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观察|有人撤退,有人加码,阿里万达光线们如何在电影“乱世”寻找自己的位置?

2017-06-27 郭雅琼 数娱梦工厂

     

上周日的金爵奖颁奖礼,正式宣告了今年上海电影节的结束,但不少业内人想必都在一片清冷中提前退场了。



犹记得去年上影节,我们的论坛主题还是“票房即将超美,成为‘老大’还差几件事?”,今年,我们的主题变成了“工匠精神”,变成了“供给侧改革”,变成了“互联网电影”。


去年电影节上,在人们纷纷相信我们的电影票房可以超美之时,李安希望中国电影不要急,慢慢来的寄语曾经刷爆了朋友圈。如今,一语成谶。


边缘人的多少往往能够看出一个行业热不热闹。往年蜂拥而至的这群人,在今年的上影节期间骤减。一些P2P或者其他民间资本投资的电影项目的发布会、酒会,今年已经不复踪影,各大展馆也是冷清不少。


对行业减速更加有切肤之感的各大影视公司巨头们,也在经历了阵痛之后有了新的策略。


去年发布17部片单的阿里影业今年没有了片单,并且转变口风说不介入上游内容公司的竞争,要做 “基础设施”; 完美世界影视宣布与威秀娱乐集团、WME | IMG中国共同成立了完美威秀娱乐集团,要做全球性影片,这会是一种正确的全球化打法吗;万达一口气发布了36个项目,似乎在印证于冬所说的“WAT时代”;同样有这一宏愿的还有另一个新入局者复星影视。


电影行业的老兵——张昭用一场发布会发声:乐视影业将从影视公司转型为IP分众运营平台。这家互联网电影公司的急先锋,在经历了坎坷的资本运作之路和家门风波之后,更多是在向行业宣示“他们没死”。


我们看到了在走向寡头化的格局中,重新寻找位置的各路人马。在这届上海电影节尘埃落定之后,另一场商业鏖战已然开始。


1去年还在谈赶英超美,今年谈起了底线


赶超美国的豪言壮语在今年的上影节论坛上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对大IP和小鲜肉的讨伐,对资本绑架电影制作的反思,对工匠精神的探讨以及对互联网电影崛起的应对等一系列更现实的话题。



“当中国电影到今天,我们在上海电影节主论坛上谈‘工匠精神’,我想我们是在谈底线。”电影学者戴锦华说。


让她发出这一感慨的,是如今的市场现状:太多的国产影片在技术上、艺术上、叙述上都没有合格。观众们也很久没有看到好的电影了。


如果你是冯小刚,你可能会跟他一样骂垃圾观众培养了垃圾电影,骂所有的IP都是屁,骂小鲜肉太娘。


但听听陈可辛的话,我们会明白这个局势短期内还无法破除。“电影产业很多时候,我们必须要服从投资方,或者说投资方后面的老板,这包括是院线、发行、营销等等,而现在整个发行的制度是倾斜于一些大IP、小鲜肉,绝对能霸占电影院的数据去做电影。”



博纳集团董事长于冬在互联网电影上海高峰会上没有掩饰他感受到的双重压力。 “为什么在这两年出现了比较大的危机感或者是从去年出现了一个增速放缓?其实跟互联网企业有很大的关系。在我们还没有强大到抵御好莱坞力量的时候,互联网资本迅速又把电影工业带向了另外一个极端。” 


但抛开抱怨、夺人眼球的批判,清醒如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所言:你现在看到的所有现象都是正常的,都是到了这个阶段一定会发声,比如说高片酬、浮躁、人才欠缺、恶性竞争、偷票房、不注重知识产权,但改进速度会非常之快,不必过度担心。


2PPT片单少了,市场更冷静了


今年上影节给业内人士的另一个明显的感受就是,各类片单少了。


很是应景,在第一天的金爵论坛上,王长田就抛出质问,“去年发布了那么多的片单,总结下来说大部分都是完全无法实现。如果一个片单都不发布,难道就会影响整个业务推进吗?大家难道看这种浮华的东西还少吗?还缺你一个吗?”


事实上,今年上影节还没开始,有心人已经盘点了去年拉片单的影视公司的实际项目完成情况,盘点结果是在公布的上百个项目中,靠谱的只有三分之一左右。


似乎大家都意识到去年“欠的账”还没还完,在行业减速的焦虑氛围中,今年电影节大部分公司选择了低调,要么不公布,要么片单基本都保持在个位数。


华谊在华谊之夜上抛出的8个影片中,只有一个是新项目;腾讯电影之夜只公布了4个电影,完整的片单要保留到9月份的年度发布会;博纳影业只是介绍了下半年即将上映的3部影片;乐视影业带来了12部IP项目,这与去年的20部相比也有所下降;珠影集团则公布了近10部影片。



不过,也有人逢低加码。万达电影一口气公布了36部影视剧,包含27部电影和9部电视剧,与去年30部电影相比,在电视剧方面有所发力。完美世界影视更是一次性带来了38部影视剧作品。上影集团则公布了即将上映的7部影片以及20余部在制重点项目影片,包括长期“伙伴”贾樟柯新片。而宁浩的坏猴子影业作为新生力量也发布了6个电影项目。


3重新寻找位置的局内人


正如于冬所言,好莱坞大片对国产片的碾压以及互联网平台对影视行业的入局,都在一定程度上挤压着传统影视公司的生存空间。而国产影片质量的长期颓势以及近年来越发严峻的监管风暴,使得电影公司的路越来越不好走。


于是,我们看到了在走向寡头化的格局中,他们的调整与选择。


在入局三年之后,阿里影业宣布不再跟上游内容公司竞争,转战用户触达、商业化和内容产业化这三大基础设施的建设。


“在这个行业里面,大家说阿里巴巴能赢的是什么? 90%的人说阿里巴巴在授权衍生上一定能赢。你说阿里影业在内容上能赢,现在赞成的估计只有20%~30%,我就很理性,这就是事实。”对于阿里影业的内容开发能力,俞永福直言不讳。



大数据宣推和智能发行、电影相关的衍生品和授权业务以及人才的培养和扶持,事实上,这三大基础设施并未脱离影视公司的职能范畴。而阿里对基础设施的强调,意味着阿里希望自己的宣发和衍生品生意能够服务整个行业。但这条路能否走通,还得看《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以及《一条狗的使命》之后,阿里能否拿出更多的成功案例。


与马云交好的郭广昌,则在投资了Studio8之后,选择了亲自下场成立专门的影视公司,深耕影视市场。


复星影视集团总裁荣阳表示,用投资的思维和能力去介入产业的运营,这是未来复星区别于其它影视公司的巨大特点。他为复星影视筹划了一条清晰的发展路径:通过投资拥有IP的公司、编剧公司以及导演工作室等布局产业链上游的内容,同时关注新技术和IP延伸平台的投资,最终的目标是三五年后整体上市。


同样明显在加码的是完美世界影视。在电视节上公布了一系列电视剧项目之后,完美世界影视又宣布与威秀娱乐集团、WME | IMG 中国共同成立完美威秀娱乐集团。完美世界影视董事长廉洁对新公司的定位是,既是一家面向全球的泛娱乐集团,又是一家希望做出基于中国本土文化的创作和IP改编的电影公司。


作为一位跨界影视圈的投行人,廉洁是前春华资本创始合伙人,曾担任博纳影业独立董事,自称施南生是其引路人。


而经历了不平凡的重组之路的乐视影业,则用一场“IP垂直生态战略”发布会告诉众人——“我们还在”。张昭也宣布了乐视影业的转型:由互联网影视公司转型为IP分众运营平台。


“其实我在乐视和光线这么多年,为什么我老要做分终端、分场景?其实你分得越细,你的差异化越强,可以大量避免无效资源消耗,走得更快一些。”上影节期间,张昭多次强调了这一点。


作为一个电影行业的老兵,张昭经历过中国电影的爆发前夜,又在最好的时间另立山头以“互联网影视”的概念迅速崛起,却又因乐视风波经历了坎坷的资本运作之路,如今估计也是五味杂陈。这次发声,又何尝不是在多变的局势中不断调整自己。


在未来电影产业格局的形成过程中,他们的目标或许都已写下,而结果或许充满了戏剧性。


数娱梦工厂现已覆盖新浪微博、虎嗅、钛媒体、界面、百度百家、新浪创事纪、今日头条、搜狐、腾讯、网易、DT财经、艺恩、一点资讯等。

内容交流与资源合作请联系:

shuyumgc@126.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