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纬咨询:全球资管行业将迎来十大关键发展趋势
本文共 3558 字,阅读预计10分钟
作者:奥纬咨询资产管理业务全球团队,包括Joshua Zwick, Kamil Kaczmarski, Julia Hobart, Magnus Burkl, Dennis Zhang, Nancy Huang
译者:奥纬咨询金融服务业务董事合伙人,郑莉娟
投稿及合作:wealthmagazine@163.com
财策智库
智库导语
2023年的行业巨变引人瞩目:长达15年的牛市结束,利率上行,通胀压力上升,地缘政治形势变幻莫测,革命性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横空出世。来到2024年,奥纬咨询资产管理业务全球团队认为全球资产管理行业将迎来以下十大关键发展趋势。
私募信贷业务延续强劲表现
二万亿美元的疯狂现金争夺战
随着收益率趋平,资产管理机构有望从投资者身上撬动更多现金,但前提是能够开发出新的产品(或调整现有产品)以有效满足不同投资者的投资需求。例如,已经退休或者即将退休的投资者更青睐收益型产品,以替代或增加已然因利率上升而产生的稳定现金流。对利率动态的宏观判断将推动主动固定收益管理的复苏,吸引投资者关注非股权类阿尔法来源的多元化投资。股票投资经理将需要给依旧胆战心惊的投资者打好“预防针”,提醒他们重新认识风险。预计结构性票据和债券阶梯将重回历史舞台,背靠大集团的资产管理机构将制定系统的投资计划,推动现金充裕的客户开展新的投资。
图源:unsplash
保险——万事万物终归于一
另类投资机构将继续积极寻求不同“打法”,以期进入保险资产管理领域,包括直接收购保险平台,投资并管理副业资产,升级运营基础设施等,包括提供首席外包投资官(OCIO)整体解决方案,以更好地服务保险公司。然而,随着先发机构在固定收益型年金等“资产密集型”产品占据绝对性优势,资本和税收套利业务之间的差异日益缩小,私募和另类资产的收益提升竞争愈发困难,后来者很难复制其成功路径。对新型负债产品、渗透程度较低的地区以及高收益资产的探索将成为业务策略中日益重要的一环。
明辨有效和无效成本
多年来,资产管理机构一直试图通过控制成本来解决运营模式的内在脆弱性。现在,他们将放下执念,着眼于投入“有效”成本、剔除“无效”成本。资产管理机构将接受那些能够创造差异化客户价值的“有效”成本(如打磨“阿尔法生成”引擎、提升销售和渠道有效性、扩展职能部门服务半径等),并大刀阔斧砍去那些无效成本(如退出次级业务线、减少“可选性”、外包交易职能、简化产品供应等)。当然,仅仅对“有效”和“无效”成本进行分类仍然不够——机构还需加大力度了解成本细节,打破组织、产品和客户各自为政的局面,开发“全成本”管理仪表盘。在这种透明度的支持下,管理人员将能够采取更大胆的行动,根据客户价值的来源和产生方式调整支出。
日本市场潜力不断增长
日本政府业已启动激进改革,将竞争引入国内市场,推动自身向资产管理型国家转型。尽管市场已创历史新高,但其中仍蕴藏着巨大的机会——5万亿美元的资产管理规模和数万亿美元的低收益银行存款。此外,日本的一大优势是可作为战略在岸枢纽,服务整个亚洲。因此,日本市场对于另类基金管理机构而言极具吸引力,因为它不仅代表着新的投资资金来源,还可以是开拓保险业务的切入点。届时,另类基金管理机构将挖掘当地险企需求,助其提升再保险策略,解决资产负债错配问题并支持承保业务实现增长。
两大ESG阵营
“反ESG”思潮反弹、业绩不佳、监管审查加强以及资金持续外流等现象,引发了人们对当前ESG产品“可持续性”的质疑。为了更好地满足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专注发展ESG产品的机构将分裂为两大阵营。第一类阵营规模较大,会进一步将ESG因素广泛整合入现有投资组合和流程中,并根据客户偏好提供高度定制的服务(如使用直接指数)。另一大阵营将通过提供可持续主题投资、影响力基金等可以更清晰确定和跟踪投资者预期的差异化产品,提升对现实影响力的关注,从利好需求趋势中获益,进而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例如,去年气候专项基金的平均净流入为19% ,而所有ESG基金的平均净流入仅为2%。
产品研发力度持续加大
长期以来对研发创新产品的忽视,使得资产管理机构深陷因循守旧的投资策略理论的囫囵,无法适应21世纪投资者的需求。未来,机构应将产品研发团队设置为独立的职能部门,使之成为连接投资组合管理和分销职能的桥梁,并配备战略、财务、企业发展、技术等新型人才。数据和人工智能将助力这些新团队衡量需求并评估潜在竞争对手,随后迅速筛选想法,确定最易于启动、最具有可扩展性以及最具盈利性的策略,支持团队通过创新产品获得阿尔法收益。产品研发想法也将从传统基金转变为基于代币化、直接投资等新技术以及其他有助于扩大投资者群体的创新基金结构开发产品。
个性化模型走向高端市场
模型化投资组合(Model Portfolio)一直是备受美国富裕投资者青睐的解决方案之一,但它在服务高净值人群时,却存在税收效率低下、过于简单和“零售化”等缺点,因此该解决方案被高净值业务的投资顾问弃用。随着首席投资官(CIO)办公室解决方案、优化引擎、专户理财(SMA)模型交付、统一管理账户(UMA)报告和另类投资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模型化投资组合可能会重现江湖,同时还将迎来“模型2.0”时代。借助这些模型,资产管理机构可利用标准化模块为高净值人群大规模定制解决方案,与家族办公室一较高下。目前,美国无疑是转型的先行者,预估未来会有更多的国家和地区追随其后。
私募市场流动性走高
半流动性结构(BDCs、间隔和要约收购基金、欧洲长期投资基金ELTIFs/LTAFs)和基金管理技术的创新使得私募市场的准入门槛变得更加“亲民”。各类迹象表明机构市场也开始加速提高“流动性”。最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资本回报放缓,投资者持续追求高流动性,对有限合伙人(LP)二级市场基金和资产净值贷款的兴趣出现了爆炸式增长。市场基础设施提供商将与资产所有者、二级基金管理机构和普通合伙人(GP)联手,创建能够克服历史数据问题的市场,进一步增强私募市场的“流动性”,使私募市场交易变得更加透明、高效。
并购和整合策略日趋果决
在过去,扩大规模是机构开展并购交易的主要动因。但近年来,并购的动因已然转变为填补能力短板,特别是在私募市场。我们预计这种情况将持续下去,未来会出现两大关键趋势:更广泛的私募股权主导的整合和更大胆的交易后整合策略。在采取更果决的交易后整合策略时,机构将不再简单遵循“不干涉”原则。这意味着机构会更加有意识地整合运营平台和分销引擎,以提高效率和统一品牌战略,同时还会更加关注与新股东(而不仅仅是原有股东)合作,支持并购交易取得长期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