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球只剩一人……永不忘三千英雄不复山河誓不休!

中国侨网 2022-03-19




这是南侨机工第十一大队倪鸿声

于1940年5月写下的诗句


我们是时候去了解一个群体了

一群再不说就真的来不及了的人



没有远征军的曝光度

不如飞虎队声名远播

他们的故事尘封多年


他们中有司机、技工

有富家子、有工程师、有商人

他们是——南侨机工

一群抗战中“特殊身份”的战士

“南侨机工”


要了解这个热血而悲壮的群体

就离不开几个数字

每个数字背后的故事都令人动容



在最后一个南侨机工逝去之前
可否深情地凝视一段历史

今年94岁的蒋印生
是目前全世界唯一健在的南侨机工

这是一段正在被忘却的历史
这是一段不应该被忘却的纪念
所幸
我们今天能通过文字和镜头
了解他们的故事


如果没有抗日战争
蒋印生应该一直在国外
过着安逸的生活

1927年
蒋印生出生在
印度的一个华侨家庭

正如他的名字“印生”
清朝末年
祖父母到印度谋生
成为当地有名的医生
父亲和哥哥也相继继承了衣钵

1937年
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也成为蒋印生人生的转折点

1939年
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刻
东南山河尽陷敌手
沿海港口相继沦陷或被日军封锁
偏居大西南的滇缅公路
成为中国抗战的生命线
大量的外援物资
需要从这条生命线运入国内
当时的中国,汽车还非寻常物
熟练的司机和技工更是紧缺

1939年
以陈嘉庚为首的南侨总会
向全体华侨发出紧急通告
招募机工回国抗战
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缅甸
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
华侨热情响应

“中国、中国、中国……”
听到祖国的召唤
蒋印生一遍遍默念着这个名字
热血沸腾

“你虽然出生在印度
但你是中国人
祖国若是不强盛
海外华侨再有钱
也会被人看不起。”
父亲的话始终铭刻在蒋印生心里

虽然此前从未去过中国
但那个意气风发、满腔热血的少年
为日军铁蹄践踏下的祖国心急如焚
“不当亡国奴,回到祖国去!”
未满13岁的少年作出了
这辈子最重大的决定

他瞒着家里悄悄报名
参加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

离家那天
蒋印生只带了
两件换洗衣服和一张全家福照片
临走前轻轻亲了一下熟睡中的妹妹
他心中默念
“爸爸妈妈,请原谅我的不辞而别
我知道你们需要我,但祖国更需要我。”

父亲发现后追到码头
他躲在船舱
没承想这一别竟是永诀

就这样
一个少年怀着救亡图存的爱国之心
毅然踏上一条未知的坎坷之路
人生轨迹也就此改变

抗战期间的蒋印生(右)。受访者供图

像蒋印生一样的南侨机工
还有3200多位
 
他们是居住在东南亚各地的华人
本可以过着宁静安好、衣食无忧的生活
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
最艰辛的阶段
在前线急需专业驾驶员
运输补给的时候
在中国生死存亡的关头
他们来了

经过一个多月的严苛训练
蒋印生和战友们正式走上了战场
滇缅公路

资料图片:训练时期的机工队列

蒋印生的日常工作
就是驾驶员的“地狱模式”

脚下的路
是紧急抢通、简陋曲折的滇缅公路
路基不稳时有塌方

手中的车
是满载军火和辎重的道奇卡车
经常抛锚

一路上
要穿过蚊虫肆虐的原始森林
翻越海拔3000多米的
横断山脉、高黎贡山
横渡水流湍急的怒江和澜沧江

沿途一边是悬崖
一边是峭壁
南侨机工们要带着木板
遇到险路随时铺设
让车轮凌空开过

从昆明到腊戌行驶全程需七八天,机工们居无定所。图为机工运输路途中的暂息。

雪上加霜的是
为了切断这条
向前线输送物资的
“抗战输血管”
日本军机每天在头顶
成群结队地狂轰滥炸
还派出了大量间谍来搞破坏

“遇到日机空袭
躲避不了就下车匍匐在地
有条件躲避的
就赶紧往树林里开”
蒋印生回忆说
有一次
一架日机向蒋印生
驾驶的车俯冲下来
飞得最近时离车头只有20米左右
一连串子弹打在车身上

蒋印生亲眼看到
战友们一个接一个地倒下

一个个曾经英俊体面的小伙子
有的被炸掉了耳朵、双臂、下巴
有的驾驶员牺牲了
遗体只能匆匆埋在
杂草丛生的公路边
连一块墓碑也没有

蒋印生年龄最小
因此总是受到大家的保护

“有一次,我们躲在弹坑里
日本飞机冲下来轰炸
一位年长者把我护在身下
我活了下来
他却牺牲了”
蒋印生说到这里
摆了摆手,眼眶泛红



像蒋印生一样
三千多名南侨机工
日夜不停地穿梭在滇缅公路上

1939年到1942年
南侨机工冒着枪林弹雨和死亡威胁
运送军需物资50万吨、汽车1.5万余辆
以及不计其数的各类民用物资
为前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物资保障
同时也遭受了惨重的伤亡

有三分之一的机工牺牲在了中国
大多死于车祸、战火和疟疾
1000多公里的滇缅公路上
平均每一公里
就有一位南侨机工牺牲

他们
是拿命在跑
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
炎黄子孙一家人休戚与共
血浓于水的同胞情谊
为中国抗战胜利和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赤子功勋”这四个字
镌刻在云南昆明西山森林公园内的
南洋华侨机工抗日纪念碑上
是对这些爱国华侨青年最好的褒奖

在滇缅公路献出青春与生命的
不止南侨机工
其实还有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云南漾濞县
为修筑、守护36公里的滇缅公路
该县人民付出了巨大牺牲
几乎全民参与修路
抗战期间全县人口减少达三分之一

不是英雄流热血
神州谁是自由民?
英雄不语
功勋永存

抗战结束后
幸存的南侨机工
有1000多人返回南洋
蒋印生想多看看祖国
便暂时留了下来
这一留,就是一辈子

新中国成立后的蒋印生。受访者供图

留在祖国的蒋印生
开始续写新的传奇

他先进入国民党部队任驾驶员
后随军起义被改编为
中国人民解放军
在部队期间
他曾多次荣立一、二、三等功
还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
第十八军万里行车安全奖章

转业到重庆一家运输公司后
蒋印生开了20多年客车
被评为国家特级驾驶员

经过20多年的不断申请
1979年
蒋印生终于成为
一名中国共产党员

也是在那一年
阔别父母39年的蒋印生
辗转回到印度探亲
 
时光荏苒,倏然而过
父亲和哥哥已不在人世
80多岁的老母亲迎出来唤着
“我的印生回来了”
蒋印生扑通跪下
眼泪止不住地流
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母亲劝他留在印度
蒋印生拒绝了
他舍不得那片
战友们献出热血和生命的土地

1984年
蒋印生在政府支持下
创建重庆永川区侨联
担任第一任侨联主席

宁静安好的岁月里
蒋印生从来没有忘记
并肩作战的战友们
那段在战火中
热血激昂、无怨无悔的青春岁月
是老人永远珍藏的回忆


2015年9月3日
88岁的蒋印生
获得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
并在抗战胜利日阅兵式上
参加了观礼
在接受采访时
他说
“这份褒奖属于所有南侨机工
所有抗战时期的爱国侨胞”

蒋印生正在整理勋章 新华社记者 李爱斌 摄

2018年
云南省档案馆馆藏的
“南侨机工档案”
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
得知此消息
蒋印生十分欣慰
在他看来
“南侨机工”四个字
不仅代表着80年前3200余位华侨
毅然回国抗战的赤子情怀
更代表了海外华侨华人
对祖国永远不变的热爱


时代变迁
但历史不会被忘却
英雄迟暮
但他们的付出会被永远铭记

蒋印生和南侨机工的故事
能多让一个人看到
就多一个人知道
曾经有那么一个群体
毁家纾难
冒着枪林弹雨
在滇缅公路上不停地奔波
将手中的方向盘当作武器
满车的军火作为掩体
为国家接上一根
通往外界的生命线

他们中有很多人
我们还来不及听到名字
便已经倒在通往胜利的道路上
但他们中的每一个人
血肉都已经和
中华民族的奋斗融为一体

正如那首歌中唱的:


我们会铭记
眼里的山河就是你们
脚下的土地就是你们

无论再过多少个百年
我们也不会忘记你们!

一代人的热血和牺牲
一代人的青春和奉献
百年风雨,时刻铭记
山河无恙,岁月安康
铭记历史,吾辈自强

新华社记者 李爱斌 摄

参考文献:· 张琴、赵宇飞、吴燕霞、李爱斌:南侨机工蒋印生的传奇人生:血战滇缅线,建功川藏路,参考消息,2021年9月2日· 岳依桐、严易梦:南侨机工蒋印生:见证中国变化 与有荣焉,中国新闻社,2019年7月13日· 蒋盈:一位南侨机工英雄的芳华,新华社,2018年6月8日· 王京雪:南侨机工的女儿终于“找到”父亲,新华每日电讯,2015年12月25日· 王晓磊、李萌:千里“生命线”上,有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新华网,2015年7月9日· 王尧:南侨机工:特殊身份的抗日勇士,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年11月3日· 林旭娜:南侨机工:70年前扛起救国"生命线",南方日报,2011年8月3日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ID:xhmrdxwx)
编辑:韩辉
责编:李明阳


高校外教被限期出境!真相曝光……


加拿大顶级银行的财务规划师,梦想是教孩子们唱歌


海外到底安不安全?少听“小道”多看官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