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元春:机构改革可以优化宏观治理体系,有效防范合成谬误

刘元春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 CMF 2023-06-03


刘元春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联合创始人

以下观点整理自刘元春在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第62期)的发言


本文字数:1742字

阅读时间:5分钟


一、合成谬误是科层体系的必然产物


在经济学和管理学领域中,合成谬误是一个常见的现象。只是过去这几年中合成谬误的问题凸显了,引发了大家的热议。合成谬误是科层体系必然的产物,特别是当科层体系在严密的分工体系下,将相同的目标分解到不同部门实施时,往往会产生较高的协调成本甚至出现协调失灵,难以完成既定的任务,这就是典型的科层失灵现象。


经济学家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并不少。丁伯根在研究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所使用的政策数量时,发现了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即在追求总量平衡时,如果政策工具和政策目标不匹配,往往会产生不均衡现象,甚至出现与政策目标完全不一致的现象,这就是著名的丁伯根法则。在丁伯根法则的基础上,蒙代尔对政策组合及其指派原则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从基本原理来看,政策目标就是一个方程组,政策工具就是方程组的未知数,方程组有解的一个重要原则是独立的方程个数不能超过未知数的个数。在经济学的运用就是,政策目标数不能超过政策工具的数量。蒙代尔指派原则不仅要求工具和目标的数量匹配,同时还要求政策工具与目标的性质是匹配的。如果不满足这些要求,不同政策工具的合成谬误就会产生,可能出现多重均衡,在正反馈机制条件下偏离均衡,难以达到最终的目标。


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下,合成谬误产生的重要原因是“多部门症”,也就是在宏观经济条件下,由于部门分层和多目标、多工具产生层层叠加,导致矫枉过正的现象。这里产生的表象是科层体系的目标分解和多层次化,但深层原因是激励体系冲突和信息失真。



二、如何避免形成合成谬误


1、加强党的领导,集中统一监管


十八大以来,我们大刀阔斧地进行了宏观治理体系的改革。十八大期间一个很重要的改革是党管经济,成立了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十九大之后改成了中央财经委员会,强化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这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原来的一些问题,但是没有完全解决问题。二十大以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党的二中全会和刚刚闭幕的两会,均对于党集中统一领导经济和金融的问题给出了更为明确的答案,这就是由中央集中统抓经济、统抓金融,尤其是在金融监管上形成了统一监管的新型模式。要克服“多部门症”所带来的合成谬误,集中统一监管是很重要的解决方案。


2、减少科层体系,畅通信息传递机制


在数字化时代,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随着信息充分披露和信息工具的现代化发展,得到了极大的克服。这使得传统T形管理模式更加收缩,M型体系更加综合,层级得到缩小,即分解体系和目标体系减少。这符合现代经济学和现代管理学的发展方向。在过去,围绕着房地产监管问题和金融混业监管的问题,我们按照功能分配到不同的部门,而底层政策实施的对象却只有一个,这就导致了合成谬误。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主要有:一是加强党的集中领导;二是减少科层体系。二中全会所给出的答案,就是要统筹党中央、统筹全国人大、国务院和全国政协这四大部门。同时,结合十八大、十九大相关精神,统筹中央与地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党政合署办公。这几个统筹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过去宏观治理体系不顺畅的问题,进一步优化了宏观治理体系在及时统筹、及时决策、及时落实、及时反馈等方面面临的短板,改变政策目标过度分解、过度叠加和层层加码等问题。


3、强化智库功能,提供多层次信息


集中决策必须建立在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更建立在战略和决策的科学性。当今大时代所面临的超级不确定性加大了科层体系决策失误带来的风险。决策者必须要面临新风险、规律、新现象以及各种黑天鹅和灰犀牛的出现,强化智库的功能是决策科学化的基础,深入的研究和精准的资政可以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因此,建立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是更好集中决策、防止政策合成谬误的有效途径。




阅读

刘元春:复苏前景乐观,宏观经济政策仍需加力提效


杨瑞龙: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王晋斌:政府债务正在使美联储丧失快速应对持续高通胀的能力


严金明:让发展成果惠泽人民生活


王晋斌:欧美银行危机仍有不确定性,美联储加息可能明显放缓


吕冰洋:中国财政的“中体世用”


闫衍:立足投资者服务本源 提升债券市场服务能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