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周瑟瑟:我喜欢寂静的状态,但现在还做不到丨实力诗人访谈

2016-10-13 周瑟瑟&花语 中国诗歌网

编者按: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诗歌在一定层面上已经进入了当下精神生活的核心;同时,中国诗歌网不断发展壮大,也让越来越多的实力诗人加入到了中国诗歌网的各大板块。中国新诗走过百年之际,为了展示中国实力诗人的气质和风彩,我们有了这次独家策划,对中国实力诗人进行系列访谈。




周瑟瑟,当代诗人、小说家、艺术批评家。曾任中关村IT企业高管、央视英文纪录片栏目总监,百集纪录片《馆藏故事》总导演,也写字画画,现居北京,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北京诗歌出版中心总经理。著有诗集《松树下》《栗山》等10部,长篇小说《暧昧大街》《中关村的乌鸦》等6部,以及三十集电视连续剧《中国兄弟连》(小说创作)等。曾获得2009年中国最有影响力十大诗人、2014年度国际最佳诗人、2015年中国杰出诗人、第五届中国桂冠诗歌奖诗歌卫士奖(2016)等。主编《卡丘》诗刊,创办卡丘-沃伦诗歌奖,中国诗人田野调查小组组长。


周瑟瑟的诗敏感,语言有突破力。他的艺术视域开阔,能迅速进入主题,开掘同一题材中被忽视、冷落的部分,而且使之有神奇的艺术效果。他的诗中,有一种无法回避的生涩感,有一种只有经过磨擦才能进入其中的关键性的环节,而这一环节,正是一个受过严格专业训练的人必备的素质。

——程光炜


周瑟瑟是个仍能变化创新的诗人。其近作将恣肆的生命气息与鲜明的文化立场融为一体,在深入回溯传统中表现出独立探索现代诗歌前景的勇气,以注重行动的品格促成诗歌与现实的别样关联。这些作品显示出的精神魄力与诗歌雄心远远超出了一己悲欢与个人吟唱。正像他简净内敛的书法融合了古雅情趣与个人心性一样,周瑟瑟的诗也已经破解了传统与创新的难题,弥合了观念与创作的裂隙,从而接近或达到了创作的自由之境。在他的诗中,不难感到某种自信。这种互为体用的自由与自信并非盲目的自我膨胀,而是切实解决了一系列文化困惑之后的实力彰显。

——程一身

 

周瑟瑟的诗有一股迷人的独特调性,它们像一条柔软的蟒蛇,在你不设防的情况下,千丝万缕清凉地缠遍了你全身。当你想面对它,了解它时,你猛然发现,它的面目一瞬十变,逮不着它的真身原形。这是一条九头蛇。这让人吃惊,周瑟瑟的诗中,各种主人翁抑或主语之间往往有暧昧含混的关系,它们似乎可以随时互相顶替,像角色不断交换的幻影。它们像是永恒一体的存在。这可以上溯到古希腊万物想通的精灵信仰,山海经中清宏玄妙的上古灵性,甚至佛经中的同体大悲。

——戴潍娜


周瑟瑟2015年,长沙,蒋一谈摄



周瑟瑟2015年长沙,黄明祥摄



花语:“周瑟瑟不是一个谦虚的种,他不需要谦虚。即使他想谦虚,我们也不会同意。因为他要张扬生命,他要表达,他要卡丘。要无意义地卡丘卡丘!他要有意义的回避……他不怕在孔子面前暴露自己的童贞。”一一这是诗人朱鹰对您的评价,他不断的提及你2005年发起的卡丘,到现在你主编的《卡丘》诗刊,中间的跨度是11年,你始终如一的坚持卡丘,那么,卡丘到底是什么?《卡丘》诗刊的编辑,是从何时开始的?以什么为宗旨?


周瑟瑟

朱鹰是一个有趣的人。但他的赞扬你不能全信。


卡丘只是一个符号,原来我们有很多的阐述,写了好多的理论与宣言。现在我认为卡丘只是一个符号,不要有更多的意义,意义没意义。


《卡丘》编辑从11年前开始,除了编辑民刊,还搞了几年的网站论坛,累得臭死。现在我每期只编15个人以内的作品,并且把当年的大16开本缩小为小32开本,我现在喜欢小众的东西,反对大,反对多。卡丘,现在在做田野调查、现代性启蒙、元经验写作。还是冒似太大了,实际上卡丘重建的是个体的内心。

 


花语:我个人觉着把诗写得好看不难,难的是,在好看的情况下,还有趣,还能让人在趣味中,匝摸出不同的意义并反思,在这一点上,你是高人。因而,张建新给了你这样的评“周瑟瑟的诗给我的总体感觉是诙谐,黑色幽默或深度幽默,我以为,他的诗是一种向生活和生命致敬的方式。他对时代变化有着敏锐的觉察和认知,并有着高超的调侃能力,让人感到滑稽,荒诞,幽默,如冰雪中悲凉的一笑。这样的代表作有《私有制》和《贫困县》,我看过您的《中关村的乌鸦》,看完哈哈大笑,怎么能把诗写到这个境界?

 

周瑟瑟

建新评价准确。你不要表扬我。我就是这样子的一个人。


我在中关村生活了10多年,对于中关村的IT生活很了解,我写的是事实,没有虚构。


生活本身充满了矛盾与趣味,这就是我们11年前提出卡丘时所强调的。写生活本身的样子正是我的方向。



周瑟瑟1994年在武汉书房


周瑟瑟(左),张先冰(右),1992年武汉东湖



花语:您是三十集战争电视连续剧《中国兄弟连》小说的创作者,出于什么创意写了这样一部小说?谈谈它的创作过程好吗?

 

周瑟瑟:这是部赚钱的小说,大众喜欢看。电视剧拍得认真,剧情精彩,演员与导演都很好。



周瑟瑟1990年,武汉,李翼拍摄 (1)



花语:突然有一天,诗坛的百花园里,一下子冒出了一个书画家叫周瑟瑟,他起笔水平就很高,吃瓜群众很惊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练习书法,同时画画的?!

 

周瑟瑟:

这两年才开始画画与写字。有三个原因:


1、我父亲是一位书法家,他离世后我思念他就画画写字。我想把父亲的精神延伸到我的生活里,父亲刚去逝时,我在夜里看父亲的遗墨:“诗硬骨”,我会倍感温暖,这是我父亲重病期间留给我的遗训。


2、我小时候就喜欢书画,中学时还练过,有过一些童子功。


3、前几年我与朋友一起为中国国家画院的画家卢禹舜,还有我们湖南的画家杨福音等多位书画家策展,看多了就想画画了。


周瑟瑟水墨:栗山诗意图(2)


周瑟瑟水墨:栗山诗意图



花语:随着新诗百年的到来,“截句”这个名词应运而生。在包括伊沙、臧棣、欧阳江河等人在内的截句诗丛里,我看到了您的《栗山》,截句到底是什么,在您看来,它是否就是诗的变脸或瘦身短款版夹克?

 

周瑟瑟:

截句是诗人、小说家蒋一谈提出来的。我是应他的邀请写了一部给我父亲与故乡的《栗山》。它是我个人情感最为浓烈,也最为朴素的一次写作。我没有受到截句这一概念的限制,我写我的,反而受到一些读者的认同。截句在我看来就是四行以内的短诗。

 


花语:在这个百草丛生,百花齐放的年代,各种奖项也层出不穷,它们推动着中国诗歌的繁荣和鼎盛,或者虚荣浮夸,但它至少说明,有人愿意为诗歌来买单。您创办了卡丘-沃伦诗歌奖,它面对的授众是哪些人?怎么想到创办这样一个奖?

 

周瑟瑟:

卡丘-沃伦诗歌奖首先是因为有《卡丘》这个民刊,才有这个奖。我的想法是与别的奖要有所不同,不同的是我们奖给的是“寂静诗人”。


我曾在《2015年中国诗歌排行榜》一书里提出了“寂静诗人”的说法,列出了年度10大“寂静诗人”,在后记里我专门描述了他们在诗坛之外寂静写作的状态,并且对他们发自内心的欣赏,今年还会继续重点做这个榜单。


我自己也特别想做一个“寂静诗人”,但我被无形的力量推到一个并不寂静的状态,显得有些打眼,我并不愿意这样。所以,我通过写字与画画让自己的内心获得片刻的寂静。


这个把卡丘与沃伦并置的奖,我的出发点是强调寂静的写作状态。所以,这个奖注定也就是寂静的了,不要像其它奖那样有很大的动静,只是在《卡丘》民刊的范围里对于我们所见到的“寂静诗人”的肯定。每年选出一个人,按我们的想法做,与《卡丘》民刊一起做。



花语:著名音乐人罗大佑曾经在香港开过一个演唱会,叫“搞搞新意思”,这句话,也是罗大佑《皇后大道东》里的歌词。有人给过你这样的评价:“周瑟瑟不是在发现生活中的诗意,而是去创造生活的诗意;他不是去发现生活世界的另一面,而是直接开创了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有巫楚的底子,魅影憧憧;不知今夕何夕,又仿佛是异次元空间。”你有一个身份,中国诗人田野调查小组组长,这,算不算新意思?

 

周瑟瑟:

“田野调查”是一个旧意思,没有什么新意思。当然,诗人一介入就不同了。


三四十年代时,那一代知识分子就这样干过,我们不过在是在步人家的后尘。叶圣陶、梁漱溟、费孝通他们做的才专业。田野调查最早是文化人类学、考古学的基本方法论。我把它用做诗人的自我启蒙与元经验写作的方法论了。


我们的田野调查与前人的方法又有很大不同。


去年我们在北京宋庄进行诗人田野调查,我强调了中国诗人田野调查的五个原则:一、我们要像行脚僧乞食一样走向每一户人家,不要事先联系,更不要有任何准备,但要记录对方的反应、周围的环境与你内心的感受。与被调查者第一时间接触时的体验非常重要,要记住对方的表情变化、动作语言,尽可能不要放过每一个细节,哪怕被拒绝,也是田野调查过程中正常的事情。我们自身的体验与感受是田野调查中最为重要的收获;二、注意用自身的感受去进入一个村庄的地理环境、历史人文,而不必急于收集枯燥的数据;三、要有建立田野调查样本的意识,深入到原居民的起居室、厨房、仓库与后院,感受原居民的生活气息;四、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村落与原居民生活样本调查,获得当下生活的现场感与元经验,试图去回答“传统的现代性”这一命题;五、每一次田野调查都是一次未知的经验,我们不知道将会发生什么,不做任何的预设,只是回到生活元现场,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自我启蒙。



花语:你曾任中关村IT企业高管、央视英文纪录片栏目总监,百集纪录片《馆藏故事》总导演,又是诗人、小说家、艺术批评家、书法家、画家,对于这么多跨界的身份,你更喜欢哪个?

 

周瑟瑟:

反正都不厌恶。我喜欢禅宗,诗与书画最为接近禅宗,可以直接把自己带到那个状态里。但诗的文体意义更大,我会把诗留在尘世里,让诗经受各种撞击。



周瑟瑟近照,2016年在上海



花语:您提出元诗歌写作,主张重建诗歌现代性启蒙精神,具体指什么?

 

周瑟瑟:元诗歌写作在以上的诗人田野调查一项中也有所涉及,我写过一篇文章叫《启蒙的幽灵在徘徊》。摘几段来回答你的问题。

 

16世纪明代末期,启蒙思想萌芽,泰州学派发起的“天理即人欲”的思潮极具现代性,反对“存天理、灭人欲”封建专制礼教,主张人性解放。但清军入关后,汤显祖、袁宏道倡导的人性解放的唯情主义在文字狱面前终止,这是中国现代性第一次启蒙的失败,思想启蒙失败后留下了一批悲伤的诗歌。


在晚明悲伤的诗歌中,我们看到了中国诗歌的现代性诉求,诗歌收拾启蒙残局,诗歌照见时代人心,诗歌里有启蒙的乌托邦,诗歌是人类最后的精神共同体。


绝命诗是一个关乎诗人气节、价值观、情感纠结、时代困境与现实出路的以命为代价的诗歌体系,屈原抱石沉江,李白踩月而去,朱湘归于大海,王国维走向湖底,海子虽然在岸上,但绝命于时代疯狂的火车与冰凉的铁轨,而飞身赴死的也有一个长队:昌耀、徐迟、马雁、余虹、小招、许立志、陈超……个人与时代的命运不堪回首,绝命的诗人纵身一跃时溅起的血光照见了时代乌黑的脸,任何时代的思想启蒙都会留下诗歌的㾗迹,诗人从来没有在启蒙中缺席。


在一个新旧文明交替的国家,诗歌做为文明的形态之一,从明末启蒙思想的萌芽,到晚清知识分子启蒙被压制,到民国启蒙思想的建设,再到五四运动启蒙的失败,这一路给我们造成一个启蒙还是有巨大的精神遗产的错觉,最近一次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人文启蒙,但那并不是一次完整的启蒙,半途而废,几代人在科学、民主、理性的漫漫长路上艰难启蒙,而诗歌诚实地介入了启蒙运动。


任何时代的启蒙都在诗歌中有历史性的投影,谓之为“朦胧诗”的一代诗人,以北岛为首的诗歌启蒙其实只是延续了五四启蒙的传统,所以逃不脱启蒙时代街头演讲式的急骤消失的命运,甚至与明末士人绝命的诗学有相同的精神境遇,向死而生的诗歌在我们的诗歌史中从来被赞美与敬仰,当然以命启蒙本是英雄的诗学,但不是后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尊重绝命的诗学,并不以反传统精神为代价,而是以反封建父系专制思想,实现诗歌理想乌托邦为目标。

启蒙也可理解为一种方法论,在通往启蒙的路上,要有一种求异的独立写作精神,而不是求同的妥协,在这个丰富多元的时代,求异是当代诗人的本能。


启蒙精神对于当代诗歌从来没有这样被漠视。我提出要重建诗歌现代性启蒙精神,这种启蒙具体指向了诗歌的精神源头与诗歌写作的元语言、元体验。从历史与当代经验里挖掘诗歌的源头,从而找到属于我们每个时代的“元诗”。从当下往回找,找到精神的源头,越过现代性困境,直面传统与现代的冲突,重建诗歌现代性启蒙精神。


重建中国诗歌的启蒙精神是一种新的文学方法论、诗歌乌托邦与现代性难题的梳理与总结。自晚清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在文化启蒙上做出的努力对于当代中国依然有其伟大的意义,具体到个人的精神路径:把对我们自身的反思变成重建当代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从晚清到“五四”,再到当下,中国知识分子在现代性面前徘徊,一边是害怕,一边是向往,害怕传统成为现代性中国的绊脚石,同时又向往西方文明的理想模式,正是因为既向往又害怕,导致我们常常陷入困境。


困境即诗歌的命运,所以启蒙,尤其是自我启蒙,是我们走向现代性的惟一途径。



周瑟瑟2015年在安徽泾县桃花潭厚岸学校三年级教室,黄明祥摄



花语:您是一个地道的文学多面手,诗歌、评论、小说均有不俗的表现,并编辑了多种诗歌选本。您才华出众,精力过人,在经历了了多种职业、多种文本写作之后,还在练习书法和习画,并且,不论哪个方面,您都表现的出类拔萃,非常优秀。作为一个诗人,如何能保持旺盛的创造力,保持对生命持久的热情和厚度,是一门学问,能否介绍一下您是怎么做到的?

 

周瑟瑟

首先要有一个好的身体,只有身体好才有可能把各种事情做好。


其次要保持对新鲜事物的热情,我人到中年对很多事有兴趣,只是强压住喜好,否则会把自己弄得很累。我是在保证不累的前提下,做自己的事。


周瑟瑟书法



花语:80年代,您就已经开始写诗了。请介绍一下,火红的朦胧诗年代,您的诗歌圈和诗生活!

 

周瑟瑟:

就是与我县文化馆的诗人成明进一起写作。后来与一些少年作家、诗人有交往。我哥哥当时在川大念哲学系,他给我带回了当年唐亚平、杨川庆这些大学生诗人的诗集,他还给我一些尼采、叔本华的哲学书。那个年代出版的大部分诗选都是我哥带回的,我很快脱离了中学生的幼稚写作,写下了更糟糕的现代诗,严重受到了那个年代的诗歌的污染,我后来花了很大的劲才去掉那些少年时类似于伤害我的影响。包括我们湖南的一些年长的诗人的影响,那是非常低级与恶劣的影响。所以我们那一代少年诗人是不幸的,受到了无可避免的坏诗的教育。现在的孩子能直接受到好诗的教育,并且现在可以自由选择。而那时,选择的余地太小了。我父亲在80年代给我十几元钱,我跑到长沙市袁家岭新华书店居然买了一本张永枚的诗集。

 


花语:您写过一首诗《妈妈》,您还写过一首诗《拷故乡》,您是一位孝子,北漂多年,您还有浓浓的思乡情节,那就说一说家乡和您的妈妈。

 

周瑟瑟:

我的家乡在湘北南洞庭湖边。我的诗集《栗山》写的就是我的胞衣地。故乡养育了我,我对故乡的感情全写在了诗里,现在又画在了水墨里。


我在别的访谈里谈过童年的成长,少年的写作,那些故事如果再重复就没意思了。其实我们60年代未出生的人,经历大同小异,喜欢文学的孩子也无非是写写画画,很平淡。


今年夏天我们诗人田野调查小组到岳阳,对洞庭湖我才有了更多的了解,虽然我生于湘北,但我家靠近长沙,离长沙只有40几分钟车程。我家是丘陵地带,一条湘江把我家与湖区分隔开来,所以我对洞庭湖的了解太少了。我要对故乡做深入的田野调查,才能写好它。


我八旬老妈妈,她喜欢住在老家,不愿意到别处居住,是我最大的牵挂。我为老妈妈写过一些诗,以后还会写。我妈妈也读我的诗,我的诗集《栗山》她就收藏了一本。


周瑟瑟水墨:栗山禅意图



花语:你应该算是很早的北漂,漂的过程是否经历过辛酸和痛苦,是否有打退堂鼓的时候?

 

周瑟瑟:

不不,我虽然肉身北漂,但漂的极为过瘾。我没有经过什么辛酸与痛苦,在这个问题上我有点不好意思讲了,好像其他诗人、艺术家都经过了一些北漂的痛苦,我却没有,有点遗憾。我觉得应该有“辛酸与痛苦”才算“北漂”。


我当年是在广州一家杂志被朋友火速弄到北京来做一企业,吃喝无忧,收入还很高,所以整天是喝酒。我一到北京就住在北大宾馆,住了大半年,但那时我不写诗,只写长篇小说,冬天听着北大暖气管里咕咕的水声写了三个长篇。我开始是为一马来西亚人做企业,他为北大捐了几千万,我得以在北大好几年,但我不与北京的诗人来往。只记得与当时在北大进修的杨克打过一个电话,但他在去山西的途中。我当年没有任何兴趣与诗人们玩。我们自己一帮人玩得天翻地覆,现在想来那真是一个疯狂的年代,但我在长篇小说里却把那些生活写得伤感又无聊。


那些年我从没想到过离开北京,我迅速积累了一些钱,在北京买了房,后来做IT公司,就进入到更加忙碌的工作状态了,经济上我没有受过压迫。现在想来,成年后我并没有过经济上的困境,顺境对于我来说也没有什么不好,我天生一个平民做派,从不觉得自己有什么成绩,只是人到中年反倒想离开北京回老家住。北京其实没意思,老家有属于我自己的山水,有泥土,当然有意思。

 


周瑟瑟诗作三首


桃子


清晨,母亲早早起床梳洗苍老的面容
镜中她教导我生活的真谛
 
我坐在桌前翻看昨夜梦中的手迹
零乱而像仙人,幼稚而不无道理
 
今天的早饭母亲给我端来的是一只鲜桃子
我看见鲜桃上滴着清水,母亲苍老的手滴着水
 
擦擦眼睛,我大咬了一口桃子
鲜嫩如水的桃子如某一年在西山斋堂吃过的桃子
 
母亲惊喜的表情来自于我的成长
终于长大成人了,终于没有了人世的烦恼
 
咬得只留下一颗坚硬的核,包裹着鲜红的果肉
我舍不得吃干净,人间世事有好多都不想舍弃
 
母亲走后,我还会用鲜桃当早饭充饥
我还会对着镜子想念短暂的母子相聚的今天



西山鸾鹤


在西山时,我最爱的是一条古道
自林间蜿蜒而出,上面无人踩过
至少一场春雨过后无人踩过
 
友人在斋堂煮茶
我在竹林里听鸟鸣
 
我听见的是西山鸾鹤恩爱的叫声
我听见的是两颗世俗生活之外的
清心寡欲的心
 
友人呀你太有福了
茅屋里的诗书与野果让你多么富有
竹林里恩爱的鸾鹤更是你值得信赖的朋友
 
每到下半夜,明月就会照临你的茅屋
你就会起来看我熟睡的模样
你就会轻轻念叨:告别世俗吧我的鸾鹤



向杜甫致敬:草堂生活


题记:

高秋总馈贫人实,来岁还舒满眼花。 ------杜甫《题桃花》


杜甫心中有桃花,草堂旁的五棵桃树像五个唐朝的侍女
粉红的脸蛋我想杜甫是怜爱的。这个主人是流亡的专家
从皇帝与战马中穿过去,国破山河在,浣花溪畔打开书卷
棕下凿井,竹旁开渠,五棵桃树争相开花结果,燕子在风中跳舞
好像都要溶化在杜甫的忧伤里。流亡回来看到的鸥鸟还在水上漂浮
它们的嘴脸似乎与逃难的人民有几分相像
都是红鼻子,双脚在水里挣扎。娘子啊与诗人生活一天
就会有一天的诗篇,兵荒马乱的,恩爱是自然的
鸥鸟与燕子,一个呆在水面,另一个凝固在半空
娘子在草堂的竹椅上小睡。谁在放枪?谁在酒坛里喊救命?
成都的草堂难道是诗歌的粮仓?诗歌与生活,无论在哪一个朝代
都是一个在水面发呆,另一个在半空凝固



点击阅读更多作品:

诗名家丨周瑟瑟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周瑟瑟主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