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命真经》命名小考
《古兰经》之“古兰”(或“可兰”,或口语“古勒阿乃”)系阿拉伯语音译,“诵读”“宣读”之意,而我国西南地区流传甚广之三十本木刻版《古兰经》却冠以“宝命真经”之名。“宝命”一名的的含义与来历,大概要从《古兰经》在我国的流传说起。
四川茂县清真寺珍藏的民国时期黄明芝阿訇手抄本《古兰经》(摄影:邓新贤)
一宗教之经典的流传是伴随着该宗教的流传而流传的。伊斯兰教流传我国近一千四百年来,《古兰经》在绝大部分时间内却是依靠手抄的方式进行流传。直到清同治元年(1862年),在云南大理,杜文秀主持发行了我国第一部雕板印刷的《古兰经》。而这部《古兰经》就被冠名为“宝命真经”。
“大元帅杜”(杜文秀)于回历1279年(公元1862年)新镌之《宝命真经》,开启了我国雕板印刷《古兰经》且高效传播普及的新历史。
杜文秀在主持雕板之初,就思考过应该给这部《古兰经》冠一个怎样的名字的问题。问题的产生,是因为杜文秀深感当时讲汉语的中国穆斯林如果用《古兰经》的阿拉伯语本音“古勒阿乃”来称呼《古兰经》有些拗口不好说,于是就想给《古兰经》“敬”一个典雅的汉语名字。据《杜文秀自传》:“耐中国回回诵‘古勒阿乃’一名不易,欲敬名。思之,以古兰为宇宙之宝,人间万有之宝,真主明命、穆民爱之如命,遂敬名‘宝命真经’。”同时,杜文秀把自己的这个想法写了一封信给自己的老师马复初巴巴请教。马复初老巴巴回信说:“尔榆刻印古兰天经之举,甚善。求主默助,按时其成。杨秀(即杜文秀)敬‘宝命真经’一名,至善至美,不可更替。”(详见《杜文秀帅府秘录》上册104~105页)于是,《古兰经》便以“宝命真经”的名字开始了我国首次的雕板印刷发行。
同治十一年(1872年),这部珍贵的我国首版《宝命真经》发行十年后,雕板原板和绝大部分经书毁于清军战火!
二十三年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宝命真经》在云南昆明南城清真寺第二次雕板印刷发行。此次雕板发行,由大经师高巴巴马联元主持,马启元、马启祥、马启华、马启瑞等穆斯林群众资助。依据《古兰经》奥斯曼定本,由著名经师、书法家田家培书写,马联元校对,再由从四川聘请来的三十余名高级刻工按伊斯兰教“净仪”操作刻板。此版《古兰经》仍旧被冠以“宝命真经”这一“至善至美,不可更替”的名字。
四川三台清真寺珍藏的回历1313年(公元1895年)第二次雕板印刷的《宝命真经》,经末可以看到有田家培阿訇的阿拉伯文手记和钤印。(摄影:邓新贤)
这一版雕板在刊行的一百余年里,《宝命真经》的发行量已不可统计,在曾经一段时期,使《古兰经》在我国得到了极便利的传播普及。甚而至今,此版《宝命真经》仍是我国西南和部分西北地区清真寺最流行之标配版《古兰经》。
被沈从文誉为“海内孤板,唯我独有”的《宝命真经》经板。(图片来源于昆明市伊斯兰教协会)
1985年,在云南省伊斯兰教协会的主持下,重新对昆明木刻版《古兰经》参照“奥斯曼定本”进行了更精确的校订,并公开影印出版。《宝命真经》通过新的印刷技术,再次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四川彭州清真寺珍藏的1985年影印版《宝命真经》(摄影:邓新贤)
这部从命名、书法、印刷、装帧等都极富中国特色的《宝命真经》,是中国穆斯林对世界伊斯兰文化的丰富所做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