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博物馆日丨云游上海交通大学,穿过一座古朴校门,飞越百年历史风云
云游徐家汇源系列,带你云游徐家汇源景区内场馆,深入了解历史人文,分享趣闻轶事。屏幕前的你,就是坐在第一排中间位置的超级VIP!
这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个跨越三个世纪、保留发源地与早期办学地的高等学府所在地,这里的校园内现存早期建筑是近现代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并已被列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座“神奇”的高等学府,就是坐落在徐家汇源景区内的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
在5·18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徐家汇源景区特别邀请你和我们一起,在云端走进这样一座“建筑博物馆”,聆听建筑背后的故事,校园内的老图书馆是怎么“摇身一变”成为了校史博物馆?华山路老校门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旅程即将开始,你准备好了吗?
旅程
1896年,盛宣怀奏请清政府同意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前身),是为近代最早由中国人创办的两所大学之一。交通大学早期建筑包含:老图书馆、新中院、中院、新上院、工程馆、科学馆、北四楼、执信西斋、文治堂、总办公厅、体育馆、新建楼、盛宅、华山路校门、史穆烈士墓、五卅纪念柱,共计16处文物本体。>>百年交大,上海的又一座“建筑博物馆”
南洋公学诞生于1896年,建校时学校大门选定在校园的东南角,门前有徐家汇三条主要河道之一的李漎泾流过。河上原有一座木桥,称为校门桥(现已不存)。过了桥,就看到了当时的校门——四柱三门的木牌坊,明间门楣上写有校名“南洋公学”。
1926年,交大30周年校庆之际,校友们捐资建造了一座钢筋水泥桥,取代了原来的木桥
在通常意义上,牌坊是古代建筑中引导空间的一种非功能性建筑,占地小、视觉通透、装饰性强,但其本身并不是建筑群体中的正门。
1935年6月,交通大学仿古宫殿式校门落成典礼,左起:张廷金、黎照寰、吴培初之女、裘维裕
直到1935年,学校的新校门落成,其式样仿旧京宫门式样,古色古香,朱户碧盖,琉璃瓦顶,颇为美观,整座校门给人以威严和庄重之感。
上世纪30年代后期交通大学校门
上世纪60年代校景:交大学子步出古老的校门
至今,华山路老校门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就是这座校门,掩护交大的爱国革命师生,与门外要来抓人的反动派装甲车、荷枪实弹的军警对峙;就是这座校门,曾被日本军队的铁蹄闯入,校园一度成为侵略军的占领区;就是这座校门,最早迎接了解放上海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让交大成为解放军指挥解放上海战役的临时指挥所之一。还是这座校门,每年要迎接成千上万的学子来交大求学,每年送走成千上万学成的人才走上建设岗位。还是这座校门,迎来一批又一批教授专家、社会贤达、企事业家,还有海外侨胞、外国友人的访问、讲学。
钱学森就读期间交通大学校门
自1896年交大前身南洋公学创建以来,徐汇校区上院、中院、南院、新中院、金工厂等教学实验设施陆续建成,唯有图书馆一直没有独立的大楼,只有一大间设在上院底楼的藏书楼。后图书不断增加,旧式藏书楼就已无法容纳。因此,筹设独立的图书馆势在必行。
上海交通大学老图书馆由毕业班的同学发起,社会各界共同捐资而建,建成于1919年,至今仍是校园内一道靓丽的风景。这里既是藏书看书之地,也曾是上海乃至全国各种工业展览会的重要展馆。
1921年交大图书馆
图书馆内景
1995年老图书馆照原状大修后,楼内新设校史博物馆,保留着百年交大最珍贵的历史记忆。校史馆于1996年4月8日百年校庆之际开馆。
第一展厅为校史基本陈列,分为“肇基南洋”“东方MIT”“弦歌不辍”“服务大局”“ 建设一流”五个部分,以照片、档案史料与文物、图表、艺术作品、场景复原等多种方式有机结合,以史为经、以事为纬,主要展示交大从南洋公学至今的发展历程。
上世纪30年代的交大图书馆阅览室
1933年盛宣怀后人捐赠交大《古今图书集成》
现藏于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
第二展厅为专题展厅,分为“海上翘楚”“交大之光”“大学精神”三个部分,主要通过照片、文献、实物、多媒体等,展示120年来在交大求学或任教过的校友以及他们学研丰硕成果、精神文化传统。
图书馆主任杜定友(1925-1927年、1929-1936年在任)
- TIPS -
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
地址:华山路1954号
*友情提示:疫情防控期间,进馆(园)注意事项,以场馆现场要求为准。
◆ 编辑丨HA.z
◆ 图片、资料由上海交通大学档案文博管理中心提供
长按识别上方二维码
即可跳转进入景区微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