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这里,找回宜昌失散的记忆~

白龙岗纪事 白龙岗纪事 2023-03-09
宜昌是中国人类历史起源最早的地区之一。

距今19.5万年的“长阳人”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宜昌留下过五彩斑驳的印记。其中,历史建筑就是最好的证明。

中国代文学家郭璞曾在宜昌注《尔雅》,他著书的尔雅台是一座临江高台,地点就在城区西陵一路下段中国建设银行三峡支行大门处,民国18年宜昌拆城修路,宜昌古城墙随之消失……

这些精彩的历史建筑早已融入烟波浩渺的历史长河不见踪影。

去年12月7日,宜昌市公布第二批历史建筑名录,通过为历史建筑挂牌等方式加强保护,为这座城市留下回忆。

一座城市不能没有记忆,就像我们每个人不能没有回忆。



在第二批历史建筑名录中,宜昌26处建筑入选。

这些座建筑中,包含满意楼、织布街多处“老面孔”。

西陵区16处民国初期建筑,猇亭区8处清末民初建筑;夷陵区分乡镇普溪河老渡槽遗址、夷陵区下堡坪乡九山村六组张庭龙老屋2处不同历史的建筑入选。

西陵区(16处)

1、天昌茶叶号

2、永耀电灯公司营业部

3、农商银行宜昌县银行

4、傅济春参燕国药号

5、二马路14号(日军侵华遗迹)

6、日占时期“东洋物产号”

7、长寿参燕国药号

8、“卢敏记”药房

9、重庆被面大王宜昌分号

10、满意楼

11、邓祥和棉花号

12、履元里7号

13、民生公司住宅洋楼

14、福绥路41号

15、福绥路35号

16、魏氏商铺


猇亭区(8处)

1、“汪泰丰”花行

2、郑记染坊

3、“刘发记”商行

4、“彭和祥”商号

5、董记百货

6、“段兴记”百货

7、张记酒行

8、孟记商行


夷陵区(2处)

1、普溪河老渡槽遗址普溪河老渡槽遗址

2、张庭龙老屋



▲夷陵古城布局图

这些建筑的“前世今身”很多都是宜昌人耳熟能详的老地标。

而早在2021年4月20日,宜昌首批6处历史建筑挂牌保护,建筑名称、建设年代、建筑特点、历史文化价值一目了然,还有专属”二维码”。


当天下午,三峡日报社(原宜昌日报社)门楼历史建筑挂牌仪式在城区举行,标志着我市首批历史建筑正式挂牌保护。



根据湖北省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工作规定,未被认定为文物且建成50年以上,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科学、社会文化或其他价值特色的老建筑物或构筑物,可申请历史建筑认定。

经市住建局组织专家评审、市政府审核批准并公布,我市首批对“宜昌第一楼” 原宜昌日报社门楼,“清东湖行辕古城镇”西坝皂角树民居,“宜昌开埠历史见证”云集路29号建筑一栋,“苏式砖石结构建筑” 桃花岭6号2#、3#楼,“甲街墙建筑” 原湖南会馆外墙,“20世纪六十年代建筑代表” 云集路21号1#、2#楼等6处历史建筑挂牌保护,挂牌后由属地政府负责保护利用。

“通过为这些历史建筑挂牌,从而发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我市加大发掘建筑历史、文化、艺术等价值,延续城市文脉,让宜昌的历史遗产焕发新时代风采。


每一栋历史建筑身后都有一段历史、一个故事。

原宜昌日报社门楼于1924年建于解放路,在几十年内都是宜昌第一高楼,号称“宜昌第一楼”。2007年该楼被拆除,三峡日报社在现址用大楼原砖复建门楼,不仅延续了该楼的建筑生命,更延续了历史建筑的文化基因。


满意楼原为宜昌新商埠区大旅馆,抗战初期被日军炸毁,新中国成立后重建。1954年,由宜昌市百货公司负责组建,市纺织品公司、市文化用品公司协助,经营满意楼作为满意楼商店。该建筑为民国初期所建,原为欧式建筑风格,解放后按照苏式风格重建。


永耀电灯公司营业部建筑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当时由“刘裕记”的少东家刘梅森开办“永耀电灯公司”。抗战期间,该建筑由于委托给有日侨背景的人,加之平和里一带原本就是日商聚集之地,故在日军轰炸和进攻宜昌时,这栋建筑和其他外国建筑一样才免遭炮火的摧残,也就成为后期通惠路上能保持完好的的多层建筑之一。


农商银行宜昌县银行该建筑位于解放路与二马路交会处,从民国到抗战时期都是农商银行宜昌县银行的办公地点。建筑正门入口位于解放路与二马路交叉路口处,建筑阵列韵律感较强,整体建筑形式简约、造型典雅。


●日占时期“东洋物产号”该建筑始建民国时期,二战时期宜昌沦陷后,日寇将其占有,用作经商,商号为“东洋物产号”。其建筑为混合结构,主体结构完整。民国时期为两层西式洋楼,中西合璧式风格,正立面三段式分割。柱子、门窗装饰精美,建筑线脚、腰线及欧式风格元素装饰突出,整体建筑简约精美。


邓祥和棉花号建筑始建民国时期,原为“邓祥和棉花号”房产。1931年“邓祥和花号”老板邓德夫花费3万多银元在二马路靠江边处购置房产一栋,随后邓德夫将其对外出租用于经商,该建筑解放前曾被租用作为银行、报社、“慎泰号”百货店、上海杂志公司等。计划经济时期,二马路街区的商业极为繁荣,宜昌城一半以上的商业分布在此片区,“慎泰号”为当时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之一。


猇亭区织布街“汪泰丰”花行清嘉庆8年(1803年)由古镇汪氏所办,为古老背崛起的第一家花行,日收棉花多达500-700包,对古老背织布街的诞生和新正街码头的建设具有重要促进作用。该建筑属徽派建筑风格,砖木混合结构,硬山顶两坡水马头墙,小青瓦覆顶。


在这些历史建筑的背后,宜昌市现有1处湖北省历史文化名城(当阳市),7处湖北省历史文化街区(宜昌城区2处、枝江市1处、宜都市2处、当阳市2处),确定历史建筑189处。

历史文化保护意识基本形成、体制机制基本建立,活化利用初见成效。


宜昌已启动构建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

2021年9月3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要求各地进一步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和传承。

2021年9月17日,宜昌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建立宜昌市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启动构建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为推动下一步工作下好了先手棋。

▲ 历史文化街区 红星路·二马路

会议指出,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宝贵文化遗产,也是一个城市肌理和历史文脉的描述,要进一步增强对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珍爱之心、尊崇之心,更加妥善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

在房屋征收、土地出让等环节要特别注意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及传统风貌建筑的保护,建立工作联动机制,做到提前介入、过程管控。

以二马路城市更新项目为试点,围绕引入市场机制、拓宽资金渠道,探索“混合改造、异地平衡、带条件招挂拍”的创新路径;

猇亭区织布街通过江滩整治,重现古码头风貌,完善城市功能,实现街区提档升级;

▲ 历史文化街区 织布街

当阳市结合“擦亮小城镇”实施了河溶镇沿河老街和淯溪镇将下街历史文化街区复古风貌改造;

宜昌还面向社会公开召集,建立了宜昌第一批历史建筑保护专家库和“守望乡愁”志愿者团队,人数已超百人。

2021年,市政府专门向各区划拨补助资金24万元,用于城区历史建筑的保护。2022年,争取省级城乡建设发展引导资金220万元,用于“红星路—二马路历史文化街区”、“猇亭区织布街历史文化街区”和兴山县历史建筑保护及活化利用。
文|东明
通讯员|谭格格 翁翔
编辑|邓诗棋  编审|欧红平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白龙岗纪事 


往 期 精 彩 内 容

万水千山总是情

喜欢就奖励岗岗一个“”和“在看”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