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金龙:从建党纪念看中国共产党的大历史观

摘    要:大历史观以宽广的视野观察历史,将历史置于纵深过程来评价,以洞察历史演进规律,揭示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历次建党纪念以大历史观评价中国共产党历史,将中国共产党历史置于中华民族发展史、中国近现代发展史、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历史长河来定位,既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贡献,也为评价中国共产党历史提供了基本参照,为确立大历史观提供了基本思路。

关键词:建党纪念;中国共产党;大历史观


 

大历史观作为一种诠释历史的视野和方法,近年来之所以倍受推崇,原因就在于能以宽广的视野观察历史,将历史置于纵深过程评价,以洞察历史演进规律,揭示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要教育引导全党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树立大历史观,才能形成正确的党史观。历次建党纪念以大历史观评价中国共产党历史,将其置于中华民族发展史、中国近现代发展史、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历史长河中评价,以客观呈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贡献。回顾历次建党纪念评价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大历史观,对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评价和大历史观的确立,具有重要借鉴和启迪意义。

一、将中国共产党历史置于中华民族发展史的长河评价

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形成了深厚的文明积淀,对于人类历史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当西方工业文明兴起之时,中华文明未能紧跟时代节奏和步伐,甚至一度对西方工业文明采取排拒态度,中华文明逐渐衰落,最终遭遇落后挨打的历史厄运。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中华民族危亡之时,登上中国政治舞台就担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党的二大通过的宣言提出,“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将实现民族独立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和奋斗目标。随着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民族危机日渐加重,中国共产党强化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自觉。毛泽东明确指出:“我们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最彻底的民族解放的先锋队。”这一定位赋予中国共产党谋求民族独立、民族复兴的历史任务。作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为赢得抗日战争胜利作出重要贡献。新中国的成立,宣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条件。党的十三大报告在诠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内涵时,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界定为“全民奋起,艰苦创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以中国梦表达中国共产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追求,彰显了中国共产党谋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努力。经过新中国7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中华民族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并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为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主题之一。历次建党纪念在评价中国共产党历史时,将其置于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坐标诠释。1938年6月17日,张闻天在《中国共产党十七周年纪念》一文中指出,“十七年来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民族独立、民权自由、民生幸福的民主共和国而英勇奋斗的历史,充分的证明了:中共是代表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的全体利益的党,中共是最彻底的、最坚决的、最一贯的为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党。”这里强调了中国共产党为争取民族独立、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而进行的实践。1941年7月1日,《解放日报》刊发的社论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20年的历史已经证明,“中国共产党不但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而且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从“两个先锋队”的表述清晰可见,“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对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定位。

新中国成立后的建党纪念,注意彰显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传统的继承和中华民族利益的维护。中国共产党成立30周年纪念之时,刘少奇指出,“我们的烈士们在敌人的刑场上、在战场上、在各种斗争中那种忘我的、英勇的牺牲精神,乃是代表我们民族和我们党的最优良的传统”。在缅怀革命先烈的同时,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刘少奇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是忠贞不渝的”,肯定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利益、为维护中华民族利益作出的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的建党纪念,更加注意将中国共产党历史置于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评价。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60周年大会上,胡耀邦作出这样的判断:“中国共产党的六十年,是为中国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六十年”。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主线之一,经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中华民族被人欺负压迫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在追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背景后指出,“领导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历史地落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身上”。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义无反顾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开启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江泽民指出,“从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中叶的一百年间,中国人民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了实现祖国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彻底结束民族屈辱的历史。这个历史伟业,我们已经完成了。”中国共产党没有辜负历史的期待,在赢得民族独立的问题上甚至超出历史的预期。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的历史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使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国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谋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习近平总书记在评价中国共产党历史时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胜利,“使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让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这是将中国共产党历史置于中华民族发展史、中华文明发展史得出的结论。

实现民族独立、使中华文明焕发新的生机、开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发展作出的历史贡献。将中国共产党历史置于中华民族发展史的长河评价,有利于彰显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史上的地位,有利于表征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民族先锋队的性质,是大历史观的运用和展现。

二、将中国共产党历史置于中国近现代发展史的进程评价

中国共产党是在中国近代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政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未能完成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期待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探索救国救民的新道路,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经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扭转了中国近现代日益衰败的命运;经历新中国成立后70多年的发展,中国共产党谱写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的绚丽篇章。

历次建党纪念对中国共产党历史进行评价时,都将其置于中国近代历史进程审视。胡耀邦指出:“在近代中国历史上,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以前,中国人民为了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进行了长期的英勇斗争”,但所有这些斗争,“都没有找到真正解救中国的出路”。由于缺乏先进理论指导、强有力的政党领导,近代中国对于中国道路的探索都无果而终。胡耀邦将近代中国80年与中国共产党成立60年的历史进行对比:“在中国共产党产生之前,从鸦片战争算起的八十年间,人民斗争尽管英勇卓绝,连绵不断,但是一次一次都失败了,多少仁人志士为此而抱终天之恨;自从中国共产党产生之后,到今天六十年,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中国历史进入了新纪元,中国人民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在世界的东方,中国人民坚强地站起来了。”经过对比,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历史境遇的变化充分展现出来,强烈的反差凸显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近代历史命运的改变。江泽民在评价中国共产党80年历史时,同样采用比较方法,将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两个80年历史进行对比。他说:“从鸦片战争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现在,中国经历了截然不同的两个八十年。在前八十年中,封建统治者丧权辱国,社会战乱不断,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饥寒交迫。在后八十年中,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空前团结和组织起来,冲破重重难关,革命斗争不断胜利;新中国成立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家日益昌盛,人民的社会地位、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教育水平显著提高。”中国近现代两个80年历史时段迥然不同的社会面貌,昭示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贡献。在评价中国共产党90年历史时,胡锦涛强调,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的历史成就,“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结束中国近代衰败的历史命运,揭开中国近现代历史新的一页,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评价中国共产党历史时,将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视为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纵观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进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这是将中国共产党历史置于中国近现代历史坐标下得出的基本结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成为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分水岭。

结束中国近代衰败的历史命运、改变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方向、实现新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中国共产党历史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中国共产党历史置于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评价,有利于彰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贡献及其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的地位,也有利于认清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脉络。

三、将中国共产党历史置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进程评价

世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经历了五百余年的演进过程。中国共产党是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背景下产生的;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形成社会主义的中国样本,特别是经历社会主义发展的严重挫折之后,中国共产党使世界社会主义摆脱危机、走出困境,重现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展现了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历次建党纪念诠释了世界社会主义对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影响,客观评价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在世界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的地位。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十月革命的影响、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帮助,是促成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外部因素。毛泽东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而撰写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指出,“中国人找到马克思主义,是经过俄国人介绍的”,“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这里说明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与十月革命的关联,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置于世界社会主义背景下阐释,还原了历史的真实。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建党纪念,特别注意阐释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和苏联对中国革命的支持。刘少奇在分析中国革命胜利原因时,强调不能忘记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对中国的指导、苏联以及世界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对中国革命的同情和帮助,没有这些因素,“我们党和中国人民要取得今天这样的胜利,乃是不可能的”。借建党纪念之机,刘少奇表达了对十月革命的英雄、苏联及同情和援助中国革命的世界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诚挚谢意。中国革命的胜利与世界社会主义密切相关,既得到世界社会主义的支持和帮助,也成为世界社会主义的组成部分。刘少奇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是全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部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促进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世界社会主义的贡献。

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江泽民在评价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意义时指出,这一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中国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的巨大飞跃,也极大地支持和推进了世界社会主义事业”。这是对社会主义改造世界意义的肯定。苏东剧变之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遭遇重大打折,“历史终结论”一时甚嚣尘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成为世界社会主义的重要支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中国共产党改变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江泽民指出,“在世界社会主义发生严重曲折、国内外风云急剧变幻的局面中,我们党砥柱中流、岿然不动,社会主义在中国展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世界社会主义的重大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总量已稳居世界第二,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经历疫情防控的中外对比,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展现出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的伟大胜利,“使具有五百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让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

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是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组成部分、中国发展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世界社会主义焕发生机活力,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世界社会主义的贡献。将中国共产党历史置于世界社会主义历史进程评价,既展现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与世界社会主义的关联,又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探索、理论创新和制度建构在世界社会主义历史上的地位。

四、将中国共产党历史置于人类文明发展史的长河评价

中国是世界大国,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所取得的胜利,本身就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中国共产党是具有国际主义担当的政党,力求对于人类文明发展作出贡献。1956年11月,毛泽东在为纪念孙中山诞辰90周年而撰写的文章中指出,“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而这种贡献,在过去一个长时期内,则是太少了。这使我们感到惭愧。”中国共产党具有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自觉,新中国成立后,在推动中华文明发展的同时,对人类文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评价中国共产党历史应有国际视野和世界眼光,将其置于人类文明发展史的长河评价。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世界历史上的重大政治事件,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既推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也推动维护国际和平事业的斗争,增强了世界和平的力量。新中国成立之初,刘少奇在评价中国革命胜利的历史地位时,强调它是世界历史上“具有伟大意义的胜利”。随着国际格局的变化,刘少奇在评价中国共产党历史时强调,“中国革命的胜利,在一定的程度上改变了国际力量的对比,有利于全世界人民,而不利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改变国际力量对比,影响国际力量的博弈和较量,凸显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国际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不仅是对世界社会主义的贡献,也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胡耀邦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爱国主义的事业,同时又是国际主义的事业。它的成功,将是对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的巨大贡献。”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判断,引导了国际关系的处理与国际秩序的建构。胡锦涛在评价中国共产党90年历史时指出:“九十年来,中国社会发生的变革,中国人民命运发生的变化,其广度和深度,其政治影响和社会意义,在人类发展史上都是十分罕见的。”彰显中国共产党的辉煌业绩在人类发展史上的地位,既有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也有利于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的建构。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的伟大胜利,“使具有六十多年历史的新中国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短短三十多年里摆脱贫困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彻底摆脱被开除球籍的危险,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创造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保持稳定“两大奇迹”。在全球贫困状况依然严峻、一些国家贫富分化加剧的背景下,我国解决区域性贫困问题,消除绝对贫困,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又一个奇迹。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这是基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得出的结论。

结论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演进,是在多重时空背景下发生的,诠释中国共产党历史应有多维向度和坐标,以呈现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不同面相。历次建党纪念在评价中国共产党历史时,以大历史观洞察历史、诠释历史,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作出客观评价和准确定位,为评价中国共产党历史提供基本参照,也为大历史观的确立提供基本思路和视野。

中国共产党生长于中华文明的沃土,中国共产党历史是在中华文明史基础上展开的,历史赋予中国共产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和责任。以大历史观评价中国共产党历史,应紧密结合中华文明发展、中华民族复兴审视,置于中华文明发展、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长河定位。

无论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都有其深刻的国际背景。以大历史观评价中国共产党历史,应将中国共产党历史置于国际空间和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考察,合理诠释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世界意义和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是一个整体,以大历史观评价中国共产党历史,既要注意中国共产党不同历史阶段历史任务、历史选择、历史贡献的特点,更要考察不同阶段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内在联系,从整体上把握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勾勒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脉络。

 

作者简介:陈金龙,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广州,510631。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史的文献整理与研究”(15ZDB044)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李光伟      


本文刊发于《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21年第3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