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开盘即破发,奈雪的茶“早有预谋”?

唐伯虎 伯虎财经 2021-10-24
重磅消息:伯虎财经粉丝群来啦!
文末扫码秋香姐姐拉你入群!

伯虎点睛:上市就割韭菜,奈雪的茶格局小了。 | 唐伯虎

6月30日,奈雪的茶赴港上市,此前其被散户疯狂追捧,获得431倍的超额认购。
 
然而上市前有多火热,上市后就有多尴尬。
 
上市首日,奈雪的茶开盘即破发,发行价19.8港元,开盘价18.86港元。截止收盘,股价下跌至16.9港元,市值不足300亿港元。
 
顶着“新茶饮第一股”的名号,在对手喜茶刚刚完成新一轮融资,估值达到600亿元的高涨氛围烘托下,为什么奈雪的茶上市首日都无法支撑起它的市值?
 
此前伯虎财经在两篇关于奈雪的长文(《3年亏损1.37亿元,奈雪的茶即将“流血上市”?》《奈雪的茶流血上市,老板娘的野心有多大?》)中,曾提及彭心的创业背景和奈雪的商业模式、发展困境。
 
这一次,伯虎财经倒是很想认真来探讨一下:
 
1、奈雪的茶首日破发背后,是什么情况?
2、奈雪的茶为什么被资本抛弃了?
 
 
创始人身价百亿,
散户却赔了一辈子奶茶钱
 
资本不会担心某一家公司的命运,他们担心的是赚不到钱。
 
奈雪的茶从成立开始,上市其实就是彭心和背后的投资机构(天图资本、永乐高国际、SCGC资本、红土创投、HLC等)为其安排的唯一出路。
 
众所周知,一家企业想要盈利,有三种方式:
 
一是通过产品或服务赚取差价;
 
二是通过向投资人或投资机构售卖股权;
 
三是通过上市,到二级市场,售卖股票。
 
很明显,成立6年来,连年亏损的奈雪,只有流血上市才能赚到钱。
 
不过这一上市,却是以散户被套牢为代价的。
 
今年1月,奈雪的茶完成上市前最后一轮融资,估值约为125亿港元。按照发行价计算,奈雪上市的市值为340亿港元。不到半年的时间,估值暴涨近3倍。
 
如此高的溢价空间,可见在IPO的定价过程中,“肉”都被老股东拿走了。
 
当奈雪以高溢价上市,它将收益风险留给了二级市场。
 
像奈雪这样半年估值翻3倍的现象,可以被看作是早期投资人割韭菜的行为。
 
奈雪上市当天,它最大的外部投资人天图资本发文章称,“时间是最好的称重器”。
 
对天图而言,投资奈雪是笔好生意。
 
天图资本持股奈雪13.04%,如今,奈雪成功上市,天图投资一举创造超45亿港元回报,堪称一笔经典的早期投资。
 
奈雪创始人彭心、赵林夫妇,通过林心控股持股奈雪67.04%,上市后,夫妇二人的身价将近200亿港元。
 
(彭心、赵林夫妇,来源:网络)

对于创始人、早期投资人和一级市场投资人来说,“时间是最好的称重器”。他们占走了大部分估值。
 
然而对于参与打新的股民,只能是慨叹:“我这辈子喝奶茶的额度,在奈雪上市当天都用完了”。
 
上市前,一位多次参与港股打新的股民估算,大约有64万人参与奈雪打新,一手中签率约在8%。
 
他想好了自己的打新方案:申购30万股即600手,需要资金600万,计息6天,按20倍融资,利率3%。再加上中签手续费1.007%和交易佣金,打新成本在6%,涨幅超过这个数就有钱赚。
 
如果奈雪上市后能够涨到18%,市值就达到了400亿港元。跟他20倍杠杆融资的气势相比,他对股价走势的估计,并没有那么底气十足,他准备股价涨到20%就跑。
 
似乎这是可以达到的目标,按照喜茶最近600亿元的估值来看,市场第二名的奈雪涨到400亿港元,应该可以。
 
万万没想到上市即破发。他要承担股价下跌的损失,还要承担融资打新的利息。
 
没办法,一级市场给予的估值太高了,等公司上市,到二级市场的时候,已经涨不动了。
 
其实这些企业破发并不妨碍创始人、投资人的财富增长,就如奈雪的茶创始人身价百亿,只不过数以万计的投资者却被套牢了。
 

烧钱无止境,盈利成难题,
奈雪的茶未来几何?
 
资本不看好奈雪,奈雪破发。
 
至于资本为什么不好看奈雪,伯虎财经认为主要有以下3个原因:
 
1、行业同质化严重,奈雪没有护城河
 
“一杯茶有多甜,完全取决于店员放糖的手抖不抖。”
 
新式茶饮行业的通病,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即使是有着“新茶饮第一股”头衔的奈雪,也没逃开“同质化”的枷锁。
 
先从产品层面看。
 
奈雪的茶主要产品是奶茶、果茶与软欧包,但每一种都谈不上有独家配方。在名字上,食客更是分不清"芝芝芒芒"与"霸气芝士芒果"之间的区别。
 
2018年,彭心在朋友圈喊话喜茶创始人聂云辰,指责喜茶“抄袭”自己的车厘子饮品等产品,聂云辰也做了较长的回应。这是新式茶饮同质化竞争的一个缩影。
 
具体到奈雪的茶与喜茶这对头部“冤家”,的确双方的策略太近似了——喜茶这边刚与阿华田做跨界联名,奈雪那边就与钟薛糕做起了联名,连双登陆天猫,都是前后脚。
 
其实,双方谁抄袭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新式奶茶这种低技术含量的软饮,很难构建起独家配方与口感忠诚度。这也就意味着,只要肯砸钱搞食材搭配,谁都可以做出来。
 
在招股书中,奈雪的茶承认:
 
“我们在竞争激烈且发展迅速的中国市场中经营业务并面临激烈的竞争。我们的产品并非专有产品,且我们无法阻止竞争对手复制我们的产品配方。”
 
因此,在新茶饮赛道强敌环伺的情况下,奈雪并没有绝对的竞争优势,随时都有被弯道超车的可能。
 
而且,目前还有很多竞争者(茶颜悦色、茶理宜世等)参与到这个市场,这就表明新茶饮赛道远没到收割垄断红利的地步,就当下的竞争态势,可能会进一步挤压各茶饮品牌的获利空间。
 
2、成本过高,盈利能力待定
 
据招股书显示,奈雪最大的支出是材料成本和员工成本,然后才是租金物业等成本。
 
2018年、2019年、及截至2019年和2020年9月30日止的两个9个月区间,奈雪材料成本占相关期间总营收的35.3%、36.6%、35.8%及38.4%;员工成本分别占总营收的31.3%、30.0%、29.0%及28.6%;租金开支及物业管理费分别占总营收的17.8%、15.6%、15.6%及15.2%。
 
如此高额的成本下,奈雪的营收能力又是怎么样的呢?
 
2018年至2019年,奈雪的茶同店总销售额从5.83亿降至5.59亿,同比下滑4.12%。
 
2019年至2020年,奈雪的茶同店数量增加至88家,由于疫情等因素影响,2020年前三季度同店销售额由2019年的12.23亿元减少至9.22亿元,下降了24.61%,同店销售额出现大幅下滑。
 
除此外,在一线城市,2018年、2019年,及截至2019年和2020年9月30日止的两个9个月区间,每间奈雪的茶门店单日的平均订单数量分别为694单、608单、621单及458单。
 
由此可见,奈雪的订单量呈逐年下滑趋势,且奈雪的茶很难靠“老店”再实现营收增长,只能靠不断扩充新店来拉动营收。
 
然而开新店的高额成本又该如何计算?
 
目前奈雪每单“软饮+欧包”的售价超过40元,如果通过涨价来提高营收,消费者会买账吗?
 
如果通过降低材料、员工和租金物业成本来提高营收,高端定位的奈雪,又能有多少下降空间?高端决定了好材料和好地段,并且主推一二线城市。
 
当然,奈雪也可以推出平价子品牌下沉到四五线城市,但是,平价子品牌竞争者众多,奈雪优势何在?平价品牌会不会反噬高端品牌定位?
 
因此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缺乏护城河、成本高企的奈雪,存活的持续能力存疑。
 
3、创始人或存在战略失策问题
 
奈雪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打造“第三空间矩阵”。
 
彭心接受采访时说,从第一天起,奈雪就不是定位于一个餐饮品牌,而是一个有体验、有时尚元素的消费品牌。
 
而体验、时尚元素都需要有足够的空间来承载,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在喜茶开喜小茶、瑞幸开自提店,星巴克开“啡快”的当下,奈雪的茶长期坚持开大店、开新模式店。
 
2018年11月23日,首家“奈雪的礼物”店于厦门思明万象城店开业。当时奈雪的茶给出的通稿说,茶饮品牌进入了4.0时代。后来位于多个省会城市的“奈雪的礼物”陆续开业。
 
在“奈雪的礼物”店中,设有“礼物store”游戏区,在这里能抓取奈雪团队从全球各地寻到的限量潮玩、手办以及与各品牌的联名产品。并且,店里还设置了针对时尚女性的特色打卡区,以特殊材质和灯光折射打造的闪闪发亮的“星光墙”, 吸引顾客流连。
 
2019年2月,奈雪陆续推出酒屋“BlaBlaBar”,这是一个把软饮与酒精饮品结合起来的“第三空间”。
 
2019年11月,面积超1000平米的“奈雪梦工厂”开业。据说,其内有15大板块、15条产品线共1000多种新品。其实,这就是“高大全”店,把奶茶、咖啡、酒吧、西餐、文创礼物,甚至还有茶叶茶具都一股脑摆在一起。
 
从品牌战略上说,奈雪的茶如此砸重金搞“第三空间”矩阵,的确拉开了与喜茶等竞争对手的差距,使其赛道之内的最高单价也显得物有所值。
 
然而,商业竞争是一场长跑,短期的光环往往不能持续到终点。在紧密锣鼓地搞了“第三空间矩阵”一年之后,奈雪的茶自己收手了。
 
2020年,开业不到一年的奈雪北京华贸店,关门大吉。随后,国内不少奈雪的茶标准店、“奈雪的礼物”店在2021年纷纷停业。
 
为什么会这样?其实答案很简单:奈雪的茶烧不起钱了。
 
上文提到,从2018年开始,奈雪的茶平均单日订单数、同店销售额都是逐年下降的。更严重的是,其2018年、2019年、2020年1月至9月的日均销售额,分别为3.07万、2.77万和2.01万元。
 
销售额下降速度过快,同时超100%的负债率,使其无法在“第三空间矩阵”上继续烧钱了。
 
穷则思变。
 
就在大店掀起关门潮不久,2020年末,奈雪的茶开始在写字楼区域快速铺开小店——奈雪Pro。有观察者指出,这其实是在向喜茶的大店+喜茶GO的开店模式看齐了。
 
(奈雪Pro,来源:网络)
 
在奈雪Pro刚问世的时候,其负责人曾经表示,“有望让奈雪门店面积降低至80㎡-200㎡,员工也将比标准店精简50%。未来新开门店的七成将是pro店。”
 
奈雪Pro店的特点,通过缩小店面、减少店员、以及撤掉烘培设备(即取消欧包)的方式,由标准店扎根的一二线城市中央商场区,转向白领人群更为集中的商务写字楼区域。据测算,标准店和Pro 店的主要区别在于,奈雪 Pro 店的投资成本仅125万元左右,比标准店少1/3。
 
有意思的是,在今年1月,彭心在接受36氪旗下的未来消费专访时,强调了“奈雪的茶坚持做大店”。显然,其如此说,是为了给予资本市场以信心,避免因大店关门、奈雪Pro店铺大行其道而引起外界对其战略转向质疑。
 
其实,无论是大城市随处可见的Coco、一点点,还是瑞幸、星巴克“啡快”,都在提醒奈雪的茶之前的模式不可持续。
 
如此看来,一家自己连商业模式都还没搞得特别清楚的公司,资本能不抛弃吗?
 
毕竟在二级市场,比起讲故事,大家更倾向于看业绩投票。
 
参考消息:
1.略大参考:奈雪找不到接盘侠
2.摩羯商业评论:奈雪的茶尴尬上市,战略自相矛盾,赛道危机四伏
3.悟空价投:港股打新笔记:奈雪/和黄均不建议打、美股Soul也不建议打

        今日话题


Topic:你看好奈雪的茶吗?
挑选1位评论用心且点赞数较高的用户
送出一本《能断金刚:超凡的经营智慧》
截止时间7月3日18点
上次中奖名单

重磅消息!
伯虎财经粉丝群来啦!
扫码即可入群哦!



往期推荐阅读



让我知道你“在看”哟~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