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小记|微微辣主讲P.E.T.父母效能训练工作坊
亲子沟通 情商管理 家庭关系 个人成长 生命探索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 静仪文化
我被深深打动了
一天的课程上下来,跟以往参加课程学习的感受的最大区别在于:人一点不觉得累,反而下课了人还处于兴奋状态,有意犹未尽之感。
早上听到一位准讲师分享她在同一个厅参加了工作坊、讲师班、第一次联合教学,说到这个厅见证了她的成长,说到哽咽之处,我也跟着眼眶湿润了。她的这种敞开深深打动了我。
自己也是跟我有密切关系的
最重要的人
第一次分组教学时,在写出跟自己有密切关系的人时,我写了儿子、老公、妈妈、学生、弟弟、弟媳,从秀兰的分享中,我感受到自己也是跟我有密切关系的最重要的人。在这几年的学习中,我感受到当我自己真正地看到自己后我才能看到孩子,真正爱自己后才有能力去爱他人。小组成员在分享自己看到卡片的感受时,我感受到了每个人的坦诚与真实以及整个氛围的开放与接纳。
接纳线如同海岸线
讨论何为“效能父母”时,我接受到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孩子有困扰时给予协助,(2)父母有困扰时能为自己的需求负责,(3)双方有需求冲突时没有输家的解决冲突,(4)充满爱与尊重。微微辣老师讲行为窗口时,让我对此有了新的认识:接纳线是感受线,不是好坏对错线,如同海岸线,随时在发生着变化。另外,虚假接纳行为被归入不可接纳区,内心接纳却表现出不接纳(借机教育)的行为被归入可接纳区,在“无问题区”可以发送预防性我信息以及情感建设(我以前以为在无问题区啥都不用做呢),这几点我以前从没考虑过的。
“咯噔”一下
我很喜欢老师对于“谁拥有问题”的表述,拥有的英文是own,拥有问题的人即为问题的owner——主人,意味着我们不能越界,只能提供协助。我还很喜欢“咯噔”一下,我感觉音同“戈登”,“咯噔”一下的时候,可以停下来区分问题的归属,也是给情绪一个缓冲地带。
“绊脚石”?不一定
关于沟通绊脚石,只有在孩子有强烈情绪时那12种回应才是绊脚石,在无问题区,不一定“绊脚”,在特别危险的情况下,比如老师举的例子,孩子到马路上玩,家长预见到可能出现的危险,而这个结果是无法承受时,发出了命令“回来”,我理解为这是一种“真实”。绊脚石会把对方带离问题核心或者阻碍对方为自己的困扰想出建设性的解决方法。
积极倾听
关于“积极倾听”,我这次也接受到一些新的东西。积极倾听的三要素:同理心、接纳、真诚。
同理心即把自己的一只脚放进别人的鞋子里,这个比喻让我对同理心这个概念更清晰了,即把自己置于他人的位置去感受对方的感受,并没有代入。
接纳即允许,不是允许认同孩子的行为,而是允许他的感受、情绪、想法。曾经我在这块走了一些弯路,理解为认同行为,最后变成了纵容。
真诚,意味着我愿意和你在一起,与你共同面对你的问题。
从老师的分享中,我接受到积极倾听是孩子处于困扰中,父母没有困扰或者父母的情绪强度比较小(父母能够处理好自己的情绪,或者通过面质使自己的情绪温度下降了)时给孩子的一种协助方式。
从老师分享的一个案例中(阳阳在车上跟表述学校的事情后爸爸借机教育),我接受到一个人在同一时刻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情绪感受,父母倾听时可以从当下的或是最近的情绪给予反馈。还有一点很重要,以对方的感受为准,比如你认为一边看手机可以一边对方说话,而对方感受不到你的专注与想要帮他的意愿。
用心而不是用脑去体会对方的感受
在三人小组中分角色去扮演时,我体会到我在倾听两个不同的人的不同的状态。在倾听第一个同伴表述她在工作中遇到那种不信任她的顾客的心塞,我更多地停留在头脑的层面上去“思考”我应该说什么,进行了一小会后我觉得卡壳,不知道要继续说什么了,还发现自己有点小尴尬。在倾听第二个组员表达她的婆婆在不听她的多次劝说,执意要骑电动车去接她已经可以独自回家的儿子,那种担心、害怕、无奈等多种情绪我能感受得到,倾听的过程中,我没有去想我“要”说什么,我“应该”说什么,更多地是去用心去体会。因此,我发现用心而不是用脑去体会对方的感受,才能全然进入对方的位置,才能真切感受到对方的感受。
感谢吴其静的分享!(本文来自于微微辣主讲P.E.T.父母效能训练工作坊(2018.0331~0402)学员分享)
近期课程
征稿啦~
“静仪文化”公众号长年征集自我成长、亲子沟通、使用非暴力沟通的实践经历、及与平台课程相关的分享、体会、案例和故事。欢迎大家踊跃投稿哦~让你的分享惠及更多人!
投稿方式:
请将稿件发送到邮箱:594648209@qq.com
或直接发送至微信:anhong369
我们是以中国文化以人为本的思想和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为理论体系,重视建立健全人格,注重情商的培养,调节身心健康,致力于探索“自我”和创造“家庭和谐幸福”。课程体系由多位名师构建,内容涉及:亲子沟通、情商管理、家庭关系、个人成长、生命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