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T’OU-SÈ-WÈ丨土山湾,海派黄杨木雕发祥地

土山湾,地处徐家汇南端,这一带原来是肇嘉浜和蒲汇塘两条河流的交汇处。1836年,时任江苏巡抚林则徐兴修水利,下令疏浚河道,将淤泥堆积在河湾处,因而得名土山湾。百年时光里,于此创办的土山湾孤儿工艺院,无意间掀开了中国近代文化史上重要的一页。


海派工艺美术之源


上世纪初,各地工艺美术艺人看好上海,便纷纷前来谋求发展,将传统工艺与创新意识融会,便形成诸多海派工艺美术。

海派黄杨木雕,是由土山湾孤儿工艺院收养的徐宝庆在接受西方艺术基础上创立的,土山湾是海派黄杨木雕的发祥地。


海派黄杨木雕



黄杨木雕,是以黄杨木做雕刻材料的民间工艺品,它利用黄杨木的木质光洁、纹理细腻、色彩庄重的自然形态取材。黄杨木料为乳黄色,作品上漆初呈姜黄色,后变橙黄色,时间愈久,其颜色由浅而深,逐渐变成红棕色,给人以古朴典雅的美感,更是珍贵。

海派黄杨木雕是上海市的地方传统木雕艺术。徐宝庆所创作的“海派黄杨木雕”,将西方的素描技法、解剖知识和雕塑技巧与中国传统的雕刻技法相互结合,融会贯通,使之更具表现力。


徐宝庆与土山湾之缘

法国修士潘国磐在指导小徐宝庆木雕技艺

徐宝庆生于1926年,浙江台州县人,家境贫寒。出生后便屡遭不幸,1岁丧父,3岁丧母而成为孤儿,后由祖母送他进上海南市普育堂。1933年, 他7岁时又被送进徐家汇的土山湾孤儿工艺院,在那里一共呆了近二十年。

小徐宝庆学艺场景雕塑

土山湾孤儿工艺院设有多种传习所,由外籍教师任教。孤儿从小开始学徒,一面读书,一面学艺。徐宝庆先后学过绘画、家具、乐器铜管制作、雕刻等。最后对木雕产生浓厚的兴趣便专攻此艺。


这里的桌椅和工具都是徐宝庆用过的

良好西方艺术教育,绘画雕刻基础扎实

徐宝庆学艺受到良好的西方艺术教育,绘画师承日本美术家田中德先生,雕刻师承西班牙雕刻家那勃斯嘎斯。当年的《丰收》《骑术》《牧羊》等作品,显示了他扎实的素描功底,突出主体形象而简略背景的手法,也为他设计木雕奠定了基础。1944年底,徐宝庆以优异的成绩学艺满师。满师作品《解剖人》,无论从整体比例还是局部结构,都充分体现他的木雕技巧和对人体结构掌握的高超程度。


艺术风格融贯中西,海派黄杨木雕登场

在土山湾工艺院满师后,徐宝庆一直留在土山湾雕刻,直到1950年他才离开,也是最后一个离去的职业雕刻家。此时,他的木雕艺术已步入辉煌。1945年举办“宗教艺术展览会”,他参展的《圣母子》《圣家族》等作品引起了轰动,还被用作《传教报》封面。

抗战胜利后,来土山湾的人多了,他的木雕最受欢迎,经常被争购一空。这一时期他的木雕艺术个性鲜明,雕刻载体更多地采用质地坚密的黄杨木,题材也不局限于《圣经》故事。自此,艺术风格融贯中西,注重反映现实生活,以表现风趣幽默的儿童题材为特色的海派黄杨木雕,成为了中国工艺美术界的一个优秀门类。1958年,徐宝庆应聘进入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2005年被评为上海工艺美术大师。

赏析他的雕刻艺术不难发现土山湾的烙印。2003年出版《黄杨木雕第一家》,其中耶稣背十字架、圣母抱耶稣、耶稣逃难、若瑟等《圣经》题材的作品,占了木雕部分版面的20%。


海派黄杨木雕大师后记

整天伏案雕刻,是在土山湾时养成的习惯,晚年徐宝庆身体很不好,患有心脏病、高血压、关节炎等,有时痛风发作,就用冰冻肉块包裹在红肿的手臂上继续雕刻。2002年,徐宝庆还因心肌梗塞接受支架手术,但他从来不主动去看病,每天晨起后即戴上围单,立刻进入工作状态,一天总要工作10个多小时,这是年轻人也难以做到的。


2007年12月8日清晨,82岁的徐宝庆正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因脑溢血突发倒在了工作台上。从此,他再也没有清醒过来。令人吃惊的是,发病的前一天晚上他还雕刻到深夜12点半。徐宝庆于2008年1月11日逝世,由他创始形成于土山湾的海派黄杨木雕,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土山湾博物馆


地址:徐汇区蒲汇塘路55号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 9:00-16:30(16:00停止入内)



◆ 编辑丨HA.z


徐家汇源景区“源”文精粹回顾


土山湾孤儿院百年前教育理念竟已如此先进!

这里的工艺场实力洋气!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注ID:XujiahuiOrigin

欢迎留言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