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乖孩子是父母的耻辱

2017-07-26 国馆 静仪文化

点击上方“静仪文化”关注我们

给你更多精彩

让生命自由地去向她想去的地方吧!

不必担心,

她自有力量。


你知道吗?

不听话的孩子,更有出息。



1



绝大部分的父母都喜欢「听话」的孩子。


小到衣食住行 ——


“听妈妈话,今天天冷,再穿一件!”

“可是我不冷......”

“妈妈说冷就冷,听话!”

“好吧......”


又或者是 —— 


“宝贝,听妈话,喝了这碗汤。”

“可是我不想喝......”

“瞎说!这汤有营养,亲妈还能害你?快趁热喝了。”

“好吧......”



大到人生十字路口的重大选择,择业择偶 ——  


“你听妈妈的话,回老家考个公务员。”

“可是我想去上海看看......”

“上海有什么看的,房价那么高,压力那么大,你受的了吗?听话,回来。”

“好吧......”


又或者是 ——  


“那个女生不错,就她了吧!”

“可是我对她没感觉......”

“你要什么感觉?过日子就得踏踏实实的,你们年轻人都太浮了,听妈的话,妈是过来人。”

“好吧......”



在这种「听话」式教育下,

孩子终于变成了你满意的模样:

吃了你爱吃的东西,穿了你觉得要穿的衣服;

找了你觉得好的工作,干了你爱干的事;

最后,娶了你喜欢的姑娘。


可是,

这样「听话」的孩子,真的好吗?



2



作家午妈讲过自家孩子的一件事 ——   

午妈因为工作忙,

总希望孩子能够听话、少闹腾一点。

于是不断给他灌输「听话」的意识,


有一次,幼儿园的老师打电话过来,

说孩子尿裤子了。


午妈很奇怪:孩子都这么大了,

怎么还会尿裤子?


晚上回家一看,果然,

两条裤腿湿了一半。


午妈问孩子:“宝贝,

怎么尿裤子了?”


孩子老老实实地答道:

“中午吃饭的时候,老师给我们盛饭,

我想尿尿,憋不住了就尿裤子了。”


午妈:“想尿尿了,

为什么不告诉老师?”


孩子:“可老师说,

吃饭时不能说话、不能乱下座位,

要不饭就该洒桌子上了,

洒桌上就浪费粮食。

妈妈你不是说过么,

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


孩子一脸虔诚,

午妈一时愣住了,针刺一般。


让孩子听话,结果孩子尿急也硬憋着,

午妈无论如何都没想到会这样。


教育学家李希贵到美国考察时,

发现美国学校的学生上课都非常活泼

甚至有一点乱哄哄的感觉,经常是 —— 

老师的问题在东,而学生的回答在西。

更让他惊讶的是 ——  

即使这样“答非所问、脑洞大开”的回答,

也依然会赢得老师的鼓励。


而中国学校的课堂则完全不一样 ——   

孩子们在课堂上井然有序、毕恭毕敬,

连坐的姿势都是经过训练的,

连举手发言的姿势也是如此工整。


李希贵顿生自豪,放言:

“二十年之后,

中国教育必将迎头赶上美国教育!”


二十多年过去了,

斩获国际各类顶尖级奖项的是美国人,

创立超级跨国型企业的是美国人,

中国学生最想去留学的国家还是美国。


整齐划一的坐姿,整齐划一的服装,

整齐划一的举手,整齐划一的答案。

我们究竟是在培养学生,

还是在培养木头人。

 By 作家张一一 


过分的「听话」教育,

你养大的不是孩子,

而是那个复制你思想执行你指令的木头人。




3


相反,那些看起来「不听话」,

而且经常和长辈作对、特立独行的人,

往往有着非常人所能及的成就。


宋耀如在美国的舅舅茶店里当伙计。

他想去读书,舅舅死活不同意,

宋耀如当即离家出走,

后来遇到查理·琼斯,

更是考入圣三一学院(Trinity College Dublin),

奠定宋家王朝的基础。


《中国合伙人》成冬青两次高考都没考上,

父母让他留在农村种田 ——  

“你啊,这辈子就是这个命。”

他不信命,跪着磕头,

求遍家乡父老,筹得一点钱。

第三次高考,一举考进北京大学。


《恰同学少年》青年毛泽东回家过年,

被他老爹锁在卧室里不准出去,

硬压着他留下来,

继承遗产、结婚生子。

毛泽东趁着月夜,翻墙而过,

自己一个人偷偷跑掉了,

这才有了后来的新中国开国主席。


你看,绝大部分成功人士

在开始做某件事时,都会遇到阻力,

而且阻力,大部分都来自自己的家庭。


太过听话的孩子,

他们的梦想都是因为父母而夭折的。


4


一项普林斯顿的心理学研究实验显示:

不怎么听话的孩子,

相较于听话的孩子,

有几大关键性优点 ——   


     勇气


过于听话的孩子可能是这样的:


“儿子,你听妈妈的话,考公务员没错的。”

“......好......”


不听话的孩子可能是这样的:


“儿子,你听妈妈的话,考公务员没错的。”

“不!我不想当公务员。”


即使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但确定自己不要什么,

并且拒绝父母,还有稳定的工作,

接纳不确定性。

这本身,就是勇气。



      独立


“刀削面要大份的还是小份的?”

“咖啡要大碗的还是小碗的?”

“冰激凌要巧克力味的还是香草味的?”


对于从小听爸妈做决定的孩子来说,

这些问题,也许都是问题。

某一富二代女孩,18岁,

却还是要父母喂饭。


当然,这只是生活方面,

心理方面,太过听话的孩子,

养成的便是一种“奴性心理”。


对父母,像古代臣子对待皇帝一样,

即使独立生活,但心理还是奴性,

遇到关键性的问题,无法决策,

甚至发展成妈宝男。


      责任


太过听话的孩子没有责任意识。


爸妈,你说我是考研好还是工作好?

你们帮我决定。


爸妈,你说我是娶A姑娘好,还是娶B姑娘好,

你们帮我出出主意。


因为没有办法决策,

所以下意识规避责任。



当有父母做“保护伞”时,还能安全生存。

一旦工作,当需要作出决策时,

因为害怕担责任、而不愿意决策,

放弃进阶自己的机会。

不听话的孩子则不然。


诗人汪曾祺说:

“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


自己作出的选择,一样也得为后果承担责任,

久而久之,形成习惯。

因此,不听话的孩子,

往往有很强的责任意识。


“做决策之前,

考虑决策可能带来怎样的后果,

自己能否承担这个后果。”

在我看来,这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


      高逆商


对孩子最毒的三句话:


“孩子你真乖!”

“孩子你真听话!”

“孩子你真懂事!”


没有独立意识,

无法对自己的生活形成决策,

也不敢承担责任。


这样的孩子,到最后

会把所有的问题都推给父母,

也会乐在其中,享受父母对自己的夸赞。



一辈子没什么挫折,

不经历什么大风大浪,如何有强大的心灵,

也就是高逆商。


不听话的孩子,天天被父母批评,

这本身即是一种否定。

而在否定中坚持自己的选择,

这就是高逆商。


俞敏洪第三次高考时,

所有人都否定,他坚持,

最后成功了。


宋美龄嫁给蒋介石时,

家里人都否定,她坚持,

最后成了民国“第一夫人”。


当然,你的孩子

不一定能成为俞敏洪和宋美龄,

但高逆商的孩子,

一般都不会混得太差。


5


为什么有些孩子会这么听话?


也许他是真的很听话,

事事都没有自己的想法,

父母永远是主语。


也许孩子其实有自己的想法,

但每每被父母压制,

也变成了别人眼里的“乖孩子”。


我一朋友就是这样,

私下里聊天挺有想法的。

他经常找我们聊他的创业梦想 ——   


“中国人越来越有钱,肥胖率越来越高,

健身行业一定不会差!

我以后,一定要开一家健身房。”


但在父母面前,言听计从:


“你那个朋友太浪了,少交这种朋友。”

“......好......”


“大学毕业回家工作。”

“......好......”


“不小了,别挑了,找个差不多的结婚吧。”

“......好......”


现在这哥们混到30岁,也老家找了份工作,

一天到晚神情恹恹,对生活也没什么想法。


有些时候,父母的“压制”,

的确扼杀了很多孩子本应该精彩更多的人生。



6


孩子太过于听话,是父母教育的失败。


很多人说:


父母从来不知道我想要的是什么。

他们只知道,

把自己的价值观和梦想放到我身上,

逼着我去做他们觉得「很好」的事情。


如果你的孩子对你言听计从,

多半是你的教育方式有问题 ——  


      没有耐心

一件事情,和孩子有关,

孩子话还没说完,

你先决定了。


孩子:“妈,我想……”

妈妈:“好了,就这么做吧!”

孩子:‘妈,你能不能听我把话说完……’

妈妈:“不用,我这是为你好!


……


“缺乏耐心的父母,

一定不会教育出好的孩子。”


      控制欲爆棚


有人说:“幸福的家庭,

都没有控制欲很强的人。”


同样的道理。成功的孩子,

都不会有控制欲很强的父母。


在百度贴吧看到一个故事:


一高中毕业生考到某211大学,

想去省外的学校上学,多看看这个世界。


父母直接绕过孩子,把学校填在了省内,

还振振有词:“方便爸妈照顾你!”


其实,哪里是“照顾”。

就是控制欲,无法让他们允许孩子出省。


结果这位同学上了省内的学校,

为了报复父母,天天翘课:

“他们选的课,叫他们自己来上。”

自己则逃课去上网。


后来吸毒被抓,

同父母说的第一句话就是:

“现在,你们把我‘照顾’得满意了吧。”



纪伯伦说:“你的孩子,

其实并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当你把孩子对生命的渴望都堵死了的时候,

他们,也就没生命力了。


      缺乏交流


孙晓云说:中国父母最难能可贵的一句话就是

孩子,你自己怎么想。


真的是极少有父母在遇到问题时,

主动和孩子交流。


《小别离》中,

海清给女儿朵朵请了一位英语老师,

立马被朵朵顶了一句:

“妈,你请老师的事情和我商量了吗?

你能不能尊重我一点!”


后来,英语老师教学方法太死板,

朵朵听不进去。

黄磊给她找了自己的徒弟 —— 

一位美女英语老师,周佳成。


周佳成自幼成长在美国,

接受美国活泼的英语教学,

所以她一给朵朵上课,

就直接让她看《暮光之城》的英文版。


这很让朵朵开心,

学习英语的兴趣一下子就上去了。


但这种教育方式被朵朵的英语老师否定了,

海清直接把周佳成辞退了。


朵朵见不着周佳成,又哭又闹:

“你们什么意思啊?

明明和我有关的事,

却从来不问一下我的意见!”


结果,一气之下,

离家出走了。



很多时候,很多事情,

多问孩子一句“你怎么想”,

不仅能避免亲子之间的冲突,

也能训练孩子的决策力。


7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有“六大主张”——  


解放儿童的头脑

使其从道德、成见、幻想中解放出来;


解放儿童的双手

使其从‘这也不许动,那也不许动’

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解放儿童的嘴巴

使其有提问的自由,

从‘不许多说话’中解放出来;


解放儿童的空间

使其接触大自然、大社会,

从鸟笼似的学校解放出来;


解放儿童的时间

不过紧安排,

从过分的考试制度下解放出来;


给予民主生活和自觉纪律

因材施教。



事实上,除了基本的生活纪律和是非,

例如红灯停绿灯行和法律知识

需要让孩子明白并遵守之外,

其他的,都可以让孩子自由发展。


在我看来,

未来的社会之变化将成指数级增长。

只有极少数父母,

能够于变中窥见不变,给孩子良好的教育。



8
父母必须意识到,世界是会变的



很多父母在心理上不愿意承认世界的快速变化,

尤其是很多三四线小城市的父母。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曾说,

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农业社会,

世世代代定居于固定的土地上,

耕读传家,缺乏流动性。


所以,老一辈留下的种田经验

对年轻人有很大作用。


但在一个急速变化的互联网世界,

再持这种思想,

即是迂腐,即是偏见。


凯文凯利(Kevin Kelly)在《失控》中写到:

让生命自由地去向它想去的地方,

不必担心,它有自己的力量。


你无须担心你的孩子去北上广打拼会很累,

他们有自己的生命力。

你无须担心你的孩子婚后会不幸福,

他们有自己的适应力。


当你把自己的担心

变成强制孩子的措施时,

你会扼杀孩子生命许多的可能性。

给孩子品质,而不是金钱


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不是给予无尽的金钱,

而是塑造他的品质。


《未来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谈到:

“无论在哪个时代,

那些富有勇气,独立而善于思考,

且不容易被挫折打败的人,

终归会站在金字塔顶层。”


你看,宋耀如一方巨贾,

但还是让宋氏三姐妹雨天攀岩,

为的就是锻炼他们的品质。


作家陈青青带着孩子跑遍世界的马拉松,

为的也是锻炼他们的品质。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告诉我们

“优秀,是一种习惯。”


优秀的人,干什么行业都会出类拔萃。

因为他们身上有着与众不同的璀璨品质。

培养孩子的“后果”意识



告诉孩子:“你的决定和选择,

会产生这样的后果,

你能承受吗?”


作家陈青青讲过一个故事 ——  


尚年幼的她,每每做了什么选择时,

爸妈总会跟她说:“你考虑清楚了吗?”


她去很远的地方工作,

爸妈说:“你一个女孩子家家,

在外面打拼会很辛苦,

没有家里人的支持,也许很累。

你考虑清楚了吗?”


她辞职到上海来工作,

爸妈说:“你辞掉一份铁饭碗,

去上海,那么大的城市,

那么重的工作压力,

你考虑清楚了吗?能不能承受?”


所以,陈青青一直都有非常明显的后果意识,

即“这件事我选择了,

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我能否承受”。


培养孩子后果意识,很重要,

可以让他们在一生中都免于

因为冲动而做错决定。

让孩子成为他自己,才是最成功的教育。


华裔女作家伍绮诗说:“真正的长大,

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真正的教育亦然。


不是让孩子成为你的复制品,

不是孩子离自己的内心越来越远,

而逐渐变成了父母意志的产物。


是让孩子成为自己,

有自己热爱的工作,有自己醉心的风景,

有自己倾慕的姑娘和男孩,

有自己的梦想版图和星辰大海。


而父母要做的就是:

给他们足够大的喜欢的权利和自由,

让他们成为自己。


这才是成功,也是幸福。





放下你要培养一个“听话的孩子”的执念吧。

一个人,无论想要做成什么,

都需要强大的心理能量的趋势。


而一个被父母一味要求「听话」的孩子,

一定不具备这样的能量。


他什么都做不成,

只会一天一天,一点一点,

渐渐成为一个被动、失却能量的平庸之人。


喜欢这样一段母亲的自白 ——   


我一字一句告诉女儿:

“你不需要听妈妈的话,你只需要听自己的话。”


妈妈希望你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妈妈希望你做每一件事情,都发自你的内心。


妈妈不希望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你。

妈妈相信你所有的选择。

妈妈相信你会为自己的每个决定负责。


你不需要听妈妈的话,

不需要妈妈让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


妈妈不会用听话这个魔咒打磨你,扭曲你。


妈妈相信,听自己的话长大的你,

会更加快乐,热情,

拥有强大到让人震撼的心理能量。




愿你的孩子,也能如此。



作者|国馆:最中国的文化微刊。用文化修炼心灵,以智慧对话世界,在这里,重新发现文化的魅力。国馆2017重磅新书《快乐的人,都有温润的趣味》正火热销售中。


如何爱我们的孩子?推荐课程(点击查看)

1.悠活《如何爱·前篇》父母成长 工作坊(8月18日@上海)

2.悠活《如何爱~幸福人生》 工作坊 古峰 8月19-20(上海)


你可能还喜欢(点击查看):

厉害了!看这位“神经病”老爸如何逆袭


静仪文化

我们走在致力于探索“自我”和 创造“家庭和谐幸福”的道路上!

亲子沟通 | 情商管理 | 家庭关系 

个人成长 | 生命探索 

你的成长,有我陪伴

长按二维码关注静仪文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