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天台:以生态画笔勾勒现代化和合之城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五水共治美丽台州
《浙江日报》专版刊登
《天台:以生态画笔勾勒现代化和合之城》一文点赞天台为现代化和合之城建设擦亮生态底色诗人说,唯有山水,可以栖灵魂。这句话到了天台,就有了生动的注解:
这里有着一溪两岸的绝美风光,有着古城古寺古道的深厚底蕴。青山、碧水、山林、飞瀑勾勒出“只此青绿”的山水画,展开了一幅现实版的“千里江山图”。
如何把“一时的美”变成“持久的美”,把“生态的美”变成“发展的美”?
近年来,天台县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着力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群众健康的环境突出问题,不断提增升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为“现代化和合之城”建设擦亮生态底色。
2022年,天台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排名再居台州市第一,再夺五水共治“大禹鼎”银鼎,连续6年被省委、省政府评定为美丽浙江建设考核优秀单位。
放眼天台,从始丰溪畔到天台山脚,从赤城的烟霞到石梁的飞瀑,于绿水青山间铺开多彩多姿的生态画卷,美丽生态、美丽经济与美好生活诗意相连,不断勾勒出现代化和合之城的美好图景。
山水唯美
一溪两岸如诗画
春夏之间的天台大地,青山绿水间,万物复苏,显出勃勃的生机。这样的“好山、好水、好生态”都归功于天台人上下一心、持续不断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始丰溪天台段长68.5公里,贯穿天台85%的区域面积,哺育了世世代代的天台人。但曾经,“人溪之争”让母亲河一度黯然失色。
为了让老百姓“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天台开展“铁腕”治水,拆违还溪、还绿于溪,拆除沿线违建,关停周边小作坊、养殖场,恢复沿线两岸绿化、湿地,始丰溪全流域村庄均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
在此基础上建设的“始丰湖公园”,成为市民及游客共享的亲水休闲、漫享时光的原生态城市客厅。湿地沿线村庄“美丽生态”和“美丽经济”两手抓,实现从“花钱治水”到“湿地养民”再到“反哺生态”的跨越。始丰溪湿地入选全省“五水共治”实践窗口。
通过这个窗口,折射出的是天台开展全流域治水的决心。
天台将全县780条河段河沟划分为996个责任网格,探索出了一条以“水质改善”为核心,“十米河长”为载体,“考核问责”为辅助的全位化管理布局,有效解决了“大河有人管、小沟无人问”的基层治水盲区问题,实现县级河道水质达Ⅲ类以上。
同时对境内水质开展全时段、多点位监测,建设覆盖全域的水气声自动监测站,构建“天台绿网”综合协同平台、“智慧水务”综合一体化平台、水域保护多跨协同应用,让治水变“智”水。
“水的问题根源在岸上。通过生态环境领域数字化改革,天台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使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天台县生态环境分局姜健伟局长介绍。
目前,天台开展了“全生态圈”环保大脑本地化建设,100家企业连入台州市生态环境局“一张表”系统,首试“电子眼”对涉VOCs全行业进行实时监管,建设“农废e站”数字化管理平台对农业废弃物实施闭环管理……通过数字化的技术与应用提升全县现代环境治理能力。
接下来,天台将持续推进生态环保“绿网”数字治理建设,提升“生态环境大数据赋能精细治理能力”,建设覆盖全域的全方位水气声自动监测系统、综合协同平台,实现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等全要素全覆盖,形成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
产业富美
绿水青山引客来
天台是全省26个山区县之一。对于天台来说,保护好生态环境只是基础,更重要的是依托优美的生态环境,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
“矿场关停了,环境变美了,游客进来了,我们的家园越来越好了。”始丰溪畔的后岸村曾是远近闻名的“石头村”,上世纪90年代几乎家家做石板生意、当采矿工、吃“石头饭”。然而,村里的生态环境每况愈下。
进入新时代,痛定思痛,后岸村决定转型。清洁家园、村庄整治、农房改造、农民饮用水改造……该村通过打生态牌、吃生态饭、发生态财,唤醒了沉睡的资源,实现了从“卖石头”向“卖风景”的转变。2021年,后岸片区吸引游客超百万人次,村级集体经济从2012年35万元收入增至500万元。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天台以后岸村、安科新村等未来乡村为引领,深耕片区组团发展模式、迭代飞地抱团发展模式,实现新时代美丽乡村从一处美向全域美蝶变、从美丽环境向美丽经济转变。
2017年以来,以建设消薄物业园为抓手,天台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资源统筹,国企牵头、飞地抱团,服务产业、收益保底”的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之路。通过培植一个会下“金蛋”的产业项目,变“输血”为“造血”,每年分红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1500万元,村年均增加收入5.5万元。
有风景的地方就有新经济,有人才的地方就有创新。天台的美,不只是外在,而是生态、生产、生活全方位均衡的美。
白鹤镇是天台传统的袜业重镇。发展之初,白鹤袜业以家庭生产为主,家家户户做的都是最基本的染色、定型,废弃丝织物被就近扔进左溪,加上染袜加工产生的废水,左溪成了“垃圾河”“黑臭河”。
近年来,白鹤镇以治水倒逼产业转型,将袜业制造与文化、艺术、旅游、数字化相结合,2021年市场销售额达到45亿元,全年引进旅游人数达12余万,沿溪有4个村同时被评为“中国淘宝村”。天台成为全国电商百强县前十强,年网络销售额最高达400亿元,数字商贸新业态夯实了迈向共同富裕的根基。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如今的天台,风景串点成线、资源点绿成金、产业蓬勃发展、生活和乐幸福,天台不断践行绿色低碳发展,培育绿色美丽经济,在青山绿水间探寻“致富密码”。
城乡和美
共建共享成风景
天台是和合文化的发源地。它蕴含着人与山水、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生。和合文化的浸润和滋养,为天台提供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养分,诞生了共建共享的生态文化,使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天台人民的自觉。
塔后村是全省首批低(零)碳试点村。漫步塔后村的乡野间,青山环抱、溪水潺潺,无论是屋顶的光伏发电面板,还是路边的太阳能光伏灯,这些生活场景、产业场景、农业场景里,满目皆是低碳元素。
“我们村里积极践行低碳理念,整村低碳氛围浓厚。”塔后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孝形介绍,近年来,塔后村深化全域环境革命,从庭院入手,精准打好治危拆违、污水革命、垃圾革命、厕所革命等系列组合拳,打造低碳村居新名片。
为了培养村民的环境意识,该村还将生态环境保护行动纳入村规民约,积极营造低碳生活氛围,全年开展低碳活动、培训10余场次、2000余人次。2019年—2022年,塔后村人均碳排放量从0.91吨下降至0.68吨,下降率25%,户均收入从3万元提高到3.6万元。
环境保护不仅要内化于心,更要外化于行,需要调动全体百姓的力量。
天台积极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实践体验地,争创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以绿色系列创建为抓手,积极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进校园、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家庭等活动。广泛动员青少年志愿者和社会力量参与保护生态环境,充分发挥党员、工、青、妇环保主力军的作用,努力营造共建共享的社会氛围。
以“志愿汇”数字化应用平台为载体,组织青少年志愿者参加“青春治水”“青年林”等各项重点志愿项目;常态化开展“河小二”治水行动,组建16支“河小二”突击队和5支“小小志愿者”队伍;进一步推进“废品小哥·垃圾分类”行动,组建19支“废品小哥”志愿服务队;加强大中小学生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各学校开展生态文明相关活动29次;发动巾帼志愿者、“三八红旗手”开展绿色家庭创建宣传活动291场次,垃圾分类“巾帼先行”行动312场。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围绕浙江提出的“加快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和美丽中国省域标杆”的目标,天台将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打造人民普惠有感的优美生态环境,为现代化和合之城建设生动展现生态价值多元转化的绿色共富“新画卷”。
◆ 2022年,天台环境空气优良率98.1%,PM2.5年均浓度22微克/立方米。
◆ “水十条”考核断面(里石门)水质达Ⅱ类,出境断面(百步)水质达Ⅱ类,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 获批全省首批“无废城市”数字化改革项目试点。
◆ 获批3个低(零)碳乡镇、7个低(零)碳村试点,试点数量居全省第一。
◆ 创建风貌样板区,始丰-平桥县域风貌区完成省级验收。
◆ 后岸村、安科新村被列入浙江省第一批未来乡村试点,张思村、始丰源村被列入浙江省第二批未来乡村试点。
◆ 完成市级星级美丽乡村69个,其中五星级美丽乡村4个、三星级美丽乡村11个和一星级美丽乡村54个。
编辑 | 颜杭琪 审核 | 胡爽 签发 | 王嘉伊
吴晓东督导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由表及里标本兼治 建设绿色宜居生态家园
投资超30亿元!台州一地治水有“大动作”
时刻守护“台州蓝” | 台州市新能源替换补助“又双叒叕”来了!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