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古代奥运到北京冬奥,和平基因为何始终传承? | 东西问

中国新闻社 中国侨网 2022-03-18


在世界面对诸多纷争和新冠疫情肆虐的当下,北京冬奥会将是展现人类团结、韧性和合作价值的宝贵契机。
中新社记者:邢翀 张蔚然
全文字数:2682
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


体育是人类的共同语言,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总章程《奥林匹克宪章》多次强调建立和平、更加美好的世界。从古代奥运到北京冬奥,和平基因一直蕴于奥林匹克精神之中。

 

从人类文明史视角看,奥林匹克为何始终传承和平基因?以体育为媒的东西对话对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有何启示?中华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有何共同语言?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北京(人文奥运)研究中心研究员高富贵日前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对此作出深度解读。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古代奥运会历经1170年,举行290多届。如今现代夏季奥运会已举办32届,第24届冬奥会即将在北京开幕。以奥林匹克为代表的体育精神为文明发展丰富了何种内涵?

 

高富贵:关于古代奥运会的传说很多,但各界对奥林匹克精神的认识相当一致,即公平竞争、崇尚和平、提升健康。或许是受神话影响,古希腊人民通过竞技运动表达对英雄的崇敬。文艺复兴运动后,古代奥运会对人自然特性的肯定与启蒙精神互相激发,引发了时人对古代奥林匹克精神的探索。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顾拜旦思考恢复奥林匹克运动时,正值西方殖民运动高峰。虽然现代化浪潮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技进步和人类交往,但也出现了基于现代民族和国家体系所必然带来的、对于后发性现代化国家的主权侵略和资源掠夺。

 

1月15日,迎冬奥·美在逐梦——中国美术馆藏体育题材美术作品展上的雕塑作品《微笑的顾拜旦》。中新社记者 满会乔 摄 


顾拜旦在《体育颂》中高歌:“啊!体育,你就是正义!你体现了在社会生活中追求不到的公平合理”。这说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从一开始就体现出有识之士对西方文明内在矛盾的反思,试图从古代奥林匹克精神中吸取多元文明和平共存的智慧。

 

由此可见,从文明史的角度看,奥林匹克运动虽然起源于希腊,但从起始就呈现出足以成为人类文明基础的价值观,反对霸凌、掠夺和对弱小民族的歧视。奥林匹克运动旨在超越国籍、民族、政治、宗教、肤色和语言的限制,促进人类社会和平、团结、友谊和进步。

 

中新社记者:现代奥运会将奥林匹克宗旨与“休战”传统合二为一。第7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奥林匹克休战决议,呼吁以和平和外交手段解决冲突。奥林匹克为何始终传承和平基因?

 

高富贵:和平是全人类共同愿望和追求目标。无论是从起源、宗旨、精神还是目标来看,奥林匹克运动的每个细胞都渗透着和平基因。

 

古希腊时期每当举行奥运会,城邦之间必须停战以便各地运动员参加比赛,并允许各地观众前往观赛,违反者将被禁止参赛。“神圣休战”充满了饱受战乱之苦的人们对和平的渴望。现代奥林匹克同样诞生在受战争威胁的环境中,因此奥林匹克运动一直把谋求人类和平的崇高理想作为自身追求。换言之,缺少了和平的因素,奥林匹克运动就会失去光彩。

 

顾拜旦把现代奥运会的主要宗旨确定为“和平、友谊、进步”,把国际体育比赛称为“未来的自由贸易”,将运动员称为“和平的使者”。体育运动作为人与生俱来的权利必须为所有人享有,这是人类追求本能体验的努力。奥运会为人类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沐浴和平的精神家园。

 

古希腊人通过“神圣休战”来呼唤和平,通过举行奥运会强化城邦间交流。现代奥运会则主张加强国与国之间交流、人与人之间理解,通过团结精神和乐观主义构建更加和平美好的世界,奥林匹克运动追求和平是其生存和发展的灵魂。

 

在世界面对诸多纷争和新冠疫情肆虐的当下,北京冬奥会将是展现人类团结、韧性和合作价值的宝贵契机。正如北京冬奥会主题口号“一起向未来”所昭示的,大家应该在奥林匹克旗帜下团结合作、共克时艰,点燃属于人类的希望之火,一起迈向未来。

 

2021年9月17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主题口号正式发布——“一起向未来”。中新社发 北京冬奥组委 供图


中新社记者:2021年,国际奥委会决定在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之后,再加入“更团结”。奥林匹克运动倡导和平与团结,对人类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有何启示?

 

高富贵:“更团结”的加入体现出国际奥委会在全球性挑战下对人类和平发展的再思考,为奥林匹克运动赋予了新内涵,呼吁全人类作为共同体团结起来。

 

奥运会作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能够把不同国家聚集起来的赛事平台,无论在规模还是水平上,对国际社会的感召力有目共睹。全球化在带来更多接触机会的同时,不同族群、不同的文明之间的误解和对立也日趋尖锐。在共识危机前,奥林匹克运动已不再只是竞技赛场上个体和群体荣誉的展现,更被赋予人类作为命运共同体不屈服的意义指向。

 

2021年7月20日,国际奥委会第138次全会在东京举行,经投票表决后,同意在“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格言后加入“更团结”,这是奥林匹克格言100多年来首次修改。图为东京奥运主新闻中心播放的全会画面。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


此外,在疾疫共识危机背景下加入的“更团结”,也是倡导人类与自然作为共同体的“更团结”。比如多届奥运会都曾呼吁“绿色奥运”,这种可持续办奥理念体现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

 

中新社记者:近年来随着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奥林匹克文化多元化进程加快,以体育为媒的东西对话对于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有何启示?

 

高富贵:西方国家对奥林匹克运动发展起到很大推动作用,奥运会运动项目大多起源于西方,现代奥运会、冬奥会也大多在西方国家举办。

 

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参与使奥林匹克文化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增加了奥运会的观赏价值和吸引力,体现出对多元文化的兼容和尊重。

 

比如北京奥运会上,中国歌手刘欢与英国女歌手莎拉·布莱曼共同演唱主题曲《我和你》,不仅体现东西方文化结合的“国际范”,也体现北京奥运会希望借此推动“同一个世界”的期许。

 

2008年8月8日晚,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国家体育场——“鸟巢”隆重开幕。刘欢(右)和英国著名歌手莎拉·布莱曼在开幕式上演唱《我和你》。中新社记者 任晨鸣 摄


在以体育为媒的交流中,奥林匹克运动对普遍性的推崇绝不意味着标准化、现代化或单一化,更非欧洲化或西方化,而是多元文化互动的过程。

 

中新社记者:从2008年北京举办夏季奥运会到如今举办冬奥会,中华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交流显著增多。倡导和谐共生精神的中华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有何共同语言?

 

高富贵:奥林匹克运动促进了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流和理解,作为“双奥之城”,北京在2008年举办了一届被誉为“无与伦比”的夏季奥运会。北京奥运会提出“人文奥运”口号,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奥运研究中心就是那个时候成立的,旨在弘扬奥运会的人文特性。“人文奥运”就是试图从文化根性的角度总结奥运会的精神,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体育文化如何丰富奥运精神进行探索。

 

2008年8月8日晚,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开幕。绚丽烟花绽放北京夜空,火树银花映“鸟巢”。中新社记者 毛建军 摄


中华民族推崇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当奥林匹克运动自由、平等等核心价值在一些全球化“逆流”中受到冲击,中国正通过举办冬奥会来帮助奥林匹克运动稳固其精神核心。

 

从和而不同理念看,良性运转的社会不可能取决于“一刀切”的价值判断,而是在尊重社会形态多样性基础上探索实现各领域对话的可能。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在奥运会平台上、在同一套规则下开展竞争,说明了人类社会有能力超越区别和差异实现“合一”。

 

中国始终提倡“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以体育运动架起人类共存共享的桥梁,协和万邦的国际观使得体育赛事承载了中国拥抱世界的胸怀,也表达了中国与世界互利共存的立场。中国传统体育伦理思想中的公正、仁爱、友善、诚实等观念与奥林匹克文化自由、竞争、拼搏、开拓、进取、重视个体等理念互补,将进一步促进和丰富奥林匹克精神。


专家简介:


高富贵,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北京(人文奥运)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体育人文社会学、奥运文化研究,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22北京冬奥会冰雪运动普及和发展对策研究”, 参与编著《冬奥项目及观赛指南》《体育与健康》等。


编辑:戴晨
责编:李明阳


中西方“庙会”有何异同?| 东西问


“春节热”为何在海外持续升温?| 东西问


“年味中国”之四:为什么我们还在看春晚?| 东西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