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第三届义乌容艺文化国际诗歌节丨马竹:石心的诗歌照见万物真性

2017-10-28 石心 中国诗歌网






 龚永松,笔名石心,男,汉族,浙江义乌人,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研究生学历,香港理工大学文学硕士,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访问学者。现任: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义乌市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义乌工商学院客座教授,义乌市文化产品创意行业协会会长,义乌市容艺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董事长。诗歌作品散见于凤凰网,人民艺术,《中国文艺报》,《新民晚报》《中国诗人》《当代诗人》《齐鲁晚报》《浙江诗人》《海峡诗人》《西海都市报》等,2016年十月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个人专著《遇见》,2017年九月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个人诗集《约定》。



我要寻找一片绿荫

 

八岭古道一只野鸭掠过湖面

眼睛里注满它的倒影

也许只是一瞬

为何迟迟不能消停

如同登顶

舌干口燥之际

无非寻找一片绿荫

每一个路过的夏天

越来越像加在滚环上的一道背影

我努力奋斗的下一步

是更加美好

还是原地踏步

但我绝不会放过一个夏天

就像你乔装打扮的平民

一把拿走我的心跳

至今让我恍惚不定

 


晨露

 

清冽早晨

总是蕴含一些奇迹

连同叶子上的露珠

晶莹透亮 光照来路

不便久留

往事携同泪水涌出

接近树梢的气息

八方压迫 真空包围

微风吹拂

蛛网收割次第猎物

没有主人的战场

山谷不惊 现世安稳

 


朱店街的夏夜

 

不知不觉来到这儿

夜晚十点

大街上那么多的红男绿女

统统都与我无关

没有谁稍停片刻

凝望 一张刚刚擦完

布满泪痕的脸

七月的晚风热烈

透过层层高楼和树叶

游走不定的灯光

画出一个又一个迷离的夜

去年的夜晚我们曾相拥

走过这条朱店街

在空旷的操场中心

你遥指两颗紧挨一起的星星

一潭湖水盛满

来自天长地久的决心

不知不觉消散无踪影

哇:幸福如此短暂又不定

如同一阵轻风带走蒲公英

 


回归

 

时间它使我变厚

一次又一次

慷慨赋予我的

都有所不同

有时穿越一个

又一个车站

为了见一个人

顷刻回到往昔

岁月它使我变薄

挤压过后的水分

留下的有所不同

如同翻阅一本

又一本笔记

为了找到马迹

瞬间忘掉归期

 


题叶坪与方明会

 

没有哪一次的相逢不是枉然

钟声总是不紧不慢

你看 夜未央 人疲倦

灯光微黄 纸张与笔墨在扩散

心在交措中迷失方向

友在 杯莫停 情无限








石心的诗歌照见万物真性

 

马竹

 

在这个初春时节阅读石心的诗作,感觉就像他新出版的诗集书名《约定》一样,我有心相呼应的审美愉悦。这份喜悦不是偶然,不在表层,好像一直就有,本该如是,所以读时不断确信:这是文心与文心的惊喜重逢。

 

读完石心诗集《约定》的两百多首诗歌,我仿佛看到他柔软慧心发出的光芒,感应到了他对万物真性的慧光朗照。我与石心虽不曾有过谋面,但通过阅读他的诗歌作品,我已清晰感觉到了他诗心的力量、真情的力量,某种一见如故的欢喜。

 

石心,诗心?不仅仅是读音完全一致吧。

 

从珞珈山走出来的诗人作家,建有一个阵容较为庞大的微信群,名为珞珈诗派。这个诗歌流派形成于武汉大学,如今享誉海内外诗坛文坛。我和石心都在这个群里,想必是珞珈诗派的诗人引荐拉入,又或者我们因为诗歌因缘注定相识。这,是我和石心的文字契因之一。

石心在这个诗群里很少说话,相反我则因为年龄的原因偶尔在群里比较活跃,这是由于我一直秉持文学需要援手的写作原则,对多数师弟师妹们的文学创作偶有建议,大概因为这个原因,石心注意到了我在群里的说话包括态度,所以加我为友。这样我就有幸读到了石心发布在微信朋友圈的最新诗歌,以及他在微信朋友圈借景抒怀的有些感怀文字。即便他是只言片语,我也很是喜欢。

 

给我深刻印象的是,石心的文字,诗意真切,意象纷呈,表意独到,情怀悲悯。在如今信息每天海量的人文氛围里,我一般也算是一个沉默者,偶尔虽有表达,但相比石心在朋友圈的表现,我自觉没有他这份从容与睿智。所以我总愿意给他点赞,并且向我文友中的很多人推荐石心,以及石心的诗歌。因为,我注意到石心的才华才情实不多见,值得我和我们用心注目。

 

自古以来,汉语言文学写作者都有本名以外的雅号,也叫又名,现在统称笔名。我和石心互为微信好友后,我跟他要了真实姓名,作为我与他交往的微信备注名。但我心里一直都有思考或曰疑虑:他的诗人名字,为何取为石心?在很早以前,我也曾想过把我自己的笔名取作石水。那时我在武大中文系读书,我发誓这辈子永久从事文学写作,但我的同班同学某君多次讥笑我,说我若写作成功,除非石头化水。他越是讥笑,我越是坚定,于是我决意取名石水。不过,我到底是没有择取石头化水这个背负讥笑的典故。今年开春,诗人石心的笔名,令我突然想起我自己的这段往事,而且心生一种好感。我感觉,石心与石水,有着天然的神性相通。

 

在石心这本诗集的最后,有一首诗作名叫《石心》,是诗人石心对他自己笔名的诠释,也是对他诗歌创作精神及至人生哲学的注释。全诗为:“石头也有愤怒吗/我从路边随手捡起/它像一块新鲜的羊肝/我触碰到了它的绵软/和细微的跳动/一块石头/什么形状的日子不好过/偏要让自己长成一颗心/本可选择锋利的活着/受伤的是动它的人/或者做一块半山石/被夜半的晨露滋养/沿途的风景抚摸/有心的日子不好过/特别是一块石头/违背自己的坚硬 无情 冷漠/和从不述说”。

 

与坚硬、无情和冷漠相对的是柔软、有情和热心,这恰恰是这个世界一切存在最根本最核心的要素。产生诗歌美学境界的真善美,也多没有偏离这些重要的主旨,甚至是一切写作的母题与内核。一个诗人的名字,特别是笔名,足以透露诗人的全部秘密。这个秘密,包括诗人的创作立场,及其表达样式的灵性根源。

 

石头有心,至少意味着铁石心肠只是外相,实质柔情万分。沉默寡言也只是一个外相,多少文字语言犹如地下火山。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阅读石心的诗集《约定》,观见他对事物满怀热情,他对存在的追究,对美好的颂扬。

 

石心本名是龚永松,1972年12月生,汉族,浙江义乌人,香港理工大学文学硕士。现为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义乌市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义乌工商学院客座教授,义乌市文化产品创意行业协会会长,义乌市容艺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董事长。这个简介里,我们可以知道他的寻常生活与文化密切相关。

 

他在2016年10月出版了他的个人专著《遇见》。他曾在2015年牵头推动,举办了义乌市中小学生诗歌征文大赛及颁奖晚会,受到中国诗歌界尤其《诗刊》副主编李少君等人士的高度评价。又在2016年11月,经他筹划组织,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容艺文化诗歌节,继续受到中国作协《诗刊》社、中国诗歌网以及诸多媒体的关注,获得了一致的好评。正是这些诗歌文化活动,让石心的诗心更加丰盈。亦即石心不仅是一个文化生意中人,也是一个影响较大的诗歌活动家。

 

石心写诗虽是近年的事情,但他诗心葳蕤,爆发力极强。我觉得这与他一直都在一种诗意的生活里有关,与他自觉用诗歌照见万物真性有关。这也是诗坛的许多同行者在阅读石心的诗歌后,给予的一致评价。

 

石心说:“诗是枯燥生活中的一丛绿植,每每提及,顿觉一片温馨。诗人是有独特想法的一群人,有看问题特别的视角,或许有几乎抵达事物本质的能力,他有美好的字句,纯真的世界。”石心的诗学观念中有这样几个关键词:温馨、视角、抵达、本质、纯真。这几个词,其实已经表达了他对诗歌创作从内容到形式的写作立场和美学原则。其中,温馨、本质、纯真是内容部分,视角、抵达是形式部分。

 

慧心柔软的诗人,无论使用怎样的文字语言组合,或者进行怎样的情绪表示,都是在借用文字的外相意指,终究还是要精准捕捉到事物的本质真性并予以表达,而这个本质真性最重要的核心是执着于纯真、向往于纯美。所以我说,石心已经掌握了诗歌包括文学创作的全部关键技巧。

 

所谓视角和抵达,前者是一个诗人特有的天赋,万事万物的观察视角不同,其获得的事物意义必然有所差别;后者则如《心经》中的照见,是有光的映照或反照,甚至是有情的照顾与眷顾。心肠坚硬的人所照见的事物当然也是生硬和冷漠,而内心善良的人所照见的万物,必然是温馨善良、温暖慈悲。石心所有的诗作,都有这种温情,字字句句都能直抵人心,能抚慰一切心有隐痛的灵魂。这正是照见的本义:饱含度脱苦厄的真情。

 

纯真能生美好,这是石心诗歌创作的关键主题所在。六祖惠能在《坛经》中说过:“一切般若智,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莫错用意,名为真性自用。”《景德传灯录》中也有关于真性的言说:“我今悟真性,无道亦无理。”说的是人本具的不妄不变的心体。真性与生俱来,是天性、生性的意思。石心相信这个世界纯真的存在是开启事物纯善纯美之门的钥匙,所以他的诗歌创作也可用八个字来具体概括:光照可见,本性自在。

 

诗集《约定》收录石心近年诗作两百多首,每一首都不长,都是短歌形式。这是一本随时拿起来随手翻开一页都有呼应我们内心某些隐痛的诗集,生活里许多世相里所有值得我们感叹的那些存在,石心都有新的发现和新的思考,以及美好的表达。石心的诗歌,给予我们许多有关存在的重新思考,这是他的与众不同。他的写作题材极为广泛,有自然的,人文的,情感的,思绪的,欢笑的,悲切的,冷暖的……所有内容都涉及人的真性和事物的真性,且他的全部表达都是特别俏丽或冷峻的诗歌语言。我固执地认为,石心的诗歌写作,有一点鹤立鸡群的味道,更有特立独行的魅力。

 

石心说自己:“从2013年初接触现代诗歌并开始尝试诗歌创作,这些诗作的灵感来源于生活,是对人生轨迹心路轨迹的记录。”是的,石心确实过着一种诗意的生活。他的诗心特别敏感,在捕捉事物真性方面内心明亮且温暖,在用诗歌语言表达世界的一切外相存在时他的洞悉可谓入木三分。所以石心还说:“在诗的体式上没有自设樊篱,陈述、直抒、象征,自由驰骋,顺心适意,透着一股现代风。”

 

从石心诗歌的内容到形式,我读到了许多以前只是思考未曾着笔的生活部分,尤其是哲学与宗教的部分,历史与未来的部分。石心的诗,还能够照见未来。我虽然不能猜想石心写诗还会写多久,但我曾跟石心有过这样的交流:鉴于你出色的观照能力以及你时时刻刻都在丰富表达的精彩文字,不妨创作散文和小说,把诗心往文心方向注入。我有理由相信,石心将来的文学创作还会有更好的前景,会有更加出色的文学成就。

 

2017年3月23日于武汉东湖



马竹,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全委委员、武汉作家协会全委、湖北广播电视台专业编剧。1985年7月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从事影视编剧、文学创作和艺术研究。主要代表作有中篇小说《红尘三米》《荷花赋》《芦苇花》《竹枝词》《父亲不哭》《戒指印》《南水北往》《巢林一枝》等,小说作品多次进入中国中篇小说排行榜并曾荣获《长江文艺》优秀小说奖、《芳草》文学奖、第四届湖北文学奖、第七届屈原文艺奖等奖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