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让亲生女儿供养买来的“儿子”?这魔幻现实太荒唐。

铭渲 好姑娘光芒万丈 2023-06-20



大家好,我是铭渲。
 
这几天一则新闻在网络上引发热议,把所有人气得够呛,堪称中国特色魔幻现实主义。
 
电影最后继续踏上寻子道路的《失孤》,在现实里剧终:
 
电影的原型郭刚堂在走遍全中国,寻寻觅觅了24年后,在公安部门的专案调查下,依托照片模拟和人脸识别技术,为他找到了被拐卖的儿子郭新振。
 
 
在近日,郭刚堂全家老小兴高采烈地提前收拾家里,准备了厚礼和大红包,终于警方和网友的见证下,和诀别24年的儿子相见。
 
认亲现场,郭刚堂全家涕泗横流,抱着亲儿子嚎啕大哭。
 
母亲抱着孩子哭到不能自抑,根本撒不开手。


比起挂念了自己24年的亲生父母,前不久才得知自己身世的郭新振,显得有些拘谨和无措。
 
电影《失孤》原型人物儿子已找到,这个消息让全国观众替失孤的父母感到欣慰;
 
但表面上的“团圆”掩盖不了光芒背后巨大的阴影,很快的,大众从郭刚堂父子团聚的喜悦中清醒过来,此事陷入了人情、法律、伦理的议题争论中。
 
如同网友评论的那样:“寻子的过程充满了父爱的光辉,找到的结果全是荒诞的现实。”
 
失孤24年终聚首,
但破镜难重圆。
 
1997年9月21日,一场意外改变了郭刚堂全家的命运。
 
那一天,年仅2岁的郭新振在家门口玩耍,遭到人贩子拐卖。在外务工的郭刚堂赶回家里,发现有上百个村民围在门口。
 
得知儿子被拐卖后,郭刚堂如遭雷击,扑通一声当场就给村民跪下了,他跪着磕头,求村民们帮忙找他儿子。
 
 
大家帮忙找了几日,均没有孩子的下落。
 
十月怀胎的亲生儿子被夺走,郭刚堂夫妻陷入了巨大的悲痛和自责。
 
那是网络和侦查技术都还不够发达的1997年,别无他法的郭刚堂丢下了本来颇丰的工作,把家里的一切交托给妻子照管。
 
他骑上挂着寻子信息旗杆的摩托车,在全国每个城市和村落走访,开始了他看不到头的漫长寻子路。
 

放弃所有,做一件不知道有无结果,也不知道哪一日是尽头的事情需要偌大的勇气。
 
郭刚堂夫妻凭借着找回亲生骨肉的一腔孤勇,在痛苦和煎熬中坚持了24年。
 
这24年来,郭刚堂为寻找儿子郭新振,足迹遍布全国31个省份,骑行了40万多公里,生生报废10辆摩托车。
 
 
在这一路上除了寻子无望的痛苦,还有饥寒交迫的困窘。
 
因为寻子没了工作的郭刚堂节衣缩食,在最穷的时候2天没有吃饭,连摩托车加油的钱都没有,饿到极点的郭刚堂走进一家面馆,厚着脸皮向店家讨要一碗面吃。
 
郭刚堂的妻子因为丢了孩子,二十余年来忧思过度,全靠安眠药才能入睡。
 
在丈夫外出寻子的24年里,大部分时间她一个人留守在家中照顾老人孩子,扛起生活重担。因为没有收入,后来再次怀孕带着孩子的她,只能凑合着用馒头蘸酱油勉强充饥。
 
可以这么说,因为24年前的这一个事故,郭刚堂夫妻的一生都被毁了。
 
在这骑行到全国寻子的24年里,他们清空了家里的所有积蓄,还欠下20几万的债务。

 
在采访郭刚堂的时候,他说:“从27岁到51岁,我人生最好的一段时间都花在找孩子的路上了。”
 
善良宽厚的郭刚堂在寻子的路上尝遍绝望,几次熬不下去想要轻生。
 
但这一路上无数陌生人捐钱捐物,伸手拉了他一把,给了他坚持的勇气。
 
 
为了回报这些善意,郭刚堂在寻找自己孩子的路上,也积极参与打拐志愿者的行动,将收集到的其他孩子失踪/被拐卖的信息,反馈给有关部门。
 
在他提供的线索帮助下,公安部门替100多个失孤家庭寻回孩子,成就了莫大的功德。
 
 
郭刚堂夫妻是不幸的,但终究是上天垂怜,最后留给他一点好运气。
 
在有关部门开展打拐活动中,他的案子被列入重点侦查项目。
 
公安部门耗费了大量的警力,依仗科技手段合成了十二岁的郭振照片,拿这个照片用AI人脸识别在大数据库里筛选,把其中上户口可疑的作为重点检查对象。
 
如同大海捞针一样,找到了郭新振。
 
有关部门的科技力量+人力排查,才让郭刚堂夫妻实现了和孩子团聚的梦想。
 
 
原来,24年前被拐卖了的孩子郭新振,在经过人贩子二次转手后,卖到了河南省林州市的一处村子里。
 
据采访称,这户买孩子的夫妻是一户普通的农村家庭,从声称“替姐妹的私生子找养父母”的人贩子手上买来了郭新振。
 
如果真有不幸中的万幸,那就是买家夫妻对郭新振很不错,送他读了大学,拿了编制当了老师;还给他买车买房,准备替他物色对象。
 
而争议正出现在——
 
 
得知自己是被拐卖的郭新振,为了报答养父母的养育之恩,也因为工作都在河南,决定未来留在养父母的身边。
 
失而复得的郭刚堂夫妻不敢祈求更多,表示尊重孩子意愿,能看到儿子健康快乐已经心满意足了,不希望儿子承受第二次伤害。
 
没有人想要苛责这个穷尽人生最好的岁月,奔赴在路上寻子的父亲选择“原谅”和“尊重”。
 
图源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失孤》
 
因为曾经寻觅24年,连孩子的生死都无法预料的失孤夫妻,看到如今的高大健壮,前提光明的郭新振已经觉得是“意外之喜”。
 
郭刚堂本人也渴望回归生活,弥补24年疏忽家庭的愧疚。
 
可以这么说,在是现实中《失孤》的故事已经得到(完整)解决了。
 
但由他的案子所引发的“拐卖儿童”这个沉重社会议题,却不能随着一个受害者家属的团圆而草草结束。
 
 
被拐的孩子郭新振,心疼自己养父母24年的养育之恩,为此要回到买方家庭给买家夫妻养老送终;而苦寻他24载的亲生父母,却只能成为空有血缘关系的陌生人。
 
在替失孤夫妻感到不忿之外,大部分网友只想知道:
 
罪魁祸首的拐卖儿童的人贩子,和买下被拐儿童的买家,到底有受到法律惩治?
 
 
在儿童被恶意遗弃的情况下,养父母的养育行为当然称得上一句“恩重如山”。
 
但如果涉及刑事犯罪也依然无脑强调“养育之恩>生育之恩”,买孩子的人家只需要花一丁点钱,不用承受生育之痛,就能凭空得到一个孝顺的孩子。
 
哪怕在真相大白后,在法律上能逃避刑罚,道德上得到失孤夫妻原谅……
 
那购买被拐儿童,几乎是零成本的好买卖啊!
 
 
而这个闻名全国的案例,也会成为绝佳的人口买卖“宣传广告”,公开告诉所有人:
只要你买下这个孩子,它就是你的啦!不仅不用坐牢,以后就算亲爹妈找上门来,它也一样会为了你放弃它亲爸妈!
 
都说“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保护珍稀动物的时候懂得这个道理,怎么拐卖儿童的时候,却对买家轻轻放过?



郭刚堂多年前在接受采访时说过这样一句话:“拐卖是超越谋杀的一种罪恶”。
 
《失孤》这个故事感动了全中国的观众。
 
但如果不是因为人贩子和买家,那这一个让全国都泪目的悲情故事,从一开始就不会发生。
 
能不能原谅买家,这已经不再是郭刚堂一个人的事情了。
 
大团圆故事背后:
被吸血的“中国姐姐”。
 
上文中我提到一句:
 
郭新振被拐卖后,不幸中的万幸是买家夫妻对他不错,供书教学把他培养成一个大学生,还替他买了婚房和车子……当真是当做亲生儿子一样来养着的。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会觉得“唉挺不错,这家人条件大概挺好的。”
 
但实际上,买家夫妻只是河南省林州市一个乡村里很普通的农户,财务情况并不好。
 
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许多人以为买家夫妻可能是因为身体问题生不了孩子,才铤而走险买一个(当然,这也不是非法买孩子的借口)。
 
结果在记者走访当地后发现,原来这对买家夫妻早已经生下了2个女儿。
 
 
不是无法生育,而是生不了儿子。
 
年逾四十的买家夫妻对“没有儿子”这个事情耿耿于怀,宁可从人贩子手上买来一个男丁,宁可抚育一个和自己在生物学上非亲非故的孩子,也要实现自己“儿女双全”的执念。
 
但其实,更令人愤怒的是:
 
这对年事已高的夫妻在抱养(买)了郭新振后,其实已经没有经济实力,不足以把这个买来的男孩抚养大。
 
所以在抚养郭新振的24年里,买家夫妻的亲生闺女承担了偌大的经济负担。
 
 
这份走访的新闻报道里,记者越描述买家夫妻对郭新振“如何好”,我就愈发替他们两个亲生女儿感到不值——
 
连贫农家庭给养子定牛奶,都值得花费笔墨来吹嘘。
 
我想问一句:“这牛奶这么珍贵,两个亲生女儿喝过吗?”
 
图源:电视剧《都挺好》
 
养子郭新振读大学的钱是两个姐姐打工赚的;他在市区买房买车的钱,有一半以上也是两个姐姐掏的。
 
我想问一句:“两个亲生女儿读过大学吗?家里支持过她们买车买房吗?”
 
图源:电影《我的姐姐》
 
钱钟书在名著《围城》中曾经这样说过:
“运气好的人生孩子第一胎准是女的。因为女孩子长大了,可以打杂,看护弟弟妹妹,在未嫁之前,她父母省得下一个女佣人的工钱。”
 
作为生儿子道路上,不小心生出来的“副产品”,女儿们明明什么也没有做错,仅仅因为生而为女,就成为了父母“没有男孩”的遗憾。
 
养育孩子明明是大人的责任,却总是由“中国姐姐”们扛起了重担。哪怕——
 
那个只是收养回来的,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弟弟”。
 
 
对于某些重男轻女的人来说,身上流淌着自己血液的亲生女儿,比不上非亲非故的,买回来的“养子”。
 
在看到这个新闻细节的时候,我先是愤怒,然后就只剩下深重的无力感。
 
因为这个新闻太过眼熟,它绝对不只是个例。
 
我坐标在广州,2020年3月,广州侦破了15年前的一起拐卖案“2005.1.4申聪案”,失孤父母与被拐孩子重逢。
 
还不满1周岁的申聪,是在出租屋内被邻居伙同两个亲戚强行抢走的。为此,父亲申军良放弃了原本高管的优渥工作,拖着行李箱走遍大江南北,倾家荡产就为寻找儿子申聪的下落。
 
 
同样在路上跋涉了15年后,才终于从警方那得到儿子的下落——
 
当时年幼的申聪被卖到了广州增城的一个村子里。
 
买家夫妻同样早已生下了女儿,但犹嫌不足,哪怕经济困窘也坚持筹钱从人贩子那买回一个男孩,那就是申聪。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重男轻女就是人口拐卖的根源。
 
哪怕是花钱购买一个男孩,也必须要传宗接代,即便不是自己的血脉;
 
哪怕牺牲自己的亲生女儿为奴为婢,做牛做马,也要供养着毫无血缘关系的“儿子”。
 
真是荒谬之极的魔幻现实主义。
 
中国传统崇尚宗祠文化,强调要男丁兴旺,香火鼎盛。但很多时候这些无脑迎合陋习的顽固分子,有了“香火”,却没有了“人性”。
 
到最后,在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我就在想:对于这两个被父母逼着供养没有血缘关系弟弟的“中国姐姐”,我能说什么呢?
 
看了那么多相差无几的新闻,写了那么多大同小异的话题,说到最后,我是很无力的。
 
 
从原生家庭到走出社会,已经形成一整套体系的结构性歧视+剥削下,单独个体的抗议在宏大的颂歌面前都被掩盖。
 
每个被逼着扛起那些本该由爹妈承担的担子的,不走运的“中国女孩”所做出的抗争,都如同愚公移山,动摇不了重男轻女的大厦根基。
 
但即便如此,哪怕每一个人的不忿和挣扎都如此渺小,我依然想要劝一那些被逼着背负起不属于自己责任的女孩儿——
 
离开他们,放过自己,为自己活一次吧。
 
 
像《都挺好》里苏明月那样,选择一条最难也最正确的路:逃离吸血鬼家人,自立自强,为自己争取一个足够掌控自己的人生的结局。
 
这个结局,不是电视剧版《都挺好》那种和“稀泥式”的团圆和谅解,而是原著小说里的那种放下——
“亲情是捡不回来了,大家淡淡如水地交往吧,她不寄予厚望,也不恨之入骨,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她自己幸福就行了。”
 
原著结局中,父兄死性不改,依然撒泼打滚,一地鸡毛。
 
但不重要了,放过自己,走出去,构建自己的生活,不要被对方重新拖入泥沼。
 

者:铭渲,皮实且耐撕的女性主义。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好姑娘光芒万丈(ID:laoyaohuibaofu),微博&知乎&豆瓣@好姑娘老妖

↑向左滑动有惊喜


 也许你还会喜欢 


用你的发财手点个“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