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影评:《圣彼得堡的邪魔》
一开始看到电影名字的时候,就已经猜到了它的时代背景,革命中的欧洲。本片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后叶的俄罗斯。 在过去10年,伟大俄国小说家Fyodor Dostoevsky,由于有颠覆政府的意图,而在西伯利亚被迫劳动。在19世纪60年代的圣彼得堡,他发现自己牵涉入刺杀皇室家庭的革命密谋。他尝试去阻挡这个计划,于是和的年轻恐怖分子接触,原来他们自由的概念,和采取行动的决定,是受到他作品的启发。伟大小说家的原型是俄国伟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 并用闪回方式回忆了他1848年被判处死刑、在即将行刑时获得沙皇赦免的著名事件。
本片中多次提及一个人,巴库宁,他是无政府主义革命家,历史上确有其人。巴库宁,俄罗斯人,无政府主义奠基人,在被沙皇逮捕入狱之前推崇革命,可入狱后背叛革命,求得生存。后又再次加入革命,可是因为理念不同在第一国际中与马克思主义者唱反调,并用权术搞分裂,后死于瑞士。一生参加欧洲革命无数,主张杀掉所有王室统治者,认为有统治就有压迫,就不自由,而只有真正的自由才能使人生有意义。本片虽然是记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故事,可是重点思想却在于对巴库宁革命方式的思考。片中一再强调一句话,并不是所用革命都需要鲜血,并不是鲜血就能去得胜利,你们与人民间有一条大沟,而且越来越大。这是对革命党人的一段话,这一句话表达的意思在影片中不断的重复。而且片中对巴库宁的思想一直使用恐怖主义一词描述,革命党人的形象是蛮不讲理的激进份子。可见导演是十分反对巴库宁的革命方式的。
影片中的镜头是灰暗的,尤其是西伯利亚的镜头和底层民众的镜头。底层民众的镜头,偏阴暗潮湿,体现的是沙俄时期底层民众的疾苦。革命党人在片中说过,难道穷人们生来是苦力,女儿生来要不做妓女吗,难道等着富人们发现自己过多的财富而感到羞愧时再来救济我们吗。显然革命也是有道理的。
点“阅读原文”看李银河老师个人直播间!
今天更新银河影评《圣彼得堡的邪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