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宜昌人热议的这棵“故事树”,周霁书记批示了!

三峡广电 2019-04-28


10月15日,市委书记周霁就我市干部群众热议的《一株树的意外之死:脚踩泥土,你不该只爱眼里的风景》报道作出批示,要求坚持学思践悟,做到外修生态内修人文,推动乡村振兴、生态保护、文明创建取得更佳效果。


周霁在批示中说

一株树的故事值得我们深思。乡村振兴、生态保护、文明创建都应尊重群众意见,遵循自然规律,做到外修生态、内修人文,才会取得更佳效果。他希望全市各级干部都能学思践悟,坚持内外兼修,努力把宜昌建设得更加美好。


10月15日,“三峡广电”微信公众号刊发了这篇反映浙江浦江一株“共籽树”因常年吸引当地摄影爱好者拍照,导致树旁农田的荞麦年年被踩踏而被砍掉的报道。(点击了解详情→千里之外一棵树被砍,引宜昌人热议……)受到广大党员干部、摄影爱好者和各界群众的关注,纷纷转发文章并参与讨论。

风景树美化风景,绿化环境,具有极强的生命力,挺拔,秀气,显得生机勃勃,保护风景树,是打造生态的重要手段,建议对风景树实行挂牌保护的政策。政府和林业等有关部门将统一给风景树挂牌,挂牌的内容包括树种、树龄、保护等级、责任人或责任单位,制定保护措施和方案,并整理好调查、挂牌、保护措施、保护协议等。

夷陵区邹龙承

网友“振兴”

生态美,人文美,才是真正的美!你努力,我努力,共建宜昌更加美!

经济发展生态先行,以自然生态促进乡村旅游经济,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旅游设施及管理要跟上,以免破坏生态环境或是不对游客加以引导,人满为患,反而阻碍当地经济发展。

网友“风雨阳光”

网友“龚万柏”

乡村游需要部门正确引导和游客自律!


让绿水青山永驻心间

脚踩泥土,你不该只爱眼里的风景,更应从心里珍爱这方山水,一株树的故事值得我们深思。乡村振兴、生态保护、文明创建,甚至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怎样做到尊重群众意见,遵循自然规律?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今年5月召开的市委六届七次全会上,明确提出了宜昌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主要目标——到2020年,基本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格局,在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上走在全省前列,努力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外修生态、内修人文”,宜昌正潜心实践,让绿水青山永驻心间。

外修生态

一江两岸绿意盎然风景如画


外修生态,就要我们绿岸塑形,让“看得见”的地方绿起来。


去年以来,我市因地制宜,探索创新并科学推行“四季挖窝、三季种树”工作法,把生态意识植入全市人民生产生活的全时段、全过程。让人人、时时、处处行动起来,通过全社会共建共享的常态化行动,不断提升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今年以来,我市已按计划实施全域生态复绿总面积3.55万亩。其中,长江干流岸线复绿4331亩、长江支流岸线复绿2.16万亩、公路绿色通道提升1556.7亩、精准灭荒7695.4亩、关停废弃矿山复绿100亩、临时占地复绿209亩



就在上周,《宜昌市全域生态复绿总体规划(2018-2019)》出台。“本土化、彩色化、景观化、效益化”并举、“山、水、林、田、湖、草”共治,通过两年时间,宜昌将以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岸线生态复绿为重点,统筹推进公路绿色通道提升、精准灭荒、关停废弃矿山和工程临时占地复绿,打造长江水岸生态休闲廊道,主要公路绿色景观通道。到2019年年底以前,全市还计划投资3.05亿元开展全域生态复绿,造林336.9万株,使5.27万亩山川重披绿妆。


内修人文 

绿水青山永驻心间


内修人文,就是要让绿水青山永驻心间,让“看不见”的地方真正绿起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首先就需要厘清“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深刻浸染下,宜昌对于绿水青山的呵护,已呈现出崭新的气象。


化工产业转型“三年行动计划”剑指沿江一公里范围内的134家企业。“产品高端化、产业绿色化、资源集约化、经济循环化”转型,在这一年奏响强音。


▲位于猇亭区的424公园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不是不要开发。腾出来的产业空间做什么?俯瞰新宜昌:工业4.0、智能制造、通航产业、综保物流、农旅融合……新项目蕴含的新业态正以难以想象的力度改变着城市的产业版图。“生态友好”是这些重大优质项目共同的特征。 


广汽乘用车宜昌项目,1月正式开工,8月实现设备的导入和安装。这是“工业4.0”的标杆工厂,更是“生态优先”的直观呈现。


广汽乘用车宜昌项目


乡愁怎么留住,乡村如何振兴?宜昌的沃土上,新农村建设纷纷将规划定位在“美丽”二字,而人们已经从对绿水青山的呵护中收获“金山银山”的喜悦。


美丽乡村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当绿色发展的理念深入灵魂、融入血液、落实到行动上,海绵城市、绿色建筑等概念日益深入人心、变为实践。桥梁建设一跨过江、道路景观建设依山就势、绿化美化因地制宜……宜昌对绿色的追求,与基础设施的建设、城市的成长始终紧密相伴。 

 

至喜长江大桥


努力挖掘、传承、保护和利用绿色文化资源,积极培育生态文化和生态道德,从2018年秋季开学起,我市885所中小学及幼儿园的40.8万名学生都收到了一套新的教材—由宜昌市教育局联合环保、规划等16个部门精心编写的《生态小公民》系列读本,宜昌正式将生态文明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保护母亲河、垃圾分类、废物利用等主题内容都被写进了这套新教材。“不用含磷洗衣粉”“合理分类垃圾”“保护爱护树苗”……这些来自“生态小公民”的声音,正经过家庭、学校、社会的层层放大,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


▲《生态小公民》系列读本


绿色是宜昌的基本底色,生态是宜昌最大的资源优势,绿色发展正日益成为宜昌全体市民共同的价值追求,随着生态文明理念深植人心,更美的宜昌、更好的明天令人可期。




还有这些信息值得关注

点击图片查看


记者:张冉、李陈震、邓云玲

编辑:贾怡

微信业务合作:18986768804

投稿邮箱:390586877@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