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金农深耕农村金融 实现土地经营权供应链金融
近年来,随着国内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农业化的不断变化,农村劳动力向城市逐步转移,农业物质技术含量不断提高,这对于农户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流转明显加快。同时,这也证明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这也是农村经济的发展趋势。由此证明,土地承包流转显然有利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也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更有利于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利局面。
事实上,由于我国大多数地区的小规模农业生产的模式,导致国家粮食采购价格比国际粮食价格都要高,但在我国目前的国情下,若农产品降价只会损害农民利益。如果生产力和机械化不能达到标准,最终将造成农副产品的利润降低,则会带来一系列的不良效应,极大可能打击农民的生产热情,对我国农业的长远发展极为不利。
作为国内领先的专业三农金融领域的共享金融科技平台的沐金农就是以粮贸场景入农,其创始人王曾表示说,对与农村而言,粮食销售渠道是农民关心的问题。由于农村粮食的销售出路问题,也就引发了粮贩一说,粮贩从农民那里收购粮食,也算是农村的经纪人,农民有求与这些人,而他们对农村市场也了解当地每家每户的情况。沐金农就是要从这些粮贩合作,因为他们活动与农村产业链的上线游,对于农村市场有一定的把控力,而且,这种模式能在全国快速复制。
目前,中国有2000多个县,8亿多农民。据央行统计,截至2014年底全国涉农贷款余额23.6万亿元,占贷款总比重的28.1%,其中农户贷款余额5.4万亿元,农村的金融市场仍具有非常大的拓展空间。
实际上,农村市场一直缺乏传统金融体系的支持,而农村金融体系的供应、需求不平衡,导致资金不能有效的供应。对于农村家庭的金融需求,业界似乎已经达成共识,事实也证明农村金融痛点多多。银行、农信社等具有专业风险管理能力的金融机构,难以为农村提供持续有效的融资服务,主要原因在于农民贷款往往单笔金额小,普遍缺乏有效的抵押物,贷款逾 期、损失风险大,贷款利差难以覆盖成本。但如果把坏账损失计入贷款成本,大幅提高贷款利率,农民越可能还不上,越难借,这就造成了恶性循环。
随着普惠金融政策的陆续出台,“互联网金融+三农”市场让众多金融平台都瞄准这片互联网金融新蓝海。其中包括成立于2014年的沐金农,自上线以来一直致力专注三农金融领域,并采用荷兰合作银行的技术,希望在资产资源占有、收入、生产经营技能、二三产业融合、还款来源多样化等多个角度选择最优质的TOP 20%-30%的农村家庭以及适度规模的经营主体切入。
来自金融行业的专家分析说,要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还要依靠土地金融。探索农村土地供应链金融服务。即以产品为切入点,将整治、流转、收储和开发各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合理、完整的土地供应链和土地金融平台,规范操作。只要更大规模的土地流转,并且有充足的资金支持,现代化、专业化的农业生产才能最终建立。对于农民来说,农村土地金融的发展,事实上就是帮助扩充未来农业生产的利润,最终实现农民增收。
国内最早涉及土地经营权抵押项目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也就是了沐金农了。
2015年9月,沐金农发布了第一笔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项目,这是自2015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的指导意见》以来,互联网金融史上第一笔土地经营权抵押单款,该借款农户来自黑龙江齐齐哈尔市,该市也是中国第一个确权颁发农村土地经营权证的地方。
沐金农的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方式,打破了长期以来金融机构抵押物固定、服务方式单一的传统模式,拓宽了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和服务领域。同时,随着现代农业的加快发展,进入“三农”领域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不断增多,以沐金农为代表的金融服务机构在贷款额度、利率、审批流程等方面不断进行完善,促进“三农”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沐金农的首笔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项目的农户,最近已准时完成还款。此项目经历了整个贷款还款周期,标志着该平台的土地金融产品试行成功,在业界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开创了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模式的先河,填补了三农互联网金融在该领域的空白。
正如沐金农创始人王曾所说,操作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必须要坚守几个原则:“第一,保留土地性质原则,坚守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的底线。第二,自主自愿原则,切实尊重农民意愿,“两权”抵押贷款由农户等农业经营主体自愿申请,确保农民群众成为真正的知情者、参与者和受益者”。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沐金农一直以来致力于打造三农金融领域的细分化、垂直化的互金平台。而创始团队就对三农金融问题以及趋势有着深刻的洞见,一直长期商业化、系统化探讨以及解决中国三农金融问题,为中国三农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试验样本和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