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太飒了!这些华裔老人……

中国侨网 2021-02-01

古语说,五十而知天命。

过了半百的年纪,褪去青春的莽撞,人开始更加懂得顺其自然。

虽说顺应自然,却非碌碌无为。

海外的华人老者们,有的以坚守成就事业,有的用巧思装点生活……

重阳至,一起来看看这些华人老者的充实生活。

资料图:旧金山街头。中新社记者 刘关关 摄

小别针成就大事业

小小的别针有什么用途?

“别针女王苏”是何许人也?

在美国旧金山内日落区,有一家别针店,店主是一名年过八旬的华裔,名叫李苏,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别针女王苏”。

李苏经营这家店铺已经50余年,从20世纪60年代起,她开始收集世界各地的别针。

她说,收集别针是她从小就有的爱好,现在经营这家店也纯粹出于兴趣。

就这样,原本开业时贩卖运动纪念品和收藏卡的商店,中途开始贩卖商标别针。

披头士、猫王……与这些元素有关的别针,都曾在店里售卖,当年十分抢手。

渐渐地,李苏的店外经常有许多青少年和年轻游客排队。

他们兴奋地盯着满墙的老式别针,有的人还追赶潮流,与“别针女王”合影一番。

如今,李苏成了社交媒体名人,赢得成千上万粉丝喜爱。

有粉丝说:“她让我想起我的祖母。”

坚守岗位为亡者“送行”

一份略显沉重的事业,他坚守了近40年。

美国南加州八旬华裔长者陈马克,多年从事殡葬顾问,看尽人生百态。

同业中的同龄者几乎没有,年轻人坚持下来的更不多。

他说,“人家有事第一个想到你,就是因为你的信誉好,可以提供完善服务。”

所以无论做什么,他都坚守着责任感和使命感。

对待亡者,他如对待生者一样尊重。

当他开始提供后事服务时,看到亡者大体,他会说帮助料理后事的一些抚慰话,让亡者安心。

当手拿着亡者骨灰盒移动位置时,他也会对亡者先说一声。

陈马克做殡葬顾问多年,服务的亡者不下数千人。

有时,一些家庭在安排亲人后事时,陷入财务窘境,他曾多次筹钱,尽自己所能帮忙。

如今,他已将生死看得平淡,心态平和。

虽年逾八旬,他说,他还有动力继续做下去。

陈马克。(美国《世界日报》/启铬 摄)

“老炮儿”守望唐人街

在纽约曼哈顿唐人街,老陈的名字家喻户晓。

他亲自上阵,带领着他创立的“社区守望者”团队,守护这片街道。

疫情期间,这支队伍更是为生活在唐人街的华人提供了实际的帮助。

他们走街串巷,为唐人街的住户发放双语防疫政策宣传单,并为商户发放双语的“请佩戴口罩入内”标识。

纽约逐步“解封”后,唐人街一些餐馆开始提供户外用餐,老陈和团队都会帮忙。

他们周末一大早起来,打开消防栓用水冲刷街道,改善商户的经营环境,吸引更多人来就餐。

许多商家因为疫情生意受到影响,老陈和团队尽全力收集各类经济帮扶政策,翻译成中文,发放给商户们。

老陈说,“社区守望者”是由唐人街的街坊邻居组成的。

对于这里的老人和商户来说,有熟悉的面孔照应能让他们更安心。

“我们不是城市别处来的人,跑到其他社区巡逻,我们关心的是自己的居民。”

资料图:纽约曼哈顿唐人街。中新社记者 廖攀 摄

省吃俭用心系华教

“华教是华族的根,我们要把它发扬光大!”

抱着这样的信念,马来西亚九旬华裔老人黄迓茱捐出毕生积蓄,设立教育基金以援助贫困学生。

这笔捐款近70万林吉特,约合116.5万元人民币,是老人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

援助目标将锁定在资助宽柔独中三校的高中生,全额赞助受惠学子3年的高中学费。

基金会还计划未来成立活动中心,作为受惠学生聚会和活动的地点。

其实多年来,黄迓茱一直热心华教,前后捐献的款项已超过百万林吉特。

她曾在2015年将名下的商店及居住的房子捐赠给当时的新纪元学院,总价值约150万林吉特。

黄迓茱称自己并不富裕,捐献华教不是为名或为利。

“我希望受惠的学子日后能饮水思源,回馈社会;同时希望基金会能永续经营,将这份精神传承下去。”

资料图。中新社记者 陈悦 摄

“老顽童”探索山间葆青春

每天坚持在山地健行一个半小时,然后做一些较剧烈运动一小时。

拥有这样生活习惯的,是一位年届七旬的华人。

生活在美国的杨先生,被誉为“老顽童”,喜好山地健行。

疫情期间,为了放松紧张情绪,在遵守防疫措施的前提下,他还坚持参与登山活动。

他与人结伴,每周出行一次,到南加州各个山地探索,寻找前所未闻的景点。

大家在一起忘却烦恼,感觉放松快乐。

很多以前没有听说过的景点,被他们一一发现。

疫情下,保持身体健康很重要。

杨先生说,他本来就喜欢户外运动,为健康更应坚持运动。

本来在疫情期间平淡紧绷的生活,就这样变得精彩起来。

资料图。(美国《世界日报》/杨青 摄)

工作起来就专注地工作,玩也要专注地玩。

早已过了“知天命”年纪的他们,或许更加懂得如何“认真地生活”。

在每一件事上专注投入,不负时光,不负年华。


来源:美国《世界日报》、马来西亚《星洲日报》、中国侨网等
作者:梁异
编辑:刘立琨
 

提醒!多地“三侨生”高考加分政策有调整!

海外侨胞如何应对疫情反弹?华商怎么转型发展?来听听专家学者怎么说

“侨批”寄托潮汕人悠长浓烈家国情思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