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伟:从经济史角度分析中国式现代化



刘伟  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国家一级教授

本文转载自6月15日光明日报。


本文字数:2557字

阅读时间:7分钟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原党委书记王立胜研究员主编、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探索历程》,从经济史角度分析现代化这一题目,读后很有感触。总体上看,全书呈现两大鲜明特点:一是坚持问题导向,正面回应当前一些重大时代课题;二是史论结合、以史立论,体现经济理论、现代经济问题和经济思想史的统一,在还原历史本原、分析历史过程中把握、认识和厘清需要讨论的问题,有独特的解释力和说服力。令人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讲清楚了四个方面重大问题。


一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的关系问题。近代中国开启现代化征程最初的实践可以追溯到洋务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现代化的现象和思想范畴已进入中国,这就必须说清楚一个重大问题,即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国式现代化重大命题和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历史是什么关系?这部书可以说比较系统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它把中国式现代化探索的逻辑起点定位于中国共产党成立,该书四卷本反映的历程分别对应中国共产党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四个历史时期,其中第一卷挖掘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孕育的中国式现代化思想萌芽,阐明中国共产党自诞生起就把为人民谋解放、为民族谋复兴作为历史使命,此后经过百年奋斗成功开创了现代化道路,从而把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和中国共产党的百年经济探索历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样从历史发展和思想史脉络说清楚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关系问题。


二是实现现代化的道路、模式问题。现代化道路一般认为有西方现代化道路和苏联模式。西方现代化道路是指始于西方工业革命、以西方文明为内核、融合了现代工业发展的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之路,这一道路一般表征为先发型现代化国家的典型道路,因而长期以来形成了根深蒂固的“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苏联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并在建设中取得巨大成就,逐步形成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为特征的“经典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对世界和中国都产生了深刻影响。那么,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是什么样的道路,和西方现代化道路、苏联模式有什么不同?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带领中国人民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为什么能取得巨大成就,打破“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新中国成立初期,不得不模仿苏联模式实施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这一战略取得了怎样的历史成就?这部书讲清楚了其中的历史脉络和历史逻辑。如第二卷讲述了工业化战略的确定、一系列经济建设布局和奠基等经济探索产生的前提条件,以及这些探索为建立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的历史贡献。第三卷讲述了改革开放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了强劲动力、创造了坚实基础,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的道理。第四卷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两个大局”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实践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问题。这些论述有力地说明了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三是民族历史和世界历史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存在着由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这一转变发端于资本主义。既然存在着由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过程,那么,中国式现代化的民族特点和世界文明的普遍性之间有什么关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这要求我们必须从人类现代化文明普遍性和中国国情特殊性的统一中来分析、认识和回答。这部书站在大历史观的高度,翔实论证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探索都是基于对国内外环境、历史条件、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作出的重大选择,讲清楚了中国作为文化底蕴深厚的后发型大国,在西方现代化运动的国际背景下,其现代化不可能游离于世界潮流之外,但也不可能沿袭西方的现代化道路,而应立足于实际探求适合自己道路的道理,讲清楚了中国的现代化为什么能够在满足人类现代化文明进程共同特征要求的过程中创造了自身的特殊方式和道路,为什么这种特殊性能够丰富世界现代化的一般性,讲清楚了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什么能与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美美与共,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的道理。


四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发展水平标准、价值取向的先进性问题。中国式现代化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其引领世界范围内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变化是全方位的。其中就经济发展水平而言,到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迈上新的大台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对中国式现代化提出了经济发展水平标准,这是奠定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物质基础必须达到的标准。但是中国式现代化不是一味追求物质财富的简单增长,而是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这深刻体现出中国式现代化经济发展水平标准、价值取向的先进性,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这部书以经济探索和经济分析为主线对这一问题作了全方位的论述,特别是第四卷阐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两个大局”,面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从未遇到过、西方经济理论始终无法解决的若干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经济发展重大方略,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讲清楚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的现代化为中心的全面现代化,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的现代化,从而能够代表人类文明进步发展方向的道理。


这四个方面的重大问题都是当前理论界需要作出回答的重大时代课题,讲清楚这些问题对于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构建中国理论具有重要意义。这部书在致力于回答这些课题方面作出了积极尝试和努力,读来很受启迪,其体现出的理论工作者的自觉和担当,令人十分敬佩。




延伸阅读

范志勇:沙特终止石油美元协议不会立即动摇美元根基


徐奇渊:美元强劲底色恐难改变,各国承压需主动破解


【虚位以待,就等你来】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公共事务专员招聘启事


王孝松:持续提升开放广度力度深度


李三希:中国数据要素市场的发展现状与策略建议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 CMF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