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走进非遗 | 鞍子苗歌:把苗族风情唱到央视

2016-11-18 彭水旅游

点击上方,关注我哈!

鞍子苗歌

“鞍子苗歌”是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鞍子镇一带的苗族民歌。彭水位于武陵山系与大娄山系交汇的褶皱地带,东邻湖南,南连贵州,西接渝中腹地,北挨湖北。这一特殊的“文化媾融区”区位,使“鞍子苗歌”形成了一种既植根于我国西南苗歌特质基因,又涵化整合了土家等民族及巴(渝)、黔、楚(鄂湘)、蜀多地域民歌音调元素的特型歌腔。


鞍子苗歌内容十分丰富,按类别分,有劳动歌(如打闹歌、采茶歌、刺绣歌等)、时政歌、仪式歌、情歌、生活歌、历史歌、儿歌、杂歌;按表现形式分,有独唱、合唱、对唱、一领众唱(打音)、多领众唱、齐唱等;按歌词结构分,有五言、七言句、十字句和长短句;按唱腔分,主要有高腔、平腔、混腔三大类;按曲式分,有号子、小调、连句、盘歌等。


2014年鞍子苗歌以“苗族民歌”之名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因肤色黝黑,65岁的吴庆友咧开嘴一唱歌,眼角和脸上的皱纹转眼就延伸至鬓边的短寸白发,像暗夜里被晚风吹皱的湖面。



在鞍子苗歌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前,从小唱到大的鞍子苗歌还只是吴庆友生活中的兴趣爱好。成为鞍子苗歌市级传承人的责任与荣誉,让吴庆友又体会了一次类似初当外公时的喜悦,但这份喜悦里掺杂的责任感,让原本该含饴弄孙的他在晚年又燃起了斗志。


无字无谱口头相传


上山劳动有劳动歌、男女思恋有情歌、日常劳作有生活歌、逗小孩儿有儿歌……鞍子苗歌广泛的实用性紧贴鞍子苗民的生活。在鞍子镇一带,凡是对唱歌有兴趣且有一点乐感的人,几乎都会唱鞍子苗歌。但它没有文字、乐谱,能一代代流传下来全靠老一辈的口头传授。


为了学歌,12岁的吴庆友没事儿就跟着村里老人上山下地劳作,“老人劳作时喜欢唱歌,我就在一旁边听边学。”从老一辈那里学会的两三百首苗歌,以及根据原有曲调重新创作填词的约两百首苗歌,使吴庆友成了一个移动的苗歌曲库。


但是在山高谷深的鞍子镇,想把苗歌唱好并不容易。大自然造就的地理形势考验着苗民的嗓音,也成就了鞍子苗歌高亢嘹亮的特点。吴庆友的苗歌高腔,好多女娃都赶不上。爱唱会唱的吴庆友,还会玩儿箫、笛子等乐器。家里七八亩地的繁重农活儿全在吴庆友夫妻二人肩上,劳动或休息时,就靠着一两嗓子的苗歌来提劲儿或放松。


经过彭水县政府、县文化馆等部门的保护重视,2014年鞍子苗歌以“苗族民歌”之名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任云新、任茂淑、吴庆友、庹清先被列为鞍子苗歌的市级传承人。


善歌者却不善言。他们都是与土地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农民,如何让大家接受并认可鞍子苗歌的文化价值、如何将这个文化遗产传承下去,给这些传承者出了一道难题。


吴庆友

时代变迁传承遇困


鞍子苗歌的四位市级传承人,在经历了任云新的去世、庹清先照顾生病老伴儿无法顾及表演之后,如今只剩下定点在彭水阿依河景点进行表演的任茂淑和在九黎城带队的吴庆友。


今年7月初,吴庆友的12人鞍子苗歌队伍成立,被邀请进入彭水蚩尤九黎城为前来观光的游客表演。


10年前就开始积累演出经验的吴庆友,对舞台表演并不陌生。当年他被邀请参加乡里的联欢会,临时喊来同乡组成一支队伍,没想到上台表演竟大受欢迎,从此开始了务农兼表演的生活。


由于繁重的农活仍是大家的生活重心,再加上都会唱,每次队伍接到表演邀请时,就在表演前几天突击排练。实在难以挤出时间时,就直接在受邀前往演出地的大巴车上彩排。


时代的变化让鞍子苗歌陷入传承无人的困境,也把传承的时限缩得更短。当时组队只需要喊一声就有一批响应的人,如今迫于生活压力,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没有年轻人愿意将鞍子苗歌的传承当做事业。吴庆友的两个女儿也是如此。


再加上西方文化的扩散。以前按照当地的婚丧嫁娶习俗,都会请苗歌队伍在嫁女儿的家里唱足三天三夜的传统,如今也已很难再见。



新生力量重燃希望


为了将鞍子苗歌录下来作为宣传片或景区介绍的背景音乐,吴庆友曾三进录音棚。为追求最佳效果,一句歌词,他要反复唱上十几次,出棚后,嗓子都说不出一句话来。


上了年纪后,吴庆友感到身体不可避免地有了一些变化,从小饮冷水解渴的习惯强制改为了喝温水,“年纪大了,冷水刺激嗓子。”一个容量2500毫升的大水壶时常带在他身边。


吴庆友的12人表演队伍平均年龄达到了50岁,他一度害怕传承无人。但随着刘淇境、李佶阳、苏彬等新生力量的出现,吴庆友看到了鞍子苗歌传承的希望。


刘淇境是彭水县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如今,像他这样拥有本职工作,利用业余时间向吴庆友等老一辈学习和传承鞍子苗歌的年轻人不少。他们活跃在农民、工人、教师等各个行业里,以“兼职”的形式传承着从小耳濡目染的鞍子苗歌。有活动或比赛的时候,他们就组队集训,平时各自上班工作。


2008年,刘淇境与另外11位年轻人组成“娇阿依”组合,参加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全国第十三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在原生态组的比赛中,他们一路过关斩将杀入了决赛,成为当年重庆地区唯一进入决赛的队伍。在全国性舞台上,这群年轻人展现了传承鞍子苗歌的不俗实力。


保护和传承鞍子苗歌,需要年轻人的加入和参与,对鞍子苗歌的文字整理也同样重要。因口口相传的流传模式,存在歌词含义在传授过程中遗失、错位等问题。当地文化馆在1983年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成立后,就开始了苗歌的文字整理工作。


“我们也是听着苗歌长大的,对家乡和苗歌都有感情,也希望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将它传承下去,一代代传唱,香火不熄。”刘淇境感叹道。


编辑:娇娇    来源:重庆政协报



↓↓↓长按二维码,轻松关注小编↓↓↓

中国爱情治愈圣地欢迎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