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 中国诗歌网 ,让诗歌点亮生活
浙江台州大陈岛垦荒是新中国成立后与新疆建设兵团垦荒、北大荒垦荒、江西共青城垦荒并列的垦荒运动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曾亲自上岛慰问老垦荒队员。进入新时代以来,习总书记先后两次给大陈岛垦荒队员和他们的后代回信,鼓励他们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为建设“小康的大陈”“现代化的大陈”而继续努力奋斗。创作《大陈诗章》这部诗歌长卷,最初的想法是想写一部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并向建党百年华诞献礼的作品。写着写着,就看淡了一切,只是将它作为“中年创作”的一次挑战。这部诗作可以看成是一部多声部的作品。《序诗》是以强迁台湾后返回大陈岛参观的大陈人口吻写的;第一章《诞生》可以看成大陈岛的“自述”,主要写“沧海之爱”;第二章《海殇》既有大陈岛“自述”的成份,更有作者的视角。这部分主要写大陈岛之“死”和沧海之“殇”:死于人类落后的观念、海洋霸权的恶念以及独裁与狭隘的权力争斗;第三章《涅槃》里,《旗帜》是作者的视角,《垦荒》是垦荒人的视角。主要通过对垦荒事件及垦荒人物自身成长的诗写来呈现大陈的复活、沧海的复活。而这种复活又得力于人的生命的注入、自然生机的注入和民族希望的注入。进而凸显了人类与海洋的关系,阐发了人兴则海兴、民族兴则沧海兴的道理;第四章《丰碑》写的是一种永生:大陈之永生、生命之永生、民族之永生和沧海之永生。这里,《家园》是以大陈岛第三代垦荒人的口吻来写的,《思归》又回到了迁台后返岛参观的大陈人口吻,而《远航》则是以“一条船”为抒情主角。通过航行在历史与现实海洋中的一条船的视角,不仅揭示了自古以来中华民族追求与海洋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而且更抨击了当下西方霸权破坏和阻挠中国和平发展的丑恶嘴脸,并试图通过这样的视角,达到全诗在首尾上的流畅呼应。诚如霍俊明先生在《序言》中所说,“仅仅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是不够的,作品更应该面向未来。”所以,我在创作、修订过程中,一个较为清晰的指导思想就是要让永恒的家园、持续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海洋的生生不息联在一起。在我看来,沧海始终有一双看不见的大手在挥舞着。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永远要相信有这双手的存在,并在这双手的召唤下永远“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由此,我们的第二个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得以实现。这可以看成是全诗的主题,也是作者的追求。至于是否达到了这个创作宗旨,还有待广大读者的阅读与批评。
张驰,曾用笔名皖西周,男,汉族,安徽宿松人,现居浙江临海。1992年7月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学士。浙江省作协会员,台州市作协副主席。业余创作以现代诗、评论、小说、随笔为主。作品散见《诗刊》《人民文学》《上海文学》《延河》《芒种》《江南诗》等20余种文学期刊;荣获过《诗刊》《诗歌月刊》《星星》等征文大赛优秀奖;有作品被中国诗歌网评选为“每日好诗”“中国好诗”;有30余首(篇)作品入选《诗刊》社、中国诗歌网、浙江省作协、安徽省文联等主编的10余册文学选本。
《家园》
目 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