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东西问 | 毛江晖:保护藏羚羊就是可可西里的全部吗?

中国新闻社 中国侨网 2022-03-19

可可西里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开展多学科研究、认识生物间相互联系与制约及生态系统变化的理想空间。


来源:中国新闻社(CNS1952)
中新社记者:潘雨洁
全文字数:2910
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


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三江源核心区、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西部,总面积4.5万平方公里,是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植物资源最丰富、生态系统原始程度保存最完好的世界自然遗产地之一。2017年,“青海可可西里”在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12处世界自然遗产。
  
可可西里生物多样性有何全球意义?中国的可可西里保护实践有何世界价值?青海省社会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所所长毛江晖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对此问题一一解答。

资料图:一对藏羚形影相随。切嘎 摄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提到可可西里,人们会自然联想到藏羚羊。其实,可可西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不仅仅只有藏羚羊。您能否以可可西里为例,谈谈什么是生物多样性?从全球来看,为什么保护可可西里的生物多样性非常重要?
  
毛江晖:动植物生存繁衍离不开自然环境。“生物多样性”不单指动植物种类多,其重要内涵在于生物群落及其所处自然环境间运动变化、相互作用、和谐共生的动态稳定的关系。
  
目前已知可可西里共有哺乳动物20种、昆虫142种,其中藏羚羊、藏野驴、棕熊、野牦牛、白唇鹿等青藏高原特有物种,它们经千百年演化仍在此繁衍生息。它们与可可西里的蓝天淡云、广袤荒漠、高寒草甸、沉静冰川、密集湖泊、连绵雪山、宽谷盆地等“同框”,不仅具有顶级美学景观价值,也构成完整而特殊的自然生态系统。
  
可可西里辽阔的高原荒野甚少受人类活动干扰,荒野系统自身具有一种协同性质,通过调整内部结构属性达到动态平衡。这不仅为世界打开研究野生动植物基因库及分布演变规律的窗口,也能让人类了解自然环境演变过程。
  
总之,就其原真性、完整性、协调性而言,可可西里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开展多学科研究、认识生物间相互联系与制约及生态系统变化的理想空间。

资料图:青海省可可西里保护区的藏野驴在草地觅食。中新社发 董乃德 摄 图片来源:CNSPHOTO
  
中新社记者:在近年修复和保护可可西里的实践中,中国政府积累了哪些经验可以为世界提供参考?
  
毛江晖:历史上,可可西里生态环境曾面临非法盗猎、盗采盗挖、土地沙化等多方威胁,中国政府在几十年时间里采取诸多颇具成效的修复保护措施。
  
最重要的经验,首先是长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最大限度尊重和支持原住民在生态保护中的作用。祖祖辈辈在可可西里地区生活的原住民,对一草一木、一河一水的变化了然于心,能为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本底数据的收集调查提供重要帮助。这些年,中国政府设立生态公益管护岗位,以原住民为主生态管护员成为生态旅游、特许经营的管理主体,调动他们参与保护的积极性,享受生态保护成果;同时将生态文明科普宣传与原住民朴素的保护观、敬畏天地自然的传统相融合,使人地关系更加和谐。
  
其次是分区保护。可可西里被划分为3.5万平方公里荒野区和0.2万平方公里展示区,荒野区几乎不受人类活动干扰,完整保存原始生态系统,严格保护藏羚羊产羔、交配、栖息环境和迁徙路径;除必要科考外,禁止建设、旅游、开采等活动,逐步搬迁牧民并停止放牧,研究补偿机制与政策,对工程遗弃地进行生态修复。而沿青藏公路的展示区生态敏感性相对较低,可以有限度、有条件地开展科学研究、科普教育、遗产展示和生态体验等活动。科学合理的分区方法不仅提高保护效率,也帮助公众认知遗产价值。
  
另外,充分发挥民间环保组织的力量。他们中不少人常年致力于可可西里生态系统保护工作,既熟悉当地实际,又能及时对外发声,成为联结本地与外界的桥梁,让世界了解中国政府的保护作为,也从其他国家吸收先进保护经验。
  
经多年实践,我们总结出“自然恢复为主,人为保护为辅”的理念。我们采取的很多生物和工程措施均产生保护效果,但从可可西里生态系统的整体反映看,过度使用高科技和人为管理手段,不一定能得到自然界积极回应。
  
我认为,对可可西里这样独特的自然生态系统,维持“同相异域共存”非常重要:同一自然空间内,动植物、微生物等不同生物群落均依自身规律,各自生活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和空间,彼此依存和影响。过多人为介入可能带来整体生态系统的不稳定,有悖于保护初衷。这一点对全世界自然遗产地有所启发。

资料图: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雪山绵延。中新社发 褚福义 摄 图片来源:CNSPHOTO

中新社记者:为什么说“世界第三极的入口”可可西里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具有重要而特殊的作用?
  
毛江晖:2011年9月,可可西里腹地的卓乃湖出现溃决现象,湖水冲破湖堤,导致河道变宽、湖底裸露,形成扬尘和沙化土地,雌性藏羚羊取水困难,间接影响种群繁衍。此问题引发全球关注。
  
卓乃湖的溃决受气温升高、降雨增加影响。以卓乃湖为代表的可可西里,是对全球气候变暖反应最敏感的地区之一,起到“晴雨表”作用,及时向全球发出信号,关注与可可西里相似的敏感地区,集中科研力量探究变化机理,能够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积累经验,加强预防。
  
科研表明,长期以来,可可西里地区气候存在偏心率、地轴倾角和岁差周期相关成分,说明本区气候变化受地球轨道三要素影响,表现出与全球气候变化同步的规律。保护好可可西里就是维护全球气候变化的信息库,将为温室气体减排提供原真数据。
  
此外,可可西里生态系统也是大气-海洋-陆地碳循环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一环。远古时期碳酸盐通过沉积形成石灰岩、白云石和碳质页岩等,在化学和物理作用下,这些岩石风化形成高山草甸土、高山草原土和高山寒漠土三种地带性土壤,所含的碳又以二氧化碳形式排放到大气。通过科研,可以逐步探明除生物有机体外,草甸、荒漠在碳排中的单项及多项作用机理,丰富减排制度安排,为审视全球自然生态系统碳循环机理提供有力佐证。
 
资料图:可可西里风光。可管局供图 

中新社记者:2019年,中国政府印发《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中国各地都在探索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及相关措施,可可西里起到怎样的示范效应?
  
毛江晖:截至2019年,中国各类自然保护地已达15类、1.18万个,涉及中国陆域面积的18%。经多年努力,自然保护地在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遗迹、维护生态系统稳定、传承文化价值方面发挥巨大作用,但也暴露出顶层设计不完善、体制管理不顺畅、产权责任不清晰等问题。
  
《指导意见》出台后,将过去15类名称、管理规范、监测标准各异的自然保护地重新划分为三大类: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以及自然公园。近年中国各地都在归并整合原有自然保护地,以求更严格高效的保护。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可可西里的探索能为中国乃至世界起到多方面示范作用。
  
例如,确定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为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唯一管理主体,统筹自然资源、水利、旅游、地震、气象等部门权力职责,由分散转为垂直管理,制定统一标准和监测体系,避免机构间互相掣肘,提高保护效率。集中管理后,保护区可共享国家公园的科研、监测、管理力量,吸纳更多社会组织和生态管护员、志愿者,加强交流合作;亦有助于拓宽资金渠道,吸收各方面社会捐助,与国家转移支付和省级政府配套资金汇成更大资金流,为保护提供保障。
  
统一管理前的考核制度针对单一类型生态系统,对山地、湖泊、土地、动植物资源等分别考核。而现在秉持“山水湖草冰沙系统协同保护”的理念,针对可可西里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监测考核标准,重点考察生态系统间的相互联系。

专家简介:

  
毛江晖,青海省社会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所所长,兼培训中心主任,经济学副研究员,高级注册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环境规划、绿色发展、自然保护地体系及生态文化。截至目前,并完成各类科研成果120万余字。其中,出版专著1部,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承担省级社科基金项目和委托课题9项,承担省级智库项目2项,发表学术论文18篇(其中,4篇为CSSCI论文),编写教材3部。获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


原标题:《东西问 | 毛江晖:保护藏羚羊就是可可西里的全部吗?》
编辑:曾小威
责编:李明阳


东西问 | 刘相平:辛亥革命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两岸统一大业有何启示?


东西问丨短评:生态文明为何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


东西问 | 段昌群:生物多样性大会为何选址昆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