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人在深圳】刘水:铁汉耕耘
编者按
两年前,为庆祝北大120周年校庆,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联合北京大学深圳校友会,推出“北大人在深圳”专访及参访项目。新一季“北大人在深圳”专访即将开启,主创团队持续征募。欢迎大家自荐或推荐成为访谈人物,共同书写北大人在深圳的历史(详情点击:老奥说,人的一生可以这样度过——来,分享生命故事)。让我们回顾第一季校友访谈,传播北大的精神与情怀。
个人简介
刘水,1969 年出生于广东省蕉岭县,1988 年考入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自然地理专业。2001 年创建深圳市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生态学会会长,广东省企业联合会及广东省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名誉校董,北京大学深圳校友会会长,梅州市足球协会主席。迄今已向北京大学累计捐赠超过 1.5 亿元人民币,全力资助北京大学的学科建设、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
“要想真正了解一个人是不是品行出众,你得花数年的时间,还要有好的运气和机会去观察他的行为。如果他的行为没有私心,动机无比慷慨,心中没有存着求回报的念头,而且他还在大地上留下了明显的印记,那么由此认定他是一个品行出众的人,基本错不了。”
——[法]让 • 焦诺《种树的男人》
壹
初到燕园
向上滑动阅览
1988 年,广东梅县东山中学的高三学生刘水,在自己的志愿中填写了“北京大学”,当时的他以为北京大学就是“北京的大学”。开学报到的时候,刘水自己“扛了个编织袋,背井离乡”,先坐了十几个小时的汽车从蕉岭县到广州,又从广州搭了两天一夜的火车,“一路站到了北京”。
刘水一开始报的是当时最热门的无线电专业,后来阴差阳错进入了理学系(今城市与环境学院)的自然地理专业。“男怕入错行”,一开始刘水觉得未来可能找不到工作了,慢慢摸索着学习了两年,刘水“才觉得自己开了窍”。当年,地理系组织同学们去实习,刘水跟着老师在北京妙峰山认植物,采集植物样本。他说:“在山里的日子是我大学四年最快乐的时光,当时甚至天真地想过,工作找不到就去养花种树卖嘛,反正有一技之长,能养活自己。”
离家千里,刚到北京的刘水还很不适应。冬天天冷,刘水生了冻疮,到现在还有些后遗症;当时校园“资源不足”,不管是上自习的教室还是踢球的运动场,总是抢不到位置,一下课食堂打饭的队伍就排到了外面。
刘水在北大的时候,王恩涌、陈传康等地理学领域的老前辈还在教课。当时王恩涌正在编写《文化地理概论》,这本教材后来成为人文地理学教学的经典教材之一;陈传康是刘水的广东老乡,可称得上是“现代旅游的创始人”;崔海亭讲景观植物,“课上得很有味道”;黄润华讲土壤学,当时刘水还觉得学土壤没什么用,“工作之后才惊觉这些知识这么重要,赶紧再拿出来教材和讲义好好读”。刘水毕业后,尝试做土壤检测和改良的工作,土壤学一下子有了大用处,要改良土壤,首先要搞清楚土壤的形成过程、结构、性质,什么土壤适合种什么植物。“老师们用心良苦,自己工作中遇到了问题 , 猛然想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恰在灯火阑珊处’,所以读书的时候就该好好学,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有用了。”
实际上,刘水入校的第二年,就见证了北大地理学系的一个重大发展节点:地理学系改名为城市与环境学系。1978 年,北京大学根据学科分别成立地理学系与地质学系,地理学系下设自然地理、地貌和经济地理三个专业。随着学科发展日益重视应用的趋势,地理学系于 1989年改名为城市与环境学系,后又与环境科学中心合并为“环境学院”。2007 年,调整为如今的“城市与环境学院”。
回想起在北大的日子,刘水感慨万千:“我一直认为人生充满了偶然,没想到当初不是自己第一志愿的专业,会发展成安身立命、专注一生的事业。”
北大求学时期的刘水
贰
铮铮铁汉 顶天立地
向上滑动阅览
1992 年,刘水从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自然地理专业毕业后就来到深圳,被分配到龙岗区布吉镇政府工作,负责生态园林建设。“毕业时,吴树青校长还特地表扬了我。当时北大毕业生有 2000 人左右,大部分人选择留在了各大部委,只有五个学生选择去了乡镇基层,而我就是其中一个。”刘水说。然而铁饭碗端了四年,在负责了一个水土保持项目后,刘水发现了机会。虽然家人强烈反对,但刘水还是毅然决然跳出了体制,因为相较于当初刚进入地理专业懵懵懂懂的他,那时的刘水敏锐地感觉到:“这个项目前途非常远大,或者说可以开拓一个很大的市场。”
2001 年,刘水与张衡、陈阳春合伙创办了铁汉生态,专注生态保护领域。刘水老家的祖堂叫“铁汉堂”,“铁汉”二字给刘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铁汉精神”就是“铮铮铁汉,顶天立地”。凭着“打不怕、不服输”的精神,刘水带领铁汉生态,用十年的时间冲到了深交所,成为创业板国内首家生态环境建设的上市企业。
进入 21 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进程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增速,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国家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2001 年,“十五”计划将环保问题放在了重要位置,由于国家加大了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有力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市场需求,环保产业总体规模迅速扩大,产业领域不断拓展,产业结构逐步调整,产业水平明显提升。
一边是环保产业初露朝阳,另一边又是房地产市场的爆发性增长。刚开始的几年,铁汉生态的市政及商业景观工程免不了与房地产商打交道,刘水后来说:“如果转变方向坐上房地产这个热板凳,铁汉生态变成个房地产开发商也是很有可能的。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公司一定上不了市,也一定赶不上今天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大红利。所以,人生的创业之路就是要有耐心,要坐得住冷板凳,要专心致志守护心底的那份热爱,要用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去虔诚地专注一件事。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于是刘水从冷门的专业,一头扎进了冷门的行业。多年来,刘水与铁汉生态一起在生态环保领域默默低头耕耘,但同时也志向远大:刘水把铁汉生态的使命描述为“成为全球领先的生态环境建设与运营商”。2017 年,铁汉生态公司总资产达到 200 亿元,收入超过 80 亿元,利润 10 亿元,是五年前的 10 倍。
铁汉生态深交所上市敲钟仪式
铁汉也有柔情。刘水在许多访谈中都提到了大学时期读到的一篇小说《种树的男人》。
该故事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牧羊人每天坚持种 100 粒种子,花了将 40 年,在荒芜的高地上创造了一片绿色的森林,牧羊人通过种树改变了恶劣的生态环境,让光秃秃的荒山焕发生机,吸引了很多人前往居住,那个地方就是现在的旅游胜地普罗旺斯。刘水总结道,这篇小说传递了两个重要理念:一是自然是可以改变的且改善的,二是人坚持做一件事会带来很大变化。
2016 年,在刘水北京大学名誉校董的授予仪式上,常务副校长吴志攀为刘水赋诗一首:“种树贫牧人,读书改平生。专心为一事,吃苦换水清。族史尊祖上,今天助学盟。官商志皆大,忍辱业必成。昔夜缺座椅,明朝大楼迎。”
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向刘水颁发名誉校董证书
叁
现代城市的“种树人”
向上滑动阅览
2017 年 7 月,在深圳福田区中心地带,集生态休闲、花卉园艺、文化生活、科普教育、体育运动于一体,占地面积 42.4 万平方米的香蜜公园开园迎宾。人们走在园内的空中栈道上,近处是大片茂盛的荔枝林,远处可眺望深圳第一高楼;园内既有浪漫的玫瑰园圃,也有清澈见底的湖溪水系;园内有 16 个运动场,多个儿童乐园,近期即将开放的中西风格的婚姻登记处更是即将成为年轻人的“打卡圣地”。
香蜜公园的建造方就是铁汉生态。根据铁汉生态官网的介绍,香蜜公园于 2016 年 3 月 31 日开始建造,公园建设涉及钢结构、桥梁、室内外装饰、园建、绿化、水土保持、给排水、铁艺、木艺等多个专业,共32 支专业队伍参与公园建设。香蜜公园全园设计植物品种繁多,其中乔木约 80 种,灌木约 60 种,地被约 100 种,绿地率达 81.2%。花香湖和花蜜湖的前身为两处老旧池塘,铁汉生态结合自身技术优势,将池塘打通后进行了改造扩建,保障水质的净化指标达到三类标准。
香蜜公园,对市民们而言是亲近自然、感受鸟语花香的好去处,而在刘水看来,香蜜公园更重要的理念是打造一个“海绵公园”,这与“海绵城市”的建设息息相关。
2016 年 4 月,深圳入选国家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刘水说:“什么叫海绵城市,就是你在做任何一个基础设施的时候,都要考虑到城市的生态。尽量要围绕着生态的要素去构建整个环境,构建整个城市的功能。”香蜜公园绿地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在公园内慢跑道两侧分别有下凹的草带,是按照海绵城市理念设置的生态草沟。它能够生态滞留、吸收雨水,控制雨水径流速度。建设时利用场地地势及雨水汇流特性构建景观水系,保留了现状的可渗透的自然区域和林地,大部分铺装场地和建筑都在原有硬化区域设置,最大限度延续公园用地内自然海绵体的功能。公园的另一亮点是生态旱溪,它利用公园内原有冲沟设置而成。降雨期间旱溪滞水蓄水,并通过水生植物、溪底渗滤净结构层等涵养水分、净化水体,导引区域雨水收集,强化“海绵”生态效应;枯水期则以景石、卵石和各种植物等构成旱溪形态。
刘水在评价香蜜公园时说:“最重要的功能是让生态系统怎么样平衡。你在遇到一些破坏的时候,它能快速地修复,这个就是平衡。”可以看到,一方面是公共开放,一方面是生态保护,香蜜公园不只是一片绿地,也是城市的绿肺。人们在香蜜公园放松心情、缓解紧张工作的压力,达到身心的平衡;城市通过香蜜公园保持水土、吐故纳新,达到生态的平衡。人、城市、自然在这一处实现了和谐相处,正如海德格尔所谓“诗意的栖居”。
刘水在北京大学晨跑
在刘水的办公室有一个特别的鱼缸,相较于观赏作用,这个鱼缸更像是一个实验室。刘水利用这个鱼缸模拟了一个天然的生态系统。鱼、水草、微生物,阳光、水、空气,在这个有机的系统里长期稳定地共存。相较于《种树的男人》中的主人公只凭自己的双手建造了一片森林,刘水则以“技术+艺术”作为核心竞争力,打造“智能生态”。刘水对于未来城市的构想是以生命为基础的“万物互联”,每个生物都有独特的生命识别特征,未来城市可以依靠内部资源平衡自身供给,生态系统会越来越合理。如今,铁汉生态已经开始在生命健康领域的布局, 2016 年,铁汉人居 am:10(意为早上 10 点,指能让人体感觉舒适的健康环境)智能微森林自然生态净化器项目正式启动,铁汉生态在集成植物技术应用方面已经稳步走在全国前列。
肆
行善要趁早,越给越富有
向上滑动阅览
2010 年始,刘水就先后慷慨捐资,支持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大楼、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大楼的建设,并陆续设立“工学院铁汉基金”“城环铁汉生态环境基金”等,迄今刘水已累计捐赠超过 1.5 亿元人民币,全力资助北京大学的学科建设、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
北大刘水楼揭幕仪式
在社会公益上,成立了铁汉生态公益基金会,先后捐资捐款超过 2 亿元人民币。
刘水说,教育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没有教育国家就没有前途。在“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刘水楼揭幕仪式”上,刘水念了一首打油诗:“行善要趁早,越给越富有,奉献的更多,收获的更多。”慈善并不是腰缠万贯才可以做,力所能及的时候可以从小做起。这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习惯。2018 年,北大城环学院做了一本《刘水院友致谢册》,从中可以看到,自 2013 年以来,已有 700 人、37 个集体获得了铁汉生态环境基金的奖助。
在外人看来刘水的这些举措都是“行善”,其实他持有一种更加积极的公益观:不要把商业当慈善,要把慈善当商业。
“我们现在有一些捐资与企业目前的经营方向是吻合的。我希望这样培养的人才,捐资帮助取得的科研成果,可以和企业合作。这样既能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同时又能提高我们公司的竞争力,我觉得这种慈善做起来就比较有意思。”一方面是慈善,一方面是产学研结合,提高了公司的研发水平,公司更好地去赚钱,赚到更多的钱又来做更多的慈善,而且更多的人在刘水的带动下也加入到慈善的行动中。这种关系不禁让人联想到了刘水办公室里的鱼缸,人们认为予取予求的慈善,刘水做到了一种平衡。
不仅奉献了财富,刘水也奉献了时间。2016 年,刘水担任了北京大学深圳校友会的新会长。虽然他开玩笑说是因为自己捐钱捐得最多,“就被大家拱上去了”,但是繁忙的工作中,刘水还是花了很多心思在校友会活动上。对于在深圳的北大校友,刘水用“优秀”来形容,他曾提到公益的“古村之友”汤敏,以登山为事业的曹峻,北京大学原副校长、南方科技大学现校长陈十一等。刘水说:“他们做的都是很有社会责任、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事情,他们是社会的脊梁,也是北大的脊梁,我觉得他们代表了北大的‘正能量’。”
除了为北大深研院捐资 1000 万元外,铁汉生态其实与北大深研院的发展路径也有一些暗合:2001 年铁汉生态成立,同年,北京大学与深圳市政府签约,建立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根据延伸办学原则,刘水曾经所在的城市与环境学院(当时称环境学院)支援了部分教学科研资源,在北大深研院建立了环境与城市学院。经历八年的发展,2009年,环境与城市学院调整为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环境与能源学院两个学院,前者致力于中国新型城市化和可持续发展研究,后者追求环境与能源的和谐发展。也是在同年,铁汉生态整体改制更名为“深圳市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两年后,铁汉生态成功上市,成为深圳第一家上市生态园林公司。
刘水说,北大深研院是对北大差异化的补充,它最大的优势就是产学研的“无缝对接”。刘水非常欢迎北大深研院多跟企业做一些实质性的研发,能够到一线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南燕的价值会更加体现出来。深圳是一个创新创业的城市,北大深研院就是要在深圳做北大应该做的事情。
刘水一直很忙碌。采访当天,他刚从海口飞回深圳,在机场回来的路上接受了采访。到了公司之后,又有下午的会议在等着他,其间刘水连饭都来不及吃一口。谈及工作状态,刘水笑说:“这段时间经常出差,因为我们的项目是全国各地的。未来结合‘一带一路’倡议,有可能很快我们做到国外去了。”因为常常工作繁忙而来不及锻炼,秘书给刘水提了一个好办法:早上 8 点把需要谈事的人拉到附近的香蜜公园,几个人一边谈一边走,“锻炼”一个小时。刘水也终于可以把香蜜公园当作除了项目之外,真正可以休息放松的地方。
“饭票人”招募
校友“饭票人”爱心专项持续筹措中,敬请点击下文查看,热力支持。
文字:王可佳
编审:王芳、阚巧云、黄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