜腾A轮融资时,作为领投方的南京一家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背后就出现了苏宁的身影。对汽车制造、销售和运营全产业链的广泛布局反映了苏宁的汽车行业战略,而T3出行作为其中重要一环,苏宁必定希望对公司有着足够的话语权。

 

管理层方面,T3出行的高管大多来自一汽。

 

资料信息显示,T3出行的运营方领行科技董事长孙志祥是一汽集团公司办公室副主任,同时也是一汽智行国际租赁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


(崔大勇,来源:网络)

 

崔大勇在2017年7月之前为一汽轿车销售公司总经理,之后转任一汽服务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

 

来自T3出行的内部人士透露,在除高管之外,市场和运营等部门也有多名一汽的中层加入。很明显,在日常管理方面,一汽对这家合资公司有着明显较强的主导权。

 

股东结构和管理层构成的错位也表明了T3出行的内部关系注定不会风平浪静。股权过于分散,而这并不利于一家公司的长远发展。

 


有心无力的无人驾驶出租车

 

去年底,创始人崔大勇更是踌躇满志的表示,“三年将投100亿元,抢占接近30%市场份额。”而如今,T3出行的市场占有率却不足20%。

 

可见,网约车市场已经是一片红海。后来者T3,也并非一帆风顺。

 

5月14日上午,交通运输部、中央网信办等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部际联席会议8家成员单位对滴滴出行、首汽约车、曹操出行、美团出行、T3出行、高德、嘀嗒出行、满帮、货拉拉、快狗打车等10家交通运输新业态平台公司进行了联合约谈。

 

其中就指责了网约车平台公司抽成比例高、分配机制不公开透明、随意调整计价规则,以及互联网货运平台垄断货运信息、恶意压低运价、随意上涨会员费等行为。

 

受到打压的T3也在努力寻求新的业务。那么,网约车的终局会是什么?

 

在美剧《西部世界》中,在人类未来的2052年,马路上游走的车辆中绝大多数都是没有方向盘、没有司机的无人驾驶的车辆,随叫随到——毫不夸张地说,这可能就是网约车、出租车最终的形态。

 

滴滴出行创始人程维曾表示,到2025年,搭载自动驾驶的共享汽车有望在滴滴平台普及超过100万台,新的迭代版本能够搭载滴滴自研的无人驾驶模块。到2030年,希望去掉驾驶舱,实现完全意义上的自动驾驶。

 

同样的,T3出行也在布局无人驾驶出租车,但目前来看还在规划阶段。

 

伯虎财经认为,即使到了无人驾驶阶段,线下服务仍然很重要,会有很多运营能力的考验。

 

尤其是在无人驾驶阶段,以前调度私家车司机的逻辑已经荡然无存了,只能有一个法人的企业来管理这些车辆,确保车辆整个整洁安全,状态是良好的,行车过程中确保客户的安全变得非常关键。

 

但这种基于B端车辆的管控能力是需要培养的,不是说瞬间就能形成,包括由此导致的行业洗牌有可能在这一时点出现。

 

可见,想一口吃掉一个胖子的T3出行太急了,而无人驾驶出租车目前仍在探索中。

 

运力不足、司机矛盾、用户投诉、被国家约谈,在如今已是红海市场的网约车行业,仅靠一张“安全牌”的T3出行想蚕食市场,难上加难。

 

参考来源:
1. 创事记:网约车再起波澜 “国家队”T3出行是否会变“敢死队”
2.每日商报: T3出行“一路危险” 从招募无证司机、司机要求退车到被执法处罚
3.ZAKER:成立仅一年,“太事儿”的T3出行到底行不行?
4.分析师于斌:大手笔的T3出行,难切入的网约车市场
5.红星资本局:T3出行,B2C背后的资本转盘

        今日话题


Topic:你认为T3出行体验感怎么样?
挑选1位评论用心且点赞数较高的用户
送出一本《竞争战略》
截止时间6月25日18点

重磅消息!
伯虎财经粉丝群来啦!
扫码即可入群哦!



往期推荐阅读






让我知道你“在看”哟~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