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我们告别生命

2017-05-26 李银河 李银河

近来,琼瑶阿姨回应《预约自己的美好告别》这一议题,写了一篇琼瑶式的声情并茂却有点啰嗦的遗嘱,提到“生时愿如火花,燃烧到生命最后一刻。死时愿如雪花,飘然落地,化为尘土”,并且模仿哲学家的口吻提到“生是偶然,死是必然”。

如果说世间还有哪一件事是最令人痛苦莫名的,最无法正视的,那就是人终有一死这个残酷的事实。因此加缪说:“死是唯一重要的哲学问题。”人死了如果就是纯粹的消失,人很难接受,很难直面这一残酷事实,所以就宁愿相信灵魂不死,所以就宁愿相信灵魂转世,所以就相信天堂。然而并没有人死后复生,并没有人从天堂回来,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转世传说,或者知道前生自己是另一个人的传说,但是从未被证实。如果想开了,就鼓起勇气去直接面对人死后消失的事实,其实也没有什么。

人应该怎样对待死亡呢?

只要认真沉思死亡这件事,就可以得到人生无可眷恋这一结论。如果能够做到在精神上早早离世,那么在肉身离世时就不会感到突然和难以接受。

从宏观角度看,人不过是一粒宇宙尘埃,在其中一个星球上存在一段时间,然后就永远消失不见,无影无踪。如果能够勇敢地直视这个事实,人生就无可眷恋。

从微观角度看,人也不过是茫茫人海中的一个孤独的个体。他的肉身经历生老病死吃喝拉撒这些事情,活三万天上下。人终有一死,不会不死,古代那些愚蠢的帝王总想长生不老,炼丹吃药,结果中了毒,反而死得早些。有人说,因为人生短暂,所以值得眷恋。但也可以这样想,人生不过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所以无可眷恋。

从人际关系看,人世中除了陌生人,会有亲人、友人、爱人,亲情、友情、爱情。这些人和情给人温暖和柔软的感觉,令人感到人生不是一味的寒冷和坚硬。如果说人生还有什么是值得眷恋的,也就是他们了。然而,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些人和情来了又去了,有了又没了,人其实还是孤零零地来到人世,孤零零地离开。即使眷恋也无可奈何,徒增烦恼而已。

对于生命有两种基本态度,一种是直视,一种是回避直视。前者清醒,后者懵懂;前者勇敢,后者怯懦;前者客观,后者主观。其实,把这事想通透了,也不是那么可怕,非回避不可。如果有勇气直视,就不回避这个残酷的事实,早作精神准备,比事到临头再张皇失措,会活得更加坦然,死得更加平静。

对死亡的从容不迫,来自对宏观世界的透彻看法,对微观世界的澄澈看法,如果人已将生死看透,就没有了恐惧、惊慌和不安的任何理由,如釜底抽薪。

在前现代社会,人们对宇宙无缘了解,因此生活中充满惊吓和恐惧,西方中世纪猎捕巫师的运动,就缘于对人世间各种灾难的错误归因。中国人对天相的迷惑与敬畏也来自同一源头。

进入现代社会以来,通过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类终于一窥宇宙之样貌,迷信渐渐烟消云散。虽然科学能够解释周边事物的比例仅有5%,也比过去完全不能解释强了许多。对宏观世界的科学理解,大大稳定了人们的情绪,使之不会在突发的灾难和死亡面前手足无措,惊恐万状。

在前现代社会,人们谋生艰难,生活艰辛,平均预期寿命只有三四十岁,随便一个小病就可以轻易夺去人的性命,人对生命充满了不安全感,导致迷信泛滥,听天由命。

进入现代生活以来,原来很多的不治之症都可以治愈,人的预期寿命普遍延长了,在没有战乱的国家能够达到七八十岁。人对自己的身体有了更贴近实际的了解。对微观世界的科学理解,增加了人们的安全感,稳定了人们的情绪,使之不会再对各种病痛灾难胡乱归因,自己吓唬自己。

当我们对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认知都越来越接近事实之后,终于获得了安全的感觉,不再像前现代的人们那样,个个活得像惊弓之鸟,可以获得存在的平静和喜乐,获得死亡来临时的从容不迫和视死如归。

人从年轻步入年老,最终走向死亡,就像植物从破土出芽,到抽枝长叶,到开花结果,到枯萎凋零,是一个任何人无法逃避的过程。这是一个虽然痛苦但却真实到残酷程度的事实。所以,与其心怀惴惴,闪烁其辞,不如勇敢面对,坦然言说。

经过这样的思考和修炼,人就能够到达这样的境界:自己对死亡已经准备好了,可以随时离去。说到底,死一点不可怕,就像睡着一样,只不过这次不再醒来。我有一位38岁时就因癌症去世的表哥,他在弥留之际说过这样一句话:38岁和83岁没有什么区别。我觉得他真是超脱。他说得对,从宇宙和历史的角度看,一个人活得长点短点完全无足轻重。人的寿命只对自己一个人有意义,对别人均无意义,所以没什么重要性。即使那些很重要的人,最终看也没那么重要。

人年轻的时候,会觉得死很可怕,因为他刚刚来到这个世界,许多事尚未发生,他有很多的期待,心中跃跃欲试。而岁数大了,该发生的事情都已发生,心中期待越来越少,心也安静下来。我的姐姐有心脏病,做过心脏手术,据她说,在手术台上,有一段时间,似乎体会到死亡的感觉。从她那里,我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话:现在去死也没什么。记得我当时听她这样说时年纪还轻,所以非常震惊。现在已经可以懂得她的感觉。

人活得时间长点短点只对其个人有意义,对别人没有意义,换言之,一般人存在的意义只限于自身和周边少数熟人,对陌生人并无意义,因为他的存在与否与他人完全没有交集。

从宇宙的角度看,无论是伟人还是一般人,其重要性都是无足轻重的,只是在亿万星球当中一个小小星球上、在亿万人当中一个小小人儿的瞬间存在。

虽然人的肉身永远不可能飞离地面,但是灵魂却可以偶尔飞离,腾空而起,俯瞰人间世。当俯瞰人间时,由于有了距离,所有的尘世事物变小,变轻。无论在地面上多么沉重的事情,似乎都变得可以承受了,可以容忍了,可以让它过去了。

人间有太多的痛苦,太多的烦恼,如果不偶尔取俯瞰的角度,如何可以承受?生老病死,生离死别,今天这个走了,明天那个走了,而且是永远的逝去,再也不会回来。即使是寿终正寝,也令人无法释怀。更不要说猝死。昨天还活泼泼的,今天就香消玉殒,驾鹤西去。怎能不令人扼腕叹息,痛心疾首?只有俯瞰,才能使心情复归平静,才能有继续活下去的力量。

当俯瞰人间时,能够变得超脱一些。俯瞰人间世,人们汲汲于名与利,像没头苍蝇一样忙忙乱乱,嘤嘤嗡嗡,大惊小怪,擂胸顿足,今天涌到东,明天涌到西,最后不知所终。当俯瞰这一切时,人会深切感到:为什么要这样?不如静静地呆一会儿,看生命转瞬即逝。所有的忙乱都无足轻重,所有的得失都不值一哂。

生命如花开花落。人生是如此短暂,恰如美丽花朵,从含苞待放,到迎风怒放,到枯萎凋谢,只是一瞬而已。生命是如此短暂,如此残酷,但是它又是如此美丽,所以人们总是把生命比作花朵。自然界的花朵尽管美丽,却只是自生自灭,无知无觉;而人的生命的美丽却是完全自觉的,因为人有感官和智慧,能够从微观角度关注自身,从宏观角度关注人类。人可以看到生命的美丽——个体生命的美丽,和人类作为一个整体的生命的美丽。

既然生命是如此短暂,如此美丽,让我们珍视它的每时每刻,每分每秒,即使短暂地停留,也当是诗意地栖居,让自己的生命充满美丽和诗意。在死亡来临的时候,从容赴死,在宇宙中化作一股青烟,消失得无影无踪,不留一丝痕迹。

我们每个人,在人生中的不同阶段,总会遇到一些共同的命题,例如死亡,例如离别。但人生中需要我们面对的分离,也不仅仅只死亡一种,那些在我们生命里来了又走的人,那些在我们周围开始又结束的故事,和那些在过往岁月中的自己,都需要我们不断去告别,才能转身更好的前行。

网易新闻正在发起“十万青年态度攻占北上广”的线下涂鸦活动,在北京延庆、网易大厦、上海老码头和莫干山路以及广州江南西老城区的五面自由墙上,用涂鸦的方式抛出了“北上广的未来有你吗?”、”你有什么是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哪一刻你觉得自己老了”、 “青春那么短,如何用力去浪费?”以及我们讨论的“什么是最好的告别?”这五个话题,在这里你的观点将有可能会被写到墙上,成为这些涂鸦的一部分.

什么是最好的告别?这问题虽然略带忧伤,但依然是我们人生需要直面的经历.我来主持这个话题,也是希望和网易新闻一起,鼓励每个人都能有拥有自己的思考和不盲从主流的态度。在这一点上,我很高兴地看到当下年轻人敢于表达的勇气和个性十足的看法,比如文艺的”在所有人记忆力用力略过”,粗暴的“拉黑屏蔽双删视而不见”,以及帅气的“何时离场自己说了算”。

看了文章的你,有什么告别的故事想要说给我听?面对分别,面对离开,你觉得怎么做才是最好的方式?现在参与留言,你的回答就可能会被写到涂鸦墙上,成为这个城市里一道独具意味的风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