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提升科技创新服务能力
根据国家、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医学发展前沿的需求,西南医科大学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构建基础研究、应用开发研究和国内外合作研究三位一体的发展构架,持续加大科研人才培养力度,组织学术团队,着力对中医药道地药材开发、保健品食品深加工、医疗器械研发转化、医药卫生人才培养等领域攻关破难,加快研究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提升科技创新服务能力,促进了我校科技事业的创新发展。
研发能力提升,科研项目再创新高
2012-2017年,学校共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9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60余项,厅局级项目1780余项。共获得科研经费2亿元,年平均科研经费达3300余万元。2017年,学校首次获得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项目资助立项。2017年共获6项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资助。“西南医科大学科技业务管理系统——科研项目申报子系统”的二期项目建成运行,实现了科研项目申报、管理的全过程科学管理。
2012-2017国家级项目
经费情况
科研人员实验照片
整合资源建设,科技平台成效显著
进一步整合全校科技资源,形成“一所六中心”的科技平台整体构架。 2012-2017年,科研平台建设成效显著:新增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级工程中心、四川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等省部级科研实验室(平台)6个;新增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等厅局级重点实验室(研究基地)7个。学校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医学电生理学实验室建设工作通过教育部验收,该实验室是目前国内同类实验室中规模最大、设施设备最先进、国内研究水平最高的实验室。
学校作为牵头单位组建了“四川2011协同创新中心”——心血管疾病防治协同创新中心,联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药科大学、成都地奥等16家单位共同开展心血管疾病防治研究,针对四川省主要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特点构建心血管疾病防治网络、开展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生物治疗和药物研发研究,进行临床治疗关键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构筑西部地区心血管疾病防治高地。成功获批“西南医科大学临床遗传资源标本库”建设项目,学校正式获得开展人类遗传资源收集保藏相关活动的资质。
中国酒城国际心血管医学学术会议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基地)列表
级别
名称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医学电生理学实验室
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医学电生理实验室
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实验室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
重点研究基地
四川医事卫生法治研究中心
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
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
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肿瘤医学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四川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膜通道功能、结构与信号
转导同步研究基地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科研三级实验室
心机电生理实验室
四川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新型高分子医疗器械
成果转化平台
四川省科研院所
发展专项平台
非NICPBP来源的中药化学
对照品共享平台
四川省级工程中心
四川省骨科置入器械研发
与应用技术工程实验室
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心血管医学研究所
循证医学教育部网上合作
研究中心分中心
泸州医学院循证医学中心
深化创新研究,科研成果硕果累累
2017年,由学校参与合作的科研成果《寰枢椎脱位中西医结合治疗技术体系的创建与临床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奖项的取得实现了学校在国家科学技术奖项上的历史性突破。2012-2017年,学校共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30余项,其中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3项;获得厅局级科技成果奖130余项,获得授权专利300余项。共发表SCI论文1368篇,2017年由学校特聘教授、长江学者徐建明在《NATURE》上合作发表论文,影响因子40.137分,这是学校首次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上发表学术论文,极大地提高了学校科研水平和社会影响力。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徐建明《NATURE》论文
加强产学研结合,科技成果转化喜人
科技成果转化初见成效:2012年学校通过专利技术授权生产的方式向泸州杏林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转化11项护理医疗器械专利产品,先期转让费26万元,拉动企业投资额达1亿元。中西医结合学院·附属中医医院在中医药“治未病”和老年病等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成果丰硕,开发了60余种院内中药制剂和养生保健系列产品,在医院临床使用多年,疗效确切,在病人中享有盛誉,深受患者欢迎。自主研发的扁桃体灼烙器已经获批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五批适宜技术推广项目,目前该产品已在百余家各级各类医院投入使用,进一步深化政产学研联合,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促进先进应用技术向企业转移及产业化。
2017年初,学校成立“西南医科大学•泸州市产业技术研究院”,依托产研院搭建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含基础研究平台),开展以科技成果转化为导向的技术研发、咨询服务及产学研合作。
积极搭建创新创业孵化平台。2014年创建的大学科技园,是我省批准建立的第二所省级大学科技园,是我省最早以医药健康产业为特色定位的大学科技园,是区域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支撑力量,为地方道地药材、医疗器械、生物制药、养生保健品等的研发转化、创新创业提供信息、人才、智力和平台的支持。
TCA-2型温控电热扁桃体
治疗器
我校与四川杏林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合作开发11项护理科技成果
有效服务社会,科技合作深入发展
学校重视校-地、校-企合作实效,积极深化探索政产学研联合,促进先进应用技术向企业转移转化。科技合作与开发不断深入,成功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建立核医学联合实验室、与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老年健康管理平台建设。
学校积极开展校地合作,取得了可喜成绩。与自贡市、宜宾县、合江县等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就中医药道地药材开发、保健品食品深加工、医疗器械研发转化、医药卫生人才培养等项目开展广泛的科技合作,助推地方经济发展。
我校与宜宾县人民政府签署校县合作协议
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附属医院核医学科与四川泸州火炬化工厂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同研发氧-18水生产工艺,有望打破了氧-18水在国内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推动了我国分子影像事业的发展。
我校与四川新火炬化工有限公司签署校企科技合作协议
学校和中物院二所建立了全面互信的合作关系,双方正在组建核医学研发转化中心,并在产研院挂牌,将开展镥177核素制备、药物研发、生物体外体内实验及安全性评价、临床实验及评价、新药临床及文号申报等相关工作,进一步加强核医学创新成果的快速落地转化,实现军民融合、创新发展,服务地方经济,推动我国核医学快速发展。
我校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军民融合深度合作推进会
学校与西部发展控股四川有限公司、四川科瑞德有限公司、四川杏林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科技成果研发转化平台,共同在创新药物开发、科研成果转化、联合人才培养等项目开展创新合作。
我校与古蔺县人民政府开启全面科技合作
推动学术交流,科技学术氛围浓厚
2012-2017年,学校成功承办第五届国际离子通道会议、第十五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微循环学术会议暨第二届中国微循环学会痰淤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2015年中国大学生毽球锦标赛科学论文报告会;成功举办“四川医科大学肿瘤医学高端研讨会”、“第八届全国高等医药院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高层论坛”、“2015生命法学高峰论坛——生命科技伦理法律与医药卫生法治建设研讨会”,“第五届两岸卫生法与生命伦理研讨会”等会议,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
质量严格把关,科技期刊权威发布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和《医学与法学》期刊质量稳步提升。
以争创科技核心期刊为目标,《西南医科大学学报》和《医学与法学》期刊严把质量关,做好每期期刊的编辑、出版和发行工作。两本期刊均已成为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并被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收录。《西南医科大学学报》全国共有机构用户3000余个,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国家图书馆、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国内外高端用户。
图文:科技处
编辑:刘志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