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毛振华:大国博弈视角下看RCEP的战略意义与实施的不确定性

毛振华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 CMF 2021-07-22


作者毛振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联席主席,中诚信集团董事长

以下观点整理自毛振华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第23期)上的发言


本文字数:2657字

阅读时间:4分钟


一、加入RCEP对中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对于中国以积极的姿态加入RCEP协定,我非常支持,也认为具有非常重要的、正面的意义,我具体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破解了美国的战略图谋。RCEP的签署速度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期,这对中国而言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事件。RCEP签署的重大意义在于它破解了美国以贸易战为先导、以冷战为终局的战略同盟。我始终认为,中美博弈的关键不在于两个国家本身,而在于美国盟国的态度,而美国很多的盟国处于亚太地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RCEP的签署为我国提供了一个利益攸关的贸易协定,构建了一个更高水平的开放格局,这有助于为我国营造较为稳定与和平的周边环境,对破解美国的图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RCEP和中欧投资协定的签署,反映了我国在中美博弈背景下的重要战略思路,具有无可比拟的重大战略意义。


二是实现了中日韩自贸协定的突破。中日韩自贸协定的实现经历了非常漫长的谈判过程,其中涉及到很多利益问题。在RCEP框架下,日本的参与基本上解决了中日韩之前没有达成一致的主体内容,这对中日关系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中日分别作为世界第二大、第三大经济体,经济总量之和不次于美国,双方之间能达成这个贸易协定意义重大。


三是提高了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我国是一个大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其他经济体相互开放的问题尤为重要。RCEP成员国的人口、经济总量以及区域内贸易占全球贸易量的比重基本在30%左右,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自贸区,RCEP协定的建立为我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区域,包括欧盟、美国北美等一些重要区域的谈判提供了重要参考,大大提高了我国总体开放水平,塑造了良好的对外开放形象。


二、RCEP来之不易,且不确定性仍存


在肯定RCEP签署的战略意义的同时,我们也要明白,RCEP来之不易,我国为此付出了很大成本,但是这种付出很有价值和必要。对于RCEP我国所付出的成本,我具体总结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我国在中日谈判的很多领域里做出了让步。中日韩在很多产业上均有重合部分,自由贸易将对三国的产业均产生一定的冲击,所以中日韩贸易协议迟迟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由于日本和韩国均是我国传统的逆差来源国,只要我国做出一定的让步,那么协议很容易达成。韩国处于得利的一方,所以我国同韩国很早就签订了贸易协议,但日本涉及的问题更为复杂。RCEP成功签署,也就意味着在中日谈判的很多领域里,我们实际上放松了之前坚持的某些条件。


二是RCEP的签署或将给我国部分产业带来冲击。从我国和东盟多个国家之间的关系来看,RCEP的签署将使得我国中小企业和低端产业面临更大的压力。我国正处于低端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的过程中,无论加不加入RCEP,这个进程都在发生。但加入RCEP将加快这一进程,会造成一定的损失,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和就业或将受到更大影响。


在理性看待我国所付出的成本的同时,我们仍然需要清醒地意识到,未来RCEP在实施阶段仍然存在变数,其中最大的变数来自美国。一方面,美国是否加入都将会对RCEP协定造成影响。RCEP签署之后,预期各个国家都会批准,从而进入到实施阶段。但是美国目前没有加入到RCEP协定当中,如果美国有意愿加入,需要经过贸易谈判;如果美国不加入,由于RCEP区域中相当多的国家都是受美国影响较强的地区,可能会对协定顺利实施造成干扰。另一方面,中美关系依然是最终决定RCEP实施重要的影响因素。如果中美关系持续紧张,升级到需要其盟国选边站的情况,这个协议的执行就会遇到问题。此外,以美国为主导的CPTPP和以东盟为主导的RCEP存在一定差异,美国如果有意愿加入,那么面对两种协定会产生新一轮谈判,从而影响RCEP最终走势。美国是否加入,RCEP和CPTPP的协定是否需要相互融合,都是值得观察的。


三、短期内中美不太可能在RCEP层面达成一致


我认为讨论美国未来加入RCEP这个话题非常重要,因为美国是我国最主要的贸易对手和竞争对手,美国对RCEP协定最后的实施也会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今天王孝松教授在报告中用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后得出结论,认为印度的加入对我国是有利的,而美国的加入会降低我国现有基础上的既得利益。但是,我依然认为美国加入RCEP协定对我国更有利,因为美国的加入可以消减我国和美国彼此之间的紧张格局。然而,我对美国加入RCEP、和中国在这个层面上达成一致感觉非常没有信心。 


首先,即便美国愿意加入,谈判的过程也会较为艰难。中美局部来看是有可能合作的,大格局来看是竞争的。即便美国愿意加入RCEP,中方能否单独拒绝谈判,或者在谈判过程中起到什么样的主导作用很难确定。因为RCEP是由东盟发起的,日本在其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此前美国退出TPP之后,日本主导了CPTPP协定,在很多重要条款做出了让步,没有美国那么严格,美国的退出使我国加入的难度大大降低,因为美国指定的条款较为苛刻,我国很难达到,这样各国进入之后把我国排除在外,我国将会面临很大的压力。当然,美国如果能在RCEP框架下和中国达成某种协定,我们是乐见其成的。


其次,美国希望和其盟国一起与中国脱钩。中美关系的脱钩问题一直需要被关注,但是美国与中国单独脱钩达不到美国的战略目标和战略图谋,所以要与其盟国一起脱钩来构成真正的新冷战和起到遏制中国的作用。这是一个公开的讨论,在美国早就达成共识,国内学者也逐步形成共识。在这个大背景下,美国跟中国难以在RCEP中达成一致。


再次,要做好美国搅局的底线思维。美国经常利用区域内矛盾,在我国和日本、和南海地区东盟国家之间挑起冲突,这是我国和美国斗争主要展开的区域。如果谈成协定对于我们外围关系稳定有很大的帮助,有助于我国经贸领域破解美国图谋,创造较好的国际环境。但是要做谈不成的准备、要做好美国搅局的准备、要做好即使协议签署了在执行过程中也难以落到实处的准备。


最后,印度加入协定后可能与美国互动,对协定的实施产生负面影响。历史上印度就是特立独行的国家,秉持不结盟的原则,在东西方的各种冲突和斗争中都处在若即若离的位置。作为区域大国,印度和中国联系紧密而又存在一定的利益冲突,印度如果参与搅局,可能会加大协议实施的不确定性。


综上所述,我认为RCEP协定签署的意义重大,我们要坚持在其中做规则的守护者、规则的执行者、还要做相关利益的维护者,能够让这个协定落地执行,最好就是能在美国搅局的情况下,依然能够维护RCEP协定艰难前行。




延伸阅读

聚焦“RCEP时代中国的机遇与挑战”,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发布


【预告】刘元春 杨瑞龙 毛振华 廖群 鲁政委 邢自强 王孝松联合解析:RCEP时代中国的机遇与挑战


L

转载请注明出处

并附带官微二维码

长按关注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成立于2006年,是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领域最有影响力的智库之一。CMF由人大副校长刘元春,人大一级教授、CMF联席主席杨瑞龙及CMF联席主席,中诚信集团董事长毛振华领衔,依托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一的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的优秀研究力量,同时诚邀知名研究机构专家,聚焦宏观经济动态和前沿性重大经济问题研究,季度发布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月度发布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报告,不定期举办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发布专题报告,共累计公开发布研究报告600余份,参与联合研究专家逾500余位。成立15年以来,论坛受到各级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和评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