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速递|邱靖嘉《〈金史〉纂修考》
作者: 邱靖嘉著
¥42.00
发布日期:2017-11-13
中图分类法:K246.404.2
版次:1-1
开本:32开
装帧:平装
版式:繁体横排
千字数:274 千字
总页数:390 页
ISBN号: 9787101127805
丛书名:二十四史校订研究丛刊
作者简介
邱靖嘉,1985年生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师从刘浦江教授。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宋辽金元史、四库文献学、科技文化史。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为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之《辽史》修订项目成员之一。
内容简介
元修《金史》是我们了解金朝历史最基本、最重要的文献,关于这部正史的编纂过程及其史源状况也是金史研究中的基本问题,而欲探明今本《金史》之由來,又必须对金代纂修本朝史及蒙元历次编修金史的情况有清楚的认识。本书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广泛蒐罗史料,就金史纂修的多方面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论述金代的修史制度,其次梳理蒙元时期金朝旧臣及元人编纂金史之始末,复次分析元修《金史》的史源问题,分别对本纪、志表、列传各部分的史料来源情况加以蠡测。
目录
緒論
一、學術史
二、硏究思路與篇章結構
第一章 金朝國史之編纂
第一節 金代修史制度述要
第二節 金實録叢考
第三節 金朝有無紀傳體之《國史》?
第二章 蒙元纂修金史考論
第一節 元好問修史研究
一、元好問與張柔關係辨析
二、野史亭著史考略
三、元好問奏請修史“爲武安樂夔所沮而止”事發覆
第二節 王鶚與《金史稿》
一、王鶚修史與翰林國史院之成立
二、王鶚編修金史的主要貢獻
三、《金史稿》尋踪
第三節 元朝編修遼金宋三史考實
一、屢修三史而未成
二、至正時期的三史纂修
三 、元末修史正統之爭及其餘波
第三章 《金史》史源研究
第一節 前人研究概述
第二節 《金史》史源解析
一、本紀
二、志表
三、列傳
曉山老人《太乙統宗寶鑑》所見金朝史料輯考
附:《太乙統宗寶鑑》所見金朝史料校注
《金史》校注示例
《金史》卷二《太祖紀》校注
《金史》卷四五《刑志》校注
參考文獻
後記
后记
這本小書並非我的碩士或博士學位論文,而是近兩年工作後所寫的一部不大成熟的作品。關於此書撰作之緣起,前文雖已有所交代,但仍有必要在此詳述其原委,追憶恩師。
自2007年起,業師劉浦江教授帶領我等門下弟子修訂點校本《遼史》,並建立了讀書課集體研讀討論的機制。至2013年夏,一百一十六卷《遼史》全部讀完,分卷點校修訂工作暫告一段落。浦江師鑒於這幾年來通過《遼史》讀書課培養學生的成功經驗,擬將這一機制保持下去,遂與我們商議接下來選擇哪部史書或哪一類文獻作爲共同研讀的對象。後經浦江師深思熟慮,最終決定——讀《金史》,並打算仿照《遼史》修訂的工作體例,做一部《〈金史〉校注》。浦江師之所以選定集體研讀《金史》,主要是因爲《遼史》與《金史》是研究遼、金史最基本的文獻,而遼史與金史之間又有着緊密的關聯性,治遼金史者絕不可僅就《遼史》論遼史、就《金史》論金史,而必須貫通遼金,對遼金契丹女真史有整體認識、通盤把握和深入研究,方可立足於學林,而我們這些學生此前皆專注於《遼史》修訂,雖對遼史較爲熟悉,已具備獨立的研究能力,但於金史却十分生疏,對金代的歷史問題和相關學術史缺乏系統瞭解,爲彌補這一短板,浦江師苦心孤詣,遂決定採用做《金史》校注的辦法引導大家進入金史研究領域,打通遼金,成爲能力全面的遼金史學人。由於《金史》的文字內容遠多於《遼史》,故而浦江師準備用比修訂點校本《遼史》多一倍的時間,來讓我們做《金史》校注的學術訓練。當時浦江師與我們談及這一計劃,頗爲興奮,很快就訂立了基本的工作體例,並命我先做兩卷《金史》校注樣稿,拿到2013年秋季學期的讀書課上一起研讀,從而形成一個工作範本,本書所收錄的《金史》卷二《太祖紀》與卷四五《刑志》校注稿就是讀書課集體討論的成果。
然而不幸的是,2014年春,浦江師查出罹患癌症,接受治療,《金史》讀書課隨之中輟。在化療期間,他仍對《金史》校注事宜念兹在兹,並與我談起他早年擬研究《金史》編纂及其史源問題,且已抄錄了一些卡片資料,但後來由於學術興趣的轉移,未能完成這一研究,如今我們研讀《金史》,首先就要弄清《金史》史料的來源問題,於是浦江師特將“《金史》纂修考”這個課題交托給我,希望我能接續他的研究。2014年6月17日博士畢業前夕,我與陳曉偉穿着學位服去先生家合影留念,浦江師當面將其過去收集的相關卡片資料和複印論文全部贈送於我,以供參考,後來又多次通過電話或郵件,叮囑研究中的相關問題。我曾回復說,這一研究涉及的內容頗多,框架較大,不啻再寫一篇博士論文。浦江師遂訓誡道,不要說“盡力而爲”這樣的話,我明白他的意思是讓我全力以赴。受此遺命,我未敢懈怠,在工作之餘,抓緊時間保證“《金史》纂修考”的研究和撰寫,終於形成了這本小書。
本書主要對金代修史制度、蒙元時期的金史編纂和今本《金史》之史源這三方面問題進行了系統研究。其中,自覺前兩部分做得相對比較扎實徹底,而第三部分顯得有些薄弱。實際上,按照浦江師的設想,需待《金史》各卷校注全部完成之後,才能對《金史》史源有最透徹的認識,但這無疑是一項長期而又繁重的工作,僅憑我個人之力恐難勝任,所以只好暫就個人之管見,對《金史》各部分的史源狀況略加分析蠡測,以待今後進一步研究,希望先師不以爲忤。
我在研究生期間,主要研習遼史,但博士論文做的却是中國古代天文分野研究,與遼金史無關,畢業前後又繼而轉入金史研究領域,此皆出於浦江師的精心安排和長遠規劃。因此,在我看來,這本小書可以算作我的準博士後出站報告,只可惜今已無法面呈恩師、恭聆教誨了,深引爲憾。此書有幸出版,本當請浦江師賜序,然即斯人已逝,那就付之闕如吧,有時缺憾也是一種紀念。
本書在研究寫作過程中,承蒙諸位師友給予大力指導和幫助,因人員較多,請恕不在此一一臚列,感銘於心,謹此一併申謝。中華書局總經理徐俊先生欣然同意將拙作列入《二十四史校訂研究叢刊》出版,責任編輯王勖老師爲此辛勤工作,仔細校訂書稿,保證出版質量,提出了不少修改意見,謹在此表示衷心感謝。書中部分章節曾在學術刊物上單獨發表,但後來文字內容又有改動,請以本書爲準。因材料及學力所限,書中想必多有論述不周、史料疏漏、判斷失誤之處,敬請海內外方家批評指教,不勝感激。
學術研究是一項艱辛孤寂的事業,在收穫內心愉悅的同時,也許會犧牲一些生活的樂趣和對家庭的照顧,這需要家人的容忍、理解與支持。故亦將此書獻給我的外婆、父母和妻子,以表達我對家人的愛意與歉疚。
記於2017年3月
改定於4月4日清明
版:曲宇蒙
历史学院本科教学新媒体团队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