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百度
2
今日热点
3
微信公众平台
4
贴吧
5
opgg
6
dnf私服
7
百度贴吧
8
知乎
9
dnf公益服
10
百度傻逼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百度
2
今日热点
3
微信公众平台
4
贴吧
5
opgg
6
dnf私服
7
百度贴吧
8
知乎
9
dnf公益服
10
百度傻逼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清华女神,34岁的美女博士县长,辞职了
豆瓣9.7!鲁迅赞叹不已、余华为它失眠,看完后劲太大···
“湿冷魔法”攻击!鸟家三合一冲锋衣、羽绒服、软壳裤帮你抵挡
故宫蛇年限定款藏书票,错过再等12年!
贴脸开大!小呆呆爆后台收入,撕X舞帝!热度暴涨,爆数据阿哲打开公域流量!停播降热度!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查看原文
其他
东西问 | 吕晓宇:当下的中国青年应如何平视世界?
中国新闻社
中国侨网
2022-03-19
我认为真正的转变发生在2012年前后。如果公众有足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就应有足够的责任感去构建一个更加丰富的中国形象。
作者:孙晨慧
全文字数:2622
预计阅读时间:7分钟
作为未来全球事务的重要参与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年投身于国际事务当中,逐渐将视野从西方世界拓展到世界各地,也体现出与其前辈不同的视角与自信。当下的中国青年应如何参与国际事务?应如何平视世界?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助理教授吕晓宇过去几年遍访欧洲、亚洲、拉美。这位青年学者近日在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时表示,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青年一代要更加深入参与到国际事务,这种参与具有重要价值,也有助于中国青年理性平视世界。
资料图:中国学生参加机器人大赛。 梁犇 摄
中新社记者:您曾在叙利亚、黎巴嫩、委内瑞拉开展国际冲突的田野研究。身为中国青年,您为何选择国际冲突作为研究方向?
吕晓宇:
从小我就对国际冲突领域很感兴趣。我会把这些冲突当作了解当地的一个契机。虽然它是一个非常不幸的切入口,但却提供了一个维度让大家了解当地的另一面。
回望中国历史,鸦片战争以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不停地处于冲突和战争之中。事实上这意味着冲突是塑造老一辈人的生活经验,乃至整个国民身份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就个人而言,每一代人都有各自的时代命题,而这往往跟所处时代最凸显的国际冲突相关。叙利亚战乱期间正值我接受高等教育阶段,我认为它是当代人需要去理解和回应的时代命题。
其实,研究叙利亚并非遥远,冲突遍及人们的生活细节。应对这些冲突就是直面那些和自身观点或立场不一致的个人与群体。
中新社记者:您曾担任澳洲国立大学战略和国防研究中心研究员,还曾供职于联合国。您如何看如今越来越多中国青年参与国际事务?他们身上体现了哪些价值?
吕晓宇:
我觉得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我希望越来越多中国青年参与到国际事务中,进而更新对国际事务乃至世界的认知。之前谈到国际事务或者国际组织,很多人将它视为一个高大上的存在。今天人们的日常生活,饮食起居,已然存在于全球化的网络中。我希望通过中国青年的深化参与,让国际事务更加接地气。
吕晓宇
事实上,这种参与还能向世界传递出“中国青年也有迫切参与和改造世界,努力把它变得更加美好”的信号。除了作为历史叙事中的一个多民族国家,世界也会认识到当代中国具有的世界影响。
中国青年在参与国际事务时,要认真分析参与的国际事务以及接触到的国际力量,并思考和什么样的思潮结合在一起。学会撇清与被淘汰或被批判的体系的关系,尽量参与到现在既有的改革性、建设性的力量之中。
中国青年参与国际事务的价值在于其自有的身份。当中国青年以本身的国别和种族身份出现,会带着一种新的理解和关怀进入,代表着一个不同于之前西方国家和当地建立起来的既有关系。
中新社记者:中国青年在助力中国“建设性参与”国际秩序重建及全球治理的队伍中,应扮演何种角色?
吕晓宇:
在认知层面,中国青年需要去面对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区分参与和干涉。中国是坚持不干涉任何国家内政的,这意味着在研究他国政治时,要站得远一点。但站得远一些并不代表不参与。当然,中国青年的参与需符合当地国情且在当地社会允许的社会环境中进行。从现实看,无论是中国的投资还是移民早已到达世界各地,已经形成某种既有性的介入存在。如果不加以更具建设性的参与,可能会给中国带来某种负面影响。
资料图: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志愿者在为观众提供讲解服务。汤彦俊 摄
中新社记者:近年来,中国青年一代看待西方的视角逐渐自信,展现出理性的“平视”。结合自身经历,您认为当下中国青年在看待世界以及参与世界中有什么不同?心态有怎样的变化?
吕晓宇:
普遍认为,2008年是中国青年看待国际事务的心态和视角发生转变的节点。但就个人经验看,我认为真正的转变发生在2012年前后。那时大家能明显地感觉到中国崛起不再是一个口号,而变成了人们广泛讨论的事实。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长,中国年轻人开始以一种新的方式去看待中国以及中国和世界的关系。
资料图:华人家长见证子女哥伦比亚大学毕业。中新社记者 廖攀 摄
首先是对于西方国家的祛魅。以留学生为例,之前出国留学,多以一种仰视的视角去学习当地的文化、科技等。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逐渐将视角转为平视,不会感到那种强烈的等级感,或感觉踏入一个更先进社会,出国更多是在不同的国家体验生活。其结果是,人们不仅平等看待欧美国家,同时也将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当作需要了解的对象。这种转变对中国青年群体的未来发展影响深远。
其次是重拾对第三世界的兴趣。在这样一个理性平视发生的过程中,更多中国青年的兴趣转向了亚非拉国家。即便他们到英国留学,也是希望通过英国的教育体系去了解他们感兴趣的国家。这个过程也是重新认识、发掘中国更多意义的过程。世界不再只是中国和西方的二元对立,而是成为了一个多元存在。
最后是外界对中国青年群体认知的改变。随着中国青年的身份更加多元、姿态更加自信,更多国家会产生“我们要去同他们对话”的想法。我在牛津读书时,能够感受到,他们不仅把中国学生看作知识的吸纳者,还会看成重要的立场和观点的输出者,觉得我们的参与对未来世界秩序的形塑必不可少。从西方的教育体系中,也能窥得为何他们对民族主义问题如此关注。原因或许还在于他们突然感受到的中国青年自信话语表达是之前没有感受到的。
中新社记者:当前,部分国际舆论质疑中国存在民族主义情绪。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学者,您怎么看?中国青年应如何做?
吕晓宇:
外界对中国民族主义情绪的议论是消化新兴国家崛起的一种表现。他们对中国崛起的直观感受是中国普通人情绪发生了变化,且这种情绪极易被概念化。在新旧秩序转换过程中,这样的概括是西方世界所熟悉的描述一个新兴大国国民情绪的惯性表达。
历史上看,一个新兴大国崛起,很容易引发周遭的质疑。面对这样的议论,应将视角集中于自身对本国崛起的看法。在秉持爱国主义的同时,也应兼具国际主义关怀。在探索民族主义外延之时,不能只进行自我认同的强化,要警惕不被外界单一逻辑所掌控。
另外,在回应他人的议论时,中国应思考如何同其他的民族和国家打交道。如果公众有足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就应有足够的责任感去构建一个更加丰富的中国形象。这也恰恰是中国青年的使命所在。
受访者简介:
吕晓宇,1991年生,青年作家、学者,英国牛津大学博士,澳洲国立大学战略和国防研究中心研究员,曾供职于联合国,从事冲突协调和国际发展的工作。现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助理教授。
编辑:韩辉
责编:史词
中秋节怎么过?听听海外中国留学生们怎么说......
泰国华裔歌手李紫婷:希望更多人爱上中文歌
开学不惑!一图读懂主要留学目的国入境防疫政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