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东西问 | 张建国:贺兰山岩画何以具有世界的唯一性?

中国新闻社 中国侨网 2022-03-19

从演化过程看,世界岩画可能最终构建起人类史前档案。


来源:中国新闻社
中新社记者:李佩珊
全文字数:2507
预计阅读时间:7分钟


“岁月失语,惟石能言。”遍及世界五大洲、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岩画是先民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也是今人了解早期人类文明的重要史料。
  
为何世界各地岩画有着千万里之外的相似性?贺兰山岩画何以具有世界的唯一性?中国岩画申遗是否有望突破?宁夏银川市贺兰山岩画管理处副主任、银川世界岩画馆原馆长张建国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对相关议题作出深入解析。

视频来源:中新视频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岩画是比文字还早的记录方式,蕴含着怎样的文化特征?
  
张建国:岩画是石刻文化,先人以石器为工具描绘、记录生产生活。岩画分布在全球各地,目前已发现7500万余幅,具有世界性。
  
很多人说岩画是人类“童年”的语言。岩画中含有语言逻辑,包括主体或辅助表达方式。语言性是其文化特征之一,可将岩画理解为文字遗存,功能是记录、教育、祭祀等。
  
岩画也具有历史性。从演化过程看,世界岩画可能最终构建起人类史前档案。
  
作为图案,岩画也是视觉艺术的表达,具有艺术性。在创作过程中,既有写实内容,也有想象部分。
  
有趣的是,美洲发现过类似甲骨文的岩画,中国北方岩画有塞种人文化符号……远隔千山万水,远古人类似乎通过岩画沟通。我们将东西岩画做系统对比,图案主题的相似性再次印证岩画的世界性。先民认知世界的思维逻辑基本一致,很多岩画发现地都可找到人类迁徙痕迹。

分布密集的贺兰山岩画。中新社记者 李佩珊 摄
 
中新社记者:岩画是如何被近现代人发现并研究的?
  
张建国:断代是岩画研究中的头号难题。目前发现的最早岩画出现在约45000年前,岩画到底有多古老?仍有诸多秘密待破解。
  
国外考古学家判定岩画年代的主要依据是利用碳-14技术测定彩绘岩画中的碳元素。由于海外许多岩画存留在洞窟里,考古学家还通过附着在岩画上的矿物质颜料及周边文化地层进行年代比对分析。
  
西方学界一般认为,1627年,一位挪威教师在瑞典波罕斯浪描下了第一幅史前岩画的图像。事实上,中国有关岩画的文字记载比欧洲早上千年。战国时期的《韩非子》记载:“赵主父令工施钩梯而缘播吾,刻疏人迹其上,广三尺,长五尺……”“疏人迹”便是脚印岩画。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对岩画的发现与记载更为详细,涉及现在新疆、青海、宁夏等省区的20多个岩画点。
  
虽早有记载,但岩画在中国真正成为一门学科研究,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岩画大规模发现及系统调查后。

贺兰山岩画中的动物画像。中新社记者 李佩珊 摄
 
中新社记者:中国岩画研究和保护工作目前已与国际接轨。东西方对岩画研究保护有哪些异同?
  
张建国:关于岩画的研究,有人倾向于阐释文化内涵,有人倾向于解决断代问题,但所有研究都基于如何保护岩画。
  
多数西方学者持一种观点——减少干预就是保护。但与洞穴岩画不同,贺兰山岩画几乎完全裸露在自然环境中,岩画附着在岩石表层。随着时间推移,空鼓和剥落不可避免,若不进行干预保护,可能完全消失。我们要做的就是用科技手段减缓其消失,让更多子孙后代看到这份宝贵遗产。

7月至9月是贺兰山山洪多发期,岩画也存在被撞击和破坏的威胁,我们会进行防洪、加固工程,保证岩画与周边环境保护同步开启。
  
近年我们还致力解决岩画本体风化病害。通过采用灌浆、封护、清洗、加固等措施,对20处风化较严重的贺兰山岩画实施了抢救性保护,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其脱落、裂隙、松动、苔藓侵蚀等问题。
  
从2019年开始实施的贺兰山岩画数字化留存项目已完成岩画全景及不可移动岩画的精准扫描,下一步将进行岩画的资料留存、归类整理、病害分析以及数据管理。
  
我们还申请到了贺兰山岩画本体保护前期勘察研究项目,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做好岩画安全状态的研究工作,查明岩画风化破坏的影响因素、破坏机理,对岩画保存状况、演化趋势以及健康状态做出分级评估,为保护修复加固工作提供依据,并对效果进行跟踪监测评估。

贺兰山岩画中最具代表性的“太阳神”人面像岩画。中新社记者 李佩珊 摄
 
中新社记者:与其他岩画相比,贺兰山岩画有何特别之处?世界岩画馆为何选址宁夏?
  
张建国:贺兰山岩画位于贺兰口沟口内外1000米范围的崖壁上和沟口外洪积扇坡地上,有动物、植物、人体、人面像和符号五大类型的岩画6000多幅,以其表现形式丰富、分布区域集中、文化内涵深厚而享誉世界。

1991年至今,多届国际岩画峰会在贺兰山岩画遗址区举办,世界岩画馆选址于此还有几个优势条件。
  
相比“无人区”岩画,贺兰山岩画距离中心城市银川近。这里几乎涵盖了世界岩画的所有内容,包括动物、符号、狩猎、放牧、争战、舞蹈等,并且周边自然环境优越,供民众参观学习的条件显著。
  
贺兰山岩画中,人面像有700多幅,最有代表性的一幅被称为“太阳神”,摹刻在距离地面40余米的石壁上。“太阳神”头部有线条,面部呈圆形,重环双眼,长有睫毛,炯炯有神,威武异常。这类人面岩画在中国很少见,大部分集中在环太平洋地区的11个国家。有专家推测,远古时期贺兰山下有大量居民,甚至形成了部落。在贺兰山,如此集中且表现内容丰富的人面像群也成为岩画界研究重点。
  
世界岩画馆选址宁夏,并成为中国首个大型岩画专题博物馆。馆内精选了世界各地具有代表性的岩画图录、拓片、照片、实物和复制品546件,集中展示31个国家、200多个岩画点的内容,将隐藏在深山中的岩画“请出来”对外展示,让不可移动的文物“活”起来,起到了寓教于乐的作用。

其实,贺兰山岩画的唯一性就是其拥有全世界的共性,在这里可以看到全世界各地、各种类型的岩画,因此这里具备世界岩画博物馆建立的条件。

位于贺兰山东麓的贺兰山岩画保护区。中新社记者 李佩珊 摄
 
中新社记者:目前已有30多处岩画点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而作为岩画大国的中国,为何仅一处被列进目录?
  
张建国:2016年,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成为中国第一处岩画类世遗,对岩画工作者和研究者而言是莫大鼓舞。
  
左江花山岩画属彩绘岩画,用动物的血液与矿物质颜料绘制而成。贺兰山岩画是典型的北方岩画,是原始人类用石器在岩壁上敲磨而成,两者有很大不同。贺兰山岩画具备申遗条件——原始性、真实性、唯一性。
  
贺兰山岩画申遗工作于2004年正式启动,我们一直在做各项准备工作,关键依然是提高岩画的保护和研究水平。
  
中国是岩画资源大国,但岩画研究人员却很少,培养专业人才至关重要。岩画的研究成果也需要向公众传播,让公众树起保护意识,研学游便是成功尝试。今后,我们还需要走进更多学校、社区,让岩画保护理念深入人心。

专家简介:

宁夏银川市贺兰山岩画管理处副主任、银川世界岩画馆原馆长张建国。中新社记者 谢宇 摄

张建国,银川市贺兰山岩画管理处副主任,曾任贺兰山世界岩画博物馆馆长。2001年毕业于宁夏大学历史系,从事贺兰山岩画保护管理工作已20年,先后从事岩画田野普查,完成银川市境内12个山口岩画调查;推动岩画保护现代科技应用,参与贺兰山岩画防洪,危岩体加固及泥石流治理,岩画本体抢救性保护,岩画测绘及数字化留存等保护项目及工程。


编辑:徐文欣
责编:李明阳


东西问 | 盛九元:为何说“台湾人民的代表权”已随联合国2758号决议一并解决?


东西问·中国观 | 杨光斌:为什么说国家治理现代化绝不等于西方化?


东西问 | 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年,中国为世界带来了什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