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1》中,导演胡博曾说过:中国人走到哪里,都得想办法种点菜。这话在最近几年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验证。日前,美国《世界日报》报道,华裔民众若善于打理,荒地、阳台或顶楼都可变成“菜园”,尤其在疫情当下还可避免到人挤人的超市购物。在纽约法拉盛的长青公园,一片20平方的荒地被华裔老人申请下来,经过长时间的打理,变成了一块土壤肥沃的菜园。每年只需支付50元的费用,就收获了满满的蔬菜水果。这并不是个例,杨女士多年来在纽约市开办自然农法农耕班,从土壤到气候,再到作物的耕种规律,都成为了课堂上必学的知识。她表示,农耕班在公园里、住宅高楼中都有授课,“高楼中的每一颗种子、每一粒泥土和沙子都是我们坐着电梯带上去的”。自然农耕班老师李先生称,若民众家附近没有现成的土地,可以通过使用肥沃的“活土”,用花盆来种植蔬菜;“最容易方式是去超市直接购买有机泥土,一般十元左右可以买到一袋,适合家庭种植。”其实不光是花盆,对于中国人来说,只要有种子,菜可以种在任何地方。泡沫箱、水瓶甚至是汽车货箱,都可以种菜。正可谓,中国人走哪都种菜,并且在哪都可以种好。不信?你看↓中国家长在耶鲁种菜种上瘾
耶鲁:不要停,肥料管够!
著名的耶鲁菜园,就是中国代表队拿下的成就之一。
这群60多岁的中国老人,本来到这里时照顾在此求学、工作的孩子。闲暇之余,他们将美国名校耶鲁大学杂草丛生的荒地整理出来,种上韭菜、香菜、西红柿以及豆类等蔬菜,这一举动不仅得到校方的支持,也获得了美国网友的称赞。耶鲁校方还为他们提供化肥。
而这些头发花白的家长通过这些菜园吃到新鲜而且熟悉的蔬菜,也以此结识朋友,拓展社交。当时,定居澳大利亚的杨女士把母亲接过来小住,他们居住的别墅中有一片花园。杨女士的丈夫在这里种满了花花草草。闲不下来的杨母也“相中”了这片花园,几个月的时间,她把能拔的花都拔了,能砍的树都砍了,取而代之种满了西红柿、扁豆、香菜、大葱……
可后来,杨女士接受采访时表示,虽然丈夫对母亲在花园里种满蔬菜一事感到惊讶,但现在表示很理解,“一是觉得老太太来我家里带孩子不容易,既然她喜欢种菜,就支持她的爱好。二是我丈夫吃了菜以后,也爱上了自种蔬菜。”去年,一条《一位北大毕业生在加拿大的种菜之路!》的视频在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里爆火,收获了27万次观看。视频中的年轻人名叫董健毅,网名董菜菜,在Youtube上拥有近2万粉丝的他,被称为男版“李子柒”,会种菜的“雷佳音”,而“董菜菜”也火速成为了加拿大种菜圈里的“新晋网红”。2007年,北大本硕地质学毕业时,董健毅做梦也没有想到,10多年后,自己会在加拿大寒冷的黑土地上,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菜农生活。每天天色微亮,先掀开蔬菜大棚上的3吨棉被,给鸡舍里的土鸡喂食;吃完早饭,再打开大棚的天窗通风;然后给蔬菜整枝、打尖、浇水……一天下来,工作时长超过15小时,几乎片刻不歇,晚上倒下床就睡着了。在天寒地冻的卡尔加里,全年无霜期只有100天左右,没人在这样的地方种菜。他仅靠一己之力,搭起加拿大第一座“中国式大棚”。建棚过程险象环生,艰难程度超乎想象,他无数次想要放弃。但是第二天爬起来,又接着干。好在他有一些油田现场施工的经验,碰到困难,总能想出办法。如今,“董菜菜”早已成为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的一个农场主,他把“种地”当成了事业,把田园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去非洲维和,中国官兵们也能实现“种菜维和两开花”。整天在营地里翻腾土壤的他们,曾让临近营地的肯尼亚维和官兵疑惑,却也用收获的果实让当地人民震惊。
据@央广军事 报道,当地的环境官看到后专门带人来学习,他感叹:“在同一片土地上,你们既拥有了森林,也拥有了食物。”而在遍地都是火山岩和沙漠焦土的吉布提,我国军人喜提大西瓜。
在冰天雪地的南极,我国科考队随行医生种出了蔬菜,和队员们在南极吃火锅。有人说:每个中国人的灵魂深处,都藏着对种菜的向往。这是刻在DNA里的“种族天赋”:只要给中国人一个容器,别管花盆,泡沫盒,塑料盆,易拉罐.....都能给你种上一堆的瓜果蔬菜。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中国人对种菜的向往;种菜,是中国人的一种生活态度。
来源:中国侨网综合中国新闻网、观察者网、封面新闻、澎湃新闻、央广军事、英伦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