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创造多项世界纪录!他们和三峡工程有不得不说的故事……

三峡广电融媒体 三峡广电 2019-06-04

“三峡工程是国之重器,是靠劳动者的辛勤劳动、自力更生创造出来的”,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三峡工程时,曾如此评价。

作为中国治水史上的创举,三峡工程成功建成和运转,使多少代中国人治理长江和利用长江水力资源的梦想变为现实,这样一项工程,其背后凝聚的经济实力和技术革新,也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的重要标志。


点击观看视频



这个高约185米

长度超2300米的庞然大物

创造了数不清的全球之最

混凝土浇筑量第一、建造难度第一

装机容量第一、发电量第一

它融汇了几代人的梦想

凝聚着中国水电人的智慧与力量



杨锡银,原葛洲坝集团公司三峡指挥部总质检师,1993年,42岁的他开始参与三峡工程的施工建设,从事建设安全与质量管理,在参与见证了1997年大江截流、围堰合拢后,1999年,杨锡银和同事们迎来了三峡工程最重要的建设环节之一:要在裸露的河床上,浇筑2800万立方米的混凝土坝体。

▲杨锡银



2800万立方米

接近2个官庄水库的库容

其中一半的浇筑量

被要求集中在1999年到2001年

相当于每天得浇筑近1.3万立方米

否则工期就会延误



然而,当年普遍采取的浇筑方案是用汽车运输,再用起重机吊罐,每一罐仅有9立方米混凝土,如果采用这种方式,即便一天从早到晚不歇气,一天的累计浇筑量也不到4000立方米,照此进度,三年的工期需要10年才能完成。如何才能按计划完工?

杨锡银和同事注意到,国外出现了一种混凝土快速浇筑设备——塔带机,它能将拌合好的混凝土,快速且源源不断地注入到浇筑仓内。



塔带机

之前从未在国内使用过

国外应用也不常见

用它来浇筑大坝

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尝试



反复验证、大胆创新,杨锡银和同事在摸索中,不仅掌握了塔带机的操作技术,还总结出一套以塔带机为主的混凝土浇筑新工艺,将塔带机的性能发挥到极致,1999年到2001年期间,创下年最高混凝土浇筑量548万立方米,日最大浇筑量2.3万立方米等多项世界纪录。



2002年

一个更大的挑战出现在

杨锡银和同事面前

国家提出要将三峡大坝右岸

建造成“无缝之坝”

这个要求近乎苛刻

在此之前

世界范围内

没有任何一个水电站

能够达到这一要求



从事水电站建设20多年的

杨锡银明白

苛刻的要求

带来的是过硬的质量

因为这样的裂缝

哪怕不足一毫米

也会给大坝带来致命伤害

要保证大坝坚不可摧

坝体就必须严丝合缝

避免裂缝

混凝土温度控制是关键

为此

三峡工程监理单位规定

混凝土在出机口的温度不得超过7℃

这在国内外同行看来

几乎不可能,尤其是在夏季



施工不能因为季节而停滞,杨锡银和研究人员开始寻找一种既简单又可行的方法。以往,为砂石料降温用的是冷水浸泡,为了快速降温,他们调整方法,将砂石料分两次送入“冷风房”中降温,然后再加入冰块搅拌,也就是让混凝土原料先吹“空调”,再“吃冰棍”。 



反复实验,最终测得的混凝土平均温度为6.8℃,达到了要求,高温季节不宜大规模浇筑混凝土的工程难题被攻克。

2006年5月20日,右岸大坝完成了400多万立方混凝土的浇筑,国务院质量验收组结果显示,三峡右岸大坝没有出现一条裂缝,杨锡银和众多的建设者一道,用双手浇筑出了一个世界奇迹,将人类水坝建造推向新的高度。



三峡工程创造100多项世界纪录

由杨锡银主持编写的

《三峡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将葛洲坝集团的三峡工程

建设管理经验收录其中



退休后的杨锡银,被葛洲坝三峡建设公司聘为顾问,继续为水电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他所在的企业携带着厚重的三峡经验,先后在巴基斯坦、阿根廷、柬埔寨等国家和地区承建一大批水利水电项目,将先进的建造工艺运用到世界各地。

三峡大坝

以这样一种方式

继续向世界诠释着中国力量!


记者:朱颢莹 陈雅丹

编辑:刘慧艳、郑蓉

新闻热线:0717-6862153

微信业务合作:18986768804

投稿邮箱:390586877@qq.com

觉得不错,欢迎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