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毛振华:武汉防疫战助力经济修复,把握错峰发展机遇需坚持底线思维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中诚信国际 Author 中诚信国际


作者毛振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教授,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联席主席,中诚信集团董事长,本文刊发于7月2日中诚信国际微信公众号。




本文字数:2991字

阅读时间:5分钟


一、武汉“防疫战”的胜利对经济修复发挥了重要作用


谈到今年的宏观经济形势,那我们就不得不提到新冠疫情,因为疫情对中国乃至全球的影响远超预期并且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即便对疫情的走势做出判断,但下一个月疫情的发展又会超出我们的想象,特别是当前全球疫情处于一种不可控的状态——美国新增再创新高,巴西印度等国增长势头仍未得到遏制。我们国家的疫情虽然整体得到控制,但是最近北京又出了一点问题,未来仍需警惕秋冬季新冠疫情的再度爆发。疫情的不确定性将持续影响我国的经济,所以对武汉疫情的爆发以及后续的防控措施进行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


武汉“防疫战”有两个世界创举,一个是“封城”,一个是“全民检测”。


回顾武汉防疫的经验,“封城”是非常重要的,疫情初期,总书记的批示就是“内防扩散,外防输出”,所以武汉“封城”至关重要。但一千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封城是历史上所没有的,封城后会出现什么情况也不得而知。后来的确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比如医疗资源的挤兑、人们的恐慌心理以及市场上的抢购等。尽管如此,但武汉封城对全国的防疫工作贡献巨大,湖北、武汉的封城直接大幅降低了非湖北地区的防疫压力,使得其他地区很快控制住了疫情。另外一个创举就是“全民检测”,巩固了武汉“封城”的成果,打造了安全的武汉,为全国抗疫贡献了巨大力量,也为全球抗疫行动提供了新的模式。


回顾整个过程,我大概将武汉“防疫战”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武汉封城前,对病毒了解和重视不足,疫情蔓延;第二阶段:封城初期,城内失守,以家庭和社区传播为特征的疫情集中爆发;第三阶段:“应收尽收,应治尽治”——这是武汉防疫战阶段性胜利的核心因素;第四阶段:“应检尽检、全民检测”,全面排除无症状传播风险。总的来说,武汉经过封城和全面检测,已成为全球最安全的城市。


武汉打赢“防疫战”、全国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中国在全球率先实现复工复产,复工复产持续推进,各项经济指标持续改善。从供给端来看,5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增速较上月加快0.5个百分点,在上月由负转正基础上继续回升;从需求端来看,投资与消费降幅均有收窄,出口虽较上月走弱但仍好于此前市场悲观预期,三大需求短期向好。但值得一提的是,供给恢复速度持续快于需求的恢复速度,供需修复并不同步,这一状态持续或将对后续经济恢复的节奏带来一定制约。同时,当前疫情在北京小范围的爆发又给经济蒙上了一层阴影。


二、疫情之下,中国面临严峻的内外形势


疫情最直接冲击的就是经济运行本身,社会按下了暂停键,经济按下了暂停键,经济下行压力很大。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第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速度是-6.8%,从中国公布季度GDP增长速度以来,以前的每一个季度GDP增长都超过6%,这一次我们掉到了-6.8%,落差将近13个百分点,这是原来从来没有过的,我们可以看到问题的严重性。从分省份的经济,疫情冲击对地区经济的影响极为显著。我认为在一季度GDP负增长6.8%的背景下,到半年度时GDP同比增速可能会维持在0%左右,下半年会有所增长,但是也比不了往年的水平,而且我们做好二次疫情的准备。我认为今年的GDP增速在悲观情境下在0-1%,中性情境下大概在1%-2%,在乐观情境下在3%-4%。


同时,疫情也导致中国面对的外部环境更趋于复杂。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外部冲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疫情的全球蔓延导致外部需求大幅走弱与供给衰退;其次,疫情冲击下全球产业链面临着重构的风险,加大了我国产业升级与经济转型的压力;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早期疫情爆发时,美国对中国采取的限制措施其实美国在做中美脱钩的压力测试,两年前我曾分析中美关系的路径可能沿着“中美贸易战——中美脱钩——冷战”的路径上走。虽然美国打算与我们脱钩,但是又不会轻易的把我们的市场让予在政治、军事和外交同美国是同盟同时在经济上又是竞争对手的经济体,如日本、韩国和欧盟等。所以在脱钩的同时,一定会拉着他的盟友一起跟我们脱钩。故应对中美关系成功与否主要在于中国能否阻止美国的盟友随同美国一起脱钩。尽管美国疫情迅速爆发,但美国仍未放松对中国的打压,后续仍需警惕逆全球化中的去中国化。


三、政策着力保中小企业,后疫情时代仍需坚持双底线思维


双底线政策的动态变化——从“六稳”到“六保”。“六稳”政策是在2018年提出的,主要是为了应对美国发动贸易战的危机,“六稳”提出后也就意味着我国的政策重新回到了以稳增长为主兼顾防风险的路线上来。“六稳”转向“六保”意味着稳增长底线的进一步下调,宏观政策更加侧重于对经济的救急。为此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各项目标都较2019年有所放松,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次没有提出GDP增长目标。此前我也是最早公开呼吁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应放弃把GDP增速作为目标任务的研究者之一,同时呼吁对扶贫攻坚的考核也应当放松。因为2020年是一个重要的节点年,是GDP要比2010年“翻一番”的考核年,也是扶贫攻坚战的考核年。如果继续坚持这两个目标,那么经济要达到5.5%以上的增速,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得不偿失。不过中央经过慎重考虑,在这次政府工作报告里还是提出有条件打赢扶贫攻坚战,这体现了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在特别重大的领域有迎难而上的攻坚战精神。


“六保”的核心在于保中小企业。“六保”重点聚焦保就业、保民生和保市场主体,宏观判断对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抓得非常准。“六保”的核心在于保就业,而保就业的重要抓手就是保中小企业。因为中小企业吸纳了大部分的就业人口,而大型国有企业资本密集程度较高,吸纳就业有限。且部分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服务企业,其产品并不具备刚需性,所以疫情期间对中小企业的冲击远高于其他企业。此外中小企业中就业人群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这类人群基本上不干活就没收入,所以保中小企业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近期国家倡导地摊经济,这个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一个地摊可能解决两三个人的就业,这样能够缓解就业压力。但地摊经济是经济不好时期的政策,在一定时期比较有效,但是在后续保中小企业仍要摆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上来。


保中小企业应当分清楚金融问题与财政问题。中小企业信用相对较差,融资成本较高,未来面临更大的债务风险,所以中小企业融资的核心应当着眼于股权融资。有些相对较好的中小企业通过扩股融资的可行性较小,但是又不得不通过借贷的方式融资,那么我们的财政就应当在这个时期发挥作用。此前我们的银行信贷大部分都投向了国有企业,由于国有企业有财政背书,贷款不断续贷,其实是一种变相的货币财政化,但是民营企业却享受不到这一红利。疫情冲击下,民营企业面临着更大的困难,所以这个时期政策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财政救助力度,如帮助民营企业发放一部分的工资。因为当前除了少数行业之外,全社会收入都普遍降低,替代企业发放一部分工资,能够缓解当前居民收入下行的压力,从而促进了消费,进而带动整个社会的生产。


错峰发展机遇下仍需坚持双底线思维。由于我们疫情爆发较早,政府积极应对,最小化了疫情冲击的负面影响,同时对当前的内外形势做好了充足的防御。但是由于其他国家在疫情防控上远不如我们国家,经济复苏可能大大落后我们国家,经济增长大概率为负。在其他国家经济负增长,我国经济正增长的背景下,我们又将面临一个错峰发展的机遇。但是我们仍不能抱有过高的期望,因为疫情终将过去,我们仍将回到经济增长的常态中,所以我们要防止短期刺激对中长期经济的影响。在后疫情时代,政策仍应重回稳增长、防风险的双底线思维上来,促进中国经济长远健康发展。




延伸阅读

范志勇:如何面对全球金融市场波动:从“三元悖论”到“二元悖论”


刘元春:下半年国际资本涌入中国是大概率事件


王晋斌:2020全球金融大动荡及未来金融变局的思考


刘元春:对当前宏观经济问题的几个认识


毛振华:中国经济仍有巨大增长潜力,下一轮经济增长动力在农村


曾湘泉:当前结余失业保险6000亿,要给失业者提供生活保障,更要花在提升未来就业者价值创造能力、创业能力及信息平台建设上


王晋斌:美国股市靠政策刺激来提高风险偏好?


伍戈:短期失业纾困需加力,长期就业前景不悲观


张车伟:从经济体系运行角度看我国当前就业问题


李实:关注农民工就业,结合经济发展做出长期就业战略选



转载请注明出处

并附带官微二维码

长按关注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创立于2006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经济学院、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依托经济学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一的人大经济学院的优秀研究力量,同时诚邀知名研究机构的宏观经济学家,聚焦中国宏观经济动态和前沿性重大经济问题研究。


论坛由人大副校长刘元春,一级教授、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联席主席杨瑞龙及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联席主席,中诚信集团董事长毛振华领衔,季度发布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亦举办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会,发布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报告;不定期举办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对中国宏观经济热点问题进行动态追踪研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