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东西问·亲历者说 | 谢飞:东方人类从哪里来?

中国新闻社 中国侨网 2022-03-19

考古工作者始终坚信,“泥河湾人”的面世只是时间问题。


作者:谢飞(旧石器考古学家、河北省东方人类探源工程首席科学家)
全文字数:2841
预计阅读时间:9分钟


宇宙起源、生命起源和人类起源是世界三大起源之谜。

今年是“东方人类的故乡”泥河湾考古百年,随着对泥河湾的深入考古发掘,是否意味着推翻了人类起源“非洲唯一论”?

事实上,泥河湾并不是挑战一元论,也不是强调人类起源于此,而是对世界人类起源模式相关的传播路线、不同考古学文化的辨识及体质人类学的分析研究,使人类起源理论模式得到更科学全面的诠释。

谢飞 作者供图 

泥河湾是“中国的奥杜威峡谷”

泥河湾地质考察和考古发掘已历经百年。泥河湾前期的科研工作由西方学者主导,是在上世纪初“人类起源中亚说”科考、探险热潮大背景下进行的。后期的研究工作由中国学者完成。

  • 1921年,泥河湾天主教堂的法国神父文森特在泥河湾附近地层中寻找到一批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泥河湾的科学发现当始于是年。


  • 1924年,美国地质学家巴尔博率先对泥河湾进行了短暂的科学考察,将这里的第四纪地层命名为泥河湾层,首次赋予泥河湾科学含义。


  • 1965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王择义等率先发现旧石器时代晚期虎头梁遗址,首次揭开泥河湾盆地古人类活动的面纱。


  • 1972年,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盖培、卫奇开始发掘虎头梁遗址群,这是泥河湾旧石器考古发掘工作的开端。


  • 1978年,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尤玉柱等发现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小长梁遗址,将泥河湾古人类活动推前至距今百万年前的早更新世。至此,考古工作者为泥河湾建立起旧石器时代考古早、中、晚期的基本框架。


《中国新闻》报制图

经过近半个世纪努力,泥河湾的旧石器考古研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

第一,马圈沟遗址的发现,将泥河湾的古人类活动历史推前至距今200万年前后,使之成为“东方人类的故乡”。

第二,于家沟遗址早期陶片的发现,将中国北方制陶业推前至一万多年以前。

第三,构筑起200万年以来旧石器时代各个时期较为连续、完整的考古文化序列。

第四,为中国北方新旧石器时代过渡模式的建立提供了珍贵的科学资料,这里发达的细石器工艺技术直接参与并促进了这一革命性的进程。

第五,泥河湾考古遗址密集、年代跨度久远、文化连绵不断,形成了一条从未干涸、断流的中华民族文化长河,从而享有“中国旧石器考古圣地”“东方人类的故乡”和“中国的奥杜威峡谷”(Olduvai Gorge,位于坦桑尼亚北部维多利亚湖东部,为东非大裂谷中的一个东西向峡谷,长约50公里,深约900米,以盛产古人类化石、旧石器和哺乳动物化石而著称于世界,是世界学术界公认的人类发祥地)等美誉。

泥河湾远古“东方人类”雕塑头像。 张帆 摄

马圈沟遗址发掘将“泥河湾人”推前至距今约200万年

2001年,我领队河北考古工作者在对泥河湾盆地马圈沟遗址进行发掘时,首次发现距今约200万年前古人类进餐的遗迹。这不仅将泥河湾古人类活动历史推前至距今200万年前后,并且首次揭露出古人类餐食草原猛犸象的遗迹和草原猛犸象在考古遗址中行走留下的成排足迹坑。

我们获得的主要考古证据包括:鬣狗和人类吃剩的草原猛犸象破碎的骨骼多属于一个个体,其上保存有古人类割肉取食、敲骨吸髓时石工具留下的刮削、砍砸痕迹;散布的石制品断面新鲜,很多可以拼合成较大的石块,表明它们是被人类搬运至此,并在现场生产石片,加工修理成石器等。

在世界旧石器时代考古遗址中发现完好的草原猛犸象足迹,马圈沟尚属首次。这在学术研究上改变了草原猛犸象的起源地,证明其并不是在距今80万至120万年前起源于欧洲,而是在距今200万年前后起源于亚洲的泥河湾。

马圈沟遗址文化遗物分布图

泥河湾并未推翻“人类起源非洲说”

考古工作者对泥河湾的发掘,在东非之外找到了地球上第二个200万年前的古人类活动遗迹,但这并不意味着推翻了人类起源“非洲唯一论”。
“人类起源非洲说”最初由达尔文依据生物进化论在一个半世纪以前提出,尽管并不是板上钉钉,但至少是国际科学界普遍接受的人类演化模式。

关于非洲之外所报道的距今200万年前后的考古遗址屡见不鲜,在中国也不止泥河湾一处,甚至有的遗址被认为超过200万年。但泥河湾的考古遗址密集,时代俱全,文化序列清晰、连贯,具有广泛的国际认知。

泥河湾蕴藏着世界东方人类及其文化发生、演进的近于完整的发展轨迹,为东北亚地区提供了最早、最可信的人类生存证据,也为中国猿人及其文化找到了源头和去处。近年来,泥河湾的研究工作主要是“东方人类探源工程”,意在立足世界东方,特别是东北亚地区,试图阐释这里的人类及其文化发生演变的轨迹,为解开世界人类起源之谜提供可靠的科学证据。

泥河湾并非是对“人类起源非洲说”一元论提出挑战,也不是强调人类起源于泥河湾,而是对世界人类起源模式相关的传播路线、不同考古学文化的辨识及体质人类学的分析研究,以使人类起源理论模式得到更科学全面的诠释。当然,在现代人类起源研究方面,泥河湾的考古资料也非常值得重视。

“泥河湾人”面世只是时间问题

泥河湾两个考古遗址曾发现过古人类化石,其中侯家窑遗址出土的20件包括牙齿和头骨碎片在内的人类遗骸最为重要。尽管其年代较晚,距今约十多万年,但在中国古人类学研究史上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遗憾的是,迄今为止,社会期盼的、考古工作者梦寐以求的超百万年的“泥河湾人”还未被发现。原因在于,一方面,泥河湾的考古遗址大都属于露天遗址,早期的人类生活栖息在泥河湾湖滨地带,其死亡后的遗骸或被食肉动物吃掉,或被丢弃在荒野,遗骨或经长期风化尽失,或被水流冲走,保存下来的几率很低。另一方面,遗址没有展开过大面积发掘,人类化石发现的机会也很少。

但考古工作者始终坚信,“泥河湾人”的面世只是时间问题,人们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泥河湾旧石器遗址分布简图

中美泥河湾联合考古影响不可估量

泥河湾考古可谓中国考古百年的一个缩影。

改革开放后,中国国务院批准的第一项涉外合作考古项目就在泥河湾,即1991年至1992年泥河湾东谷坨遗址的中美合作研究。其所取得的成绩对中国旧石器考古的影响不可估量。

中美学者通过合作发掘研究,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有了广泛交流。通过在泥河湾的亲身经历,美国学者承认了泥河湾旧石器考古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对早更新世旧石器遗址及其年代的认可。

与此同时,中国学者系统地掌握了科学的田野发掘技术和实验分析方法,在旧石器考古学理论与方法上,基本实现了与世界接轨。一批德才兼备的中国年轻学者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严格训练,其田野和室内研究的基本功也更扎实。

河北师范大学泥河湾考古研究院供图

泥河湾保护开发意义重大

首先,继续实施泥河湾东方人类探源工程,调查、发掘和研究工作力争取得重大突破,使其真正成为探寻东方人类乃至世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科学圣地,成为河北省乃至中国的历史文化名片。

其次,通过泥河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使之成为科研、教育、科普、宣传、展示基地,成为独具特色的世界文化遗产地,成为文化遗产保护工程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惠及民众的典范,成为能够全面展示东方人类发生、繁衍、演进的宣传教育基地和观光旅游目的地。

泥河湾有打造独具特色、世界一流的远古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天质,对于第四纪地质学、古人类学和旧石器时代考古学为特色的超大型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意义十分重大。

作者简介:


谢飞, 1953年生,河北省安新县人。1979年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古生物地层专业毕业,1982年获得北京大学理学硕士学位,同年分配到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现为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从事旧石器时代考古研究工作。曾任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所长,河北省文物局副局长。在泥河湾马圈沟遗址发现的重要远古人类餐食活动遗迹和完整的草原猛犸象足迹坑及大批文化遗物,将泥河湾及其华北地区古人类活动推前至距今200万年前后。现任河北省金石学会会长,省文史馆馆员,河北省东方人类探源工程首席科学家。


编辑:韩辉
责编:李明阳


美国11月8日将重新开放,旅客入境有哪些要求?


真正的抗新冠特效药来了!疫情结束还远吗?


东西问 | 于钱宁娜:如何看待美国华人社区的次生文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